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探析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7-000-02

摘要近年来,如何对高校专项经费的应用进行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绩效审计的基本含义出发,剖析开展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并对其审计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审计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绩效审计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

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资金筹集渠道日益拓宽,加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大幅增加。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各高校不断增加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怎样合理、高效地使用资金,实现资金的最优使用效果,是高校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专项经费的概念界定

高校专项经费,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付给高校,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它是与高校基本经费相对应的概念,在高校年度预算中安排或下达,主要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大型修建和购置经费、科技三项费用、三重建设(重点科研、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项目、“211”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科研专项、课程建设经费和后勤专项及其他具有专门用途的院控经费等。

二、绩效审计的概述

1.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效果审计和经济审计的总称,又称“3e”审计。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是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伴随其发展而发展。高校专项经费指高校除维持日常运转外,结合学校长期规划,以预算专门经费的方式用于教学平台搭建、科研平台建设、校园环境治理等的专项经费,其经费来源包含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专项财政拨款、学校事业收入以及经营收入等。

2.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比较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以查错纠弊、保证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为目的,其对管理改革以及风险防御的作用极为有限,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代高校管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而绩效审计则是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寻求进一步提高绩效、完善管理的途径为目的,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审计范围更广,评价系统更丰富,建设性作用更为突出,更能满足高校管理的需要。所以,推行绩效审计,特别是在专项经费管理中推行绩效审计,加强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对高校改革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开展的必要性

1.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管、杜绝腐败的需要

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

注重预防的方针,通过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建立健全制度与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通过绩效审计的评价功能,可以发现不足,明确优势,改进管理水平,调整资金投放结构和比例,以期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3.提升高校内部审计水平的需要

审计的职能要从单纯的坚持违纪违规、错报错漏,专项报告及建议改进影响效益的环节和制度。

四、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计目标

对高校专项经费的绩效审计,目的是对审计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政策、法规,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又可以完善绩效审计理论,推动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绩效审计化发展,同时,利用专项资金审计的结果,进一步积累绩效审计的工作经验,为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主要任务

(1)年度预算安排的合理性

查看决算报表中,一些每年度均有预算安排的专项,二级单位在上报下年预算计划时,是否同时送报该专项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

用预算。

(2)审核专项经费申报的预算

在决算报表中查看,上级财政在预算安排时,是否考虑该专项当年结余情况,如何安排预算。

(3)专项经费结余资金的处理情况

财政拨款项目是否严格按照申报的预算使用和管理、按时高效地完成;校内预算项目如有结余,是否考虑调整该专项项目预算金额,财务部门和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已完成项目专项经费结余挂账是否进行及时清理和调账归零。

五、开展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的对策

1.相关法规的完善

法规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权威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指导审计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我国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还缺少高层次的专门立法,现有的国家关于绩效审计的法律规定仍停留在较高的原则性层次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制定有关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专门法律,进一步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2)加快建立相关法规的配套制度,对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外部审计力量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和审计准则,促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绩效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

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发展的主流,这是客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当前重要的是要树立绩效审计的观念,提高有关责任单位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让有关单位愿意接受绩效审计,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做好舆论准备。要加强绩效审计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专业培训班、通过媒体宣传等,让全社会关心、了解和支持绩效审计。

在审计职能方面,传统的和主流的审计观念主要是监督,审计行为总是滞后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相关行为。在监督观下,高校内部审计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在监督观念的基础上优化审计观念,建立和形成一种“面向被审计人的服务观”。“面向被审计人的服务观”主要是从被审计人的角度来看,即审计人的审计行为在被审计人看来应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是帮助被审计人减少或避免产生错误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观引导下的审计行为是非对抗性和非冲突性的,审计成果应是建设性的而非完全“批判性”的。

3.健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审计部门评价被审计单位和人员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益高低的准绳,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公正和权威。健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与相关的法规、准则、操作规范等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