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全球化视角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全球化视角分析中国文化外交特征【摘要】全球化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也空前加剧。国家的外交活动领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深入到了文化领域。文化外交也因此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日益为各国所重视。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因素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开展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外交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外交;中国
一、文化外交的定义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一词最早见诸于1934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英国议会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外交手段,就是致力于海外英语教学。”这个概念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一词是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特纳在其为规划战后美国对外文化关系而起草的备忘录中提出来的,但特纳当时并没有给予文化外交这个崭新的概念以确切的定义。鲁毅等学者所著的《外交学概论》指出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文
化外交是主权国家为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是对外略意图而展开的以文化传播、交流沟通为内容的外交活动。文化外交作为一种和平、温和的外交手段强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理解与信任,是外交活动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文化外交的作用
当前世界许多大国都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文化政策,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活动,这与文化外交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文化外交有时对缓解国家间的紧张关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1958年,美苏签订了第一个文化交流协定。由于两国交流的初衷都指望通过文化交流来扩大自身在对方国家的影响,所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摩擦不断,双方都曾驱逐过对方交流人员的经历。但是文化关系还是成为双边关系中较为稳定的因素,即使在越南战争时期双方关系紧张的状态下,它仍然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并为70年代两国关系的缓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文化外交是扩大经贸往来的润滑剂
文化外交不纯粹服务于政务外交,还可以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图书、电影、音乐、艺术品、软件等文化产品的直接出口,体现了文化关系与贸易关系的密切联系。从宏观和长远角度来看,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依赖于文化上的合作。
2、文化外交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维护和平的重要工具
文化外交有助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由于缺乏对异文化的全面了解,人们往往会对异文化产生成见。这种成见源于古代的族群心理。在现代社会,它一般表现为两种极端:一是族群中心主义或民族优越感,它会导致盲目排外情绪和文化霸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就是文化霸权主义的一种典型表现;二是民族自卑感,形成万事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全盘西化”主张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崇洋媚外”现象,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要克服和摆脱对异文化的成见,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异文化的了解,避免简单化的看法。深入、全面的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了解和认识的重要途径。例如人员交流可以使双方国家的人员亲身体验和观察对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生活情况等,有助于客观、真实地了解和认识对方的文化,也有利于对自己文化的认识。相互了解是文化外交的基本目标。文化国际主义者认为,发展各国文化关系可以促进世界和平。文化外交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在于,通过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各种社会团体的对话,交流重要技术和经验,消除负面影响,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3、文化外交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利用文化来实现征服的目的作为一种高超的谋略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政府决策者所
重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们对此就大加推崇。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意思就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由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老子在这里以水的柔弱流淌于坚硬的岩石之间的道理引申出“以柔克刚”的道理。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崇尚以非战的手段取得军事行动的目的。“俄国能在19世纪取代土耳其成为巴尔干的霸主,多半要归因于把东正教会用作俄国对外政策武器的文化帝国主义。”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外交实践
近年来,中国通过重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创新,力求使中国从一个文化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同时加大了参与国际多边文化交流的力度,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强,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外文化交流事业进入了空前活跃时期。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文化外交赢得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的整体外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中国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的交往中,在发展与大国关系中,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中,它起到增信释疑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在开展文化外交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四、结语
全球化已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越来越受
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国际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和密切,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外交作为当今世界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提升国际形象、促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有效手段,逐渐登上外交舞台,成为国家总体外交重要和不可取代的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文化特性比较突出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都在文化外交实践方面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模式或做法,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6-333.
[2]williams, raymond. keywords. london: fontana. 1983,87p
[3]刘雪.文化分类问题研究综述[j].岱宗学刊,2006(12):9.
[4]陆扬.文化定义辨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54.
[5]冯辉.关于文化的分类[j].中州大学学报,2005(10):40.
[6]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
[7]张岱年,方克力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