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_阳有余_阴不足_刍议_张效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者在学习中发现丹溪对“阳有余,阴不足”的 论述详于阴而略于阳,论“阴”时言的是人体之“正 气”,即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说“阳”时则仅指 人 体 之 “ 邪 气 ”, 即 人 体 机 能 失 调 之 病 理 状 态 , 非 生 理之“阳气”,应该说这里有偷换概念之嫌。 如丹溪 说:“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 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 亏矣。 ”这里明确表明阴气是一种与人身的生长发 育、生殖、衰老密切相关的物质基础,并能生化(供 给)具有生殖功能的精血(男子为精,女子为血),含 有“天癸”之意。 而与此对应的“阳”,除论及“气有余 便是火”,相火妄动,“性欲无涯”等异常的“有余”现 象之外,未曾言明其生理的正常状态。
可见,丹溪先生“阳有余,阴不足”的基本核心 在于“阴不足”,“阳有余”仅仅是“阴不足”的成因或
病理结果。 言“阳有余,阴不足”的核心在于阴不足, 主要缘于阴气的“难成易亏”。 在生理上,人出生以 后,必待男十六,女十四才精通经行,“阴气始成而 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 ”其生长期 近二十年,故曰难成,而谓易亏者,因“年四十,阴气 自半,起居衰矣。 ”“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 九岁而经断。 ”人身之阴气止供三十年视听言动,即 已先亏,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即使平居无事,至六 七 十 岁 ,已 “精 血 俱 耗 ”,阴 气 先 亏 ,体 内 “ 已 有 热 症”,况平素过耗抑或有疾乎?
另外,人体抗衰老的关键是延缓衰老进程。 与 上 同 理 , 人 体 在 衰 老 的 进 程 中 也 有 一 个 由 气 虚— — —
2 2012 年总第 44 卷第 3 期
学术探讨
“膜原”与“少阳”异同探析
苟浩 夏晨 杨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 200433)
摘 要 膜原主指部位,而少阳有六气、脏腑、经络、气化以及病证五个方面的涵义。 就临床表现来说,膜原证为湿热
丹溪十分重视人体阴气的保护,在他的养生观 和临床实践中充分体现了“阳有余,阴不足“的思 想。
他提倡晚婚,指出“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 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他 还强调节制房事, 收心养心,“远彼帷薄, 放心乃 收”,以防相火妄动,耗竭阴精。 为保存阴气,他主张 动静结合,认为“动易而静难”,宜动而中节。 因为中 节 而 动 的 相 火 , 可 使 生 命 “ 生 生 不 息 之 运 用 耳 ”, 对 生命的延续非常重要。 如果妄动,就会“煎熬真阴, 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他提出“主之以静”的论点, 主张不妄贪求,寡欲怡养,以聚存阴气。 他重视脾胃 后 天 的 调 养 , 认 为 “ 人 之 阴 气 , 依 胃 为 养 ”, 阴 气 “ 有 形之后, 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 他主张节戒饮 食,提倡素食淡茹的目的,就在于以自然冲和之品 来保护脾胃,以发挥补阴之功。 丹溪还认识到人到 中年以后,即使无恙,体内也有留毒积聚之虞,况若 饕餮厚味,更“有致疾伐命之毒”,故创“倒仓法”,推 陈致新,以加强肠胃蠕动,荡涤糟粕,排泄“有余”之 邪毒。 此法从现代意义上讲也具有科学性,近年排 毒疗法风靡神州,殆肇始于此欤!
之邪阻遏膜原所致,故以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等湿邪为患为主要表现;而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饮食等少阳枢机不利或胆火内郁为主要表现。 邪阻膜原概念比较局限,少阳病范围比较宽泛,“但见一证便是”。 就发病缓
急来说,邪阻膜原发病较急较重,少阳病发病可缓可急,传变较快。 就治法方药来说,二者在治疗上均禁汗下之法。 邪阻膜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阳有余,阴不足”的 认识也不断由宏观走向微观。 丹溪把衰老归于“精 血俱耗”已逐渐得到具体物质的证实。 现代研究表 明人体的衰老确实伴随体内物质的减少,如性激素 和其他内分泌激素的减少,造成体内各种机能的下 降;核糖核酸在神经细胞内的减少,导致大脑功能 的衰退;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或因子的减少,引起 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下降,特别是人到老年体内的水 分由年轻 时占体重 的 80%,下 降 到 60%,导 致 血 液 浓缩,有人研究发现,阴虚之人血浆黏稠度增高的 主要原因是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脂质、各种球蛋 白等高分子物质增多,血液浓度增高而水液相对减 少,热伤阴液,炼液成痰、成瘀。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可以理解为:“阴不足” 是人体内有益物质的缺乏, “阳有余”是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增多。 总之,作为生 命 物 质 总 体 的 “ 阴 气 ”, 其 内 涵 物 质 具 体 的 种 类 , 随 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的证实,而自由基学 说、免疫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无 疑会使我们对“阳有余”的认识得到更高的升华。
2012 年总第 44 卷第 3 期 1
学术探讨
只有后天充旺,气血得以资生,阴气才能充足,在他 的论著中极力反对纵口酗酒损伤脾胃的行为,强调 补阴精必先补胃气。
综上所述,“难成易亏”形成了“阴不足”的生理 基础,“相火易动”则促成了“阳有余”的病理结果。 我们不能局限于纵色欲这一狭义范围的 “相火易 动 ”, 更 应 看 到 五 志 化 火 、 纵 口 酗 酒 所 致 的 痰 热 、 湿 热 等 广 义 概 念 下 的 “ 相 火 易 动 ”, 引 申 而 言 , 若 阴 亏 水乏,相火偏亢,再煎阴液所致的血液浓聚,瘀阻难 行,笔者以为也应纳入此广义之范畴。 2 “阳有余,阴不足”的现代意义
学术探讨
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刍议
张效东 (中国海洋大学医院,山东青岛 266003)
摘 要 丹溪先生“阳有余,阴不足”的基本核心在于“阴不足”,“阳有余”只是一种病理结果。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对“阳有余,阴不足”的认识也不断由宏观走向微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阴不足”是人体内有益物质的缺乏,“阳
现代科学的发展, 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更 加现代化,但环境的污染以及激素、抗生素、食品添 加剂等化学类物质及内分泌干扰物大量涌入机体, 加上人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夜 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此等等,不啻“勤于工作而有艾 妻”(《局方发挥》), 面对名利声色的种种诱惑,“谁 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 何而可以供给也? ”观当今社会上肿瘤、心脑血管疾 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徒增不 减, 无不与阴亏精耗有关, 不能不使我们产生警 觉! 3 “阳有余,阴不足”对养生抗衰老与临床诊疗的指 导意义
丹溪临证也处处抑相火保阴精。 他认为许多疾 病如痈疽、鼓胀病、噎病、痎疟、妇女经血紫黑作痛, 都与饮食色欲有关,甚至认为大便干燥也系“勤于 工作而有艾妻”(《局方发挥》)所致。 故治疗上不但 据证用药,且皆嘱淡饮食,薄厚味,养心节欲以抑火 保阴。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深感丹溪“阳有余,阴不 足”的理论,对现代疾病的诊治和抗衰老研究,具有 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当今医坛火神学派盛 行,大剂量温热性药物滥用,造成阳气过亢,阴精日 虚的时弊已见端倪。 其实,纵观人体因各种疾病而 走向阴阳离绝的死亡之前,机体内部往往都会有一 个阴精物质的消耗过程, 正如丹溪所云:“阳气暴 绝,当是阴先亏,阴先亏则阳无所依附,遂致飞越而 暴绝也。 ”(《局方发挥》)据笔者观察,在很多疾病的 发展过程中,常常都要经历一个阴虚或气阴两虚的 病理阶段,疾病在这一阶段的治疗成败往往是决定 疾病是否向愈的关键。 之所以如此判断,主要缘于 阴虚或气阴两虚时的病理损害大多是可逆的,人体 重要脏器的基本功能仅处于代偿期, 恢复希望尚 存。 一旦发展到阳虚或阴阳两虚时,重要脏器的基 本功能往往进入失代偿期,组织细胞恒多萎缩或纤 维化,可逆性很小。 这种现象特别在糖尿病、肿瘤、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疑难 病的治疗过程中尤为多见, 应当引起同仁们的重 视!
有余”是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增多。 深入研究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理论,是现代临床诊疗和抗衰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
一,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 阳有余 阴不足 朱丹溪 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 R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2)03-0001-03
朱丹溪,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滋阴学派”的开 创宗师,其“阳有余,阴不足”论对后世医家影响颇 大,今就此论刍议,冀专家学者指正。 1 “阳有余,阴不足”的丹溪本意及发生机理
在病理上,丹溪先生认为:“主闭藏者,肾也,司 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 ”相火平素当安居肝 肾,中节而动,“生生不息之运用”,对维持生命的延 续,具有重要作用,但人生于世,很难做到真正的平 居无事,心易为外界事物所触动,而相火又上系于 心,触动之心无不萌生各种欲念,“徇情纵欲,为恐 不及”,外露之情欲,必然触动相火妄动。 丹溪翁还 特别指出:“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 泄矣。 ”从这一点看,丹溪所说的“易动”似乎是特指 男女性行为的丧精伤阴,但笔者以为纵色欲诚然在 伤阴中占首要地位, 而火动伤阴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色欲仅是其中主要方面,其实每次人体各种欲 念的产生, 都要伴随一次火动阴伤, 丹溪也明示: “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 病,阴绝则死。 ”过于“忧愁忿怒,惊恐悲哀,醉饱劳 倦,谋虑勤动”,都可致阴精过耗。 特别是承平之世, 人多酗酒酣饮,纵口肥腻,辛辣甘滑,五味之过,火 热太盛则损阴气。 “阴虚难降则气郁而生痰”。 丹溪 兼 通 东 垣 之 学 , 认 为 “ 胃 气 是 人 之 所 赖 以 生 者 也 ”,
原以祛湿为要务,用药以纯祛邪为主,以达原饮为代表方;少阳病以调理气机,协调相关脏腑的升降功能为要务,攻补兼
施,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 少阳主热,膜原湿重是两者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根本不同所在。
关键词 膜原 少阳 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 R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2)03-0003-03
丹溪先生提出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点,主要 源于理学家对天地、日月阴阳的认识,通过自然现 象中的天大、地小、日实、月缺,取类比象说明人体 阴阳气血的有余和不足。 他论述人体“阳有余,阴不 足”其意有二:一指“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 为 气 ,地 之 阴 气 为 血 , 故 气 常 有 余 , 血 常 不 足 ” (《 格 致余论》,以下引文出此者不再注),以气有余,血不 足论阴阳。 二指“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 经成……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 以生殖机能 论阴阳。
膜原与少阳是中医学两个极为特殊的概念,是 外感病传变过程中两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和证候,学 术界普遍认为两者部位皆为半表半里,至于两者的 异同,历代医家没有明确的定论。 笔者从《伤寒论》 和温病的学习中体会到,两者虽然类似,但也存在 着不同之处,现就两者的异同作简要探析。 1 “膜原”与“少阳”的概念与部位 1.1 膜 原 的 概 念 与 部 位 探 析 与传统医学中藏象 认识一样,膜原起源于古代医家对人体的粗略解剖探 索,是具体的形态学概念,但由于哲学思维的影响和 时代的限制, 古人没有选择探索更为细化的局部解 剖,而选择了对膜原功能的整体揆度,使得如今大家 对膜原的认识比较模糊。 膜原一词首见于《内经》,如 《素问·疟论》曰:“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 连募原也。 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
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灵枢·百病始生》又云: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 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张景岳在《类经》中讲到“膜,筋 膜也。 原,肓之原也……肓者,凡胸腹肉里之间,上下 空隙之外,皆谓之肓。 ”吴又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对 膜原的论述,认为“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 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 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 膜原是也……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 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1]薛生白在 《湿热病篇》中提出:“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 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