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部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简称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式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交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与编程。

4. 地理信息系用的应用:(1)在资源管理方面,将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有机的汇集在一起,用户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以及提供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享,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潜力的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等。(2)在区域规划方面,GIS能为规划人员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通常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经济、教育、文化和金融等因素,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通常用于预测将来的道路等级、线路和构造的设等。(3)在国土监测方面,GIS方法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环境质量的评估研究。(4在辅助决策方面,GIS利用拥有的数据库和互联网传输技术,已经实现了电子商贸的革命,满足企业决策的多维性的需求。利用GIS迅速有效管理空间数据,确定商业中心位置和潜在市场的分布。

5. 地理实体的特征:(1)属性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征。(2)空间特征:用于描

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3)时间特征,用于描述事物或现象或时

间的变化。

6. 矢量数据结构概念:是通过坐标值来精确地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的。

7. 栅格数据结构概念: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其阵

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8. 拓扑: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关系不变的性质。主要拓扑关系:关联性、邻接性、连通性

9.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0.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四种核心技术:分类、概括、聚集、联合。

1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1)需求分析,包括调查用户需求、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编制

用户需求说说明书。(2)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3)物理设计,包括确

定记录存储格式,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储路径,分配存储空间。(4)数据层设计,

一般按照数据的专业内容和类型进行的。

12.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GIS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遥感影

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13. 空间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平面坐标系、高程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

基准)。

16. 空间数据的输入误差:(1)几何数据的不完整或重复;(2)几何数据的位置不正确;(3)

比例尺不正确;(4)变形;(5)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有误;(6)属性数据错误。

17. 检查GIS数据质量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现势性。

18.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

19.互操作:在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尽管他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基于的模型不同,但是他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协助,已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这些实体包括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的环境等。

20. 空间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编辑、自动拓扑、坐标变换、数据压缩、结构转换、

数据内插。

21. 内插:在已观测点的区域内估算未观测点的数据的过程。

22. 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拟合法、等值线、

格网DEM、不规则三角网DEM(TIN).

23. TIN就是离散数据点构建三角网,应尽可能的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锐角。

24. 地表单元的坡度就是其法向n与Z轴的夹角;坡向是地表单元的法向量在OXY平面上的

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

形分析。

25. 叠置分析: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置,产生新的特征的分析方法。

26.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光度的多变形。

27. 网络分析: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

间上的运动。

28. 空间信息是指地理空间的信息,可视化是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

它的过程是一种转换,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为人们视觉

感知。

29. 空间信息基本特征:(1)属性特征,是指质量和数据特征;(2)时间特征,地理空间是

一个时间变化的空间,任何空间信息均各自具有长短不一的生命周期;(3)空间特征,

是区别地理信息与其他一般信息的根本标志。

30. 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

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

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1.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地图、多媒体地学信息、三维仿真地图、虚拟现实。

程的地图也正迅速地发展起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3. GIS发展热点:(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的结合;(2)GIS与GPS、RS的进一步集成;

(3)真三维GIS和时空GIS:(4)GIS应用模型的发展:(5)Internet与GIS的结合;

(6)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7)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34.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评价过程:(1)系统调查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4)系统运行维护。

遥感部分

1. 狭义遥感: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

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

现代化技术系统。

2. 遥感的类型:(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

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3)

按工作原理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4)按遥感资料获取的方式分:成像遥感与非成

像遥感;(5)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3. 遥感的应用领域:林业、农业、水文与海洋、国土资源、气象、测绘、城市、考古、地

理信息系统。

4.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一次排列制成的图像。

5. 电磁波谱的特征:(1)电磁波是横波;(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3)电磁波具有波粒

二象性;(4)波动性;(5)粒子性。

6. 电磁辐射源:(1)自然辐射源:太阳辐射、地球的电磁辐射;(2)人工辐射源:微波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