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疟疾简介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多由蚊子传播,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较多。疟疾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全球每年3.5亿-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110万人死于疟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半分钟内就有一个人死于疟疾,而90%死于疟疾的人都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疟疾已经是非洲前五位的死亡原因。孕妇及其胎儿尤其易感染这一疾病,它是造成新生儿体重过轻、贫血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造成大量的生命死亡,疟疾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疟疾高发地区,用于疟疾的医疗费用占当地公共卫生费用的40%。疟疾患者占住院患者的30~50%,占门诊患者的比例则高达50%。非洲国家每年因疟疾造成的GDP损失超过12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009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到2015年,国际社会仍需每年为该项目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
疟疾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其中以间日疟最多,遍及全国;恶性疟次之,主要分布于南方;三日疟在南方山区呈散在性分布;卵圆疟少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疟疾用药简介
当前,作为有全球90%以上疟疾病例的非洲大陆,90%以上的非洲国家药品依赖进口。氯喹类产品(主要是奎宁和氯喹)占世界抗疟药市场的80%。它是通过结合受感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蛋白水解过程产生的血红素半体从而干扰血红素解毒而起作用的。氯喹在全球范围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10年后首次报告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原虫株。今天,氯喹耐药已经发展到绝大多数的疟疾疫区,说明此药日益无效。但是,尽管耐药恶性疟原虫日益普遍,此药仍在广泛使用。这在撒哈拉沙漠一带的非洲地区尤其成为问题,那里的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几乎可以肯定,氯喹耐药与最近发现非洲的疟疾相关死亡率增加有关。
第二代抗疟药周效磺胺(Sulfadoxine)+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混合制剂[SP,一种结合抗叶酸盐(Antifolate)的药物]是广泛应用的廉价抗疟药物,但其耐药也到了不可接受的水平,导致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治疗失败。
新型抗疟药物必须满足迅速有效、毒性最低和价格低廉的要求。目前用于替换氯喹和、有前景的药物包括氨酚喹(一种氯喹样喹啉,Amodiaquine)和氯丙胍-氨苯砜(Chlorproguanil-dapsone)。这些替换制剂将可能提供几年的疗效,但在非洲已经遇到与氯喹和SP有交叉耐药的情况。
青蒿又名黄花蒿,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南的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在越南等其他国家也有少量分布,但国外其他地区的蒿类植物中都不含青蒿素或只有微量成分,其化学、生物合成也因为工艺流程复杂和陈本高昂而无法大量生产。青蒿用于治疗疟疾,是我国传统医学研究的成果。早在公元340年左右,东晋医学家和炼丹化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
经药理学及临床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它们具有很强的抗疟原虫活力,并对恶性疟具有特殊疗效。它们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而对红外期和继发性红外期无影响。其抗疟机制也很独特,它们主要作用于滋养体的膜结构,使食物泡膜、线粒体膜、核膜和内质网等发生改变,最
后导致虫体结构裂解。在控制疟疾症状、救治脑型疟与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2008年塞内加尔发展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自停用氯喹,改用中国青蒿素防治疟疾以来,疟疾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等城镇的发病率整体下降了2%,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三、青蒿素的政治意义
青蒿素类抗疟药,是我国用举国之力研制成功的全球唯一的治疗疟疾特效药,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世界卫生组织曾专门向该药的研制人员致敬;中国领导人访问非洲时,经常特意把它带过去。2006年11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今后3年内,中国向非洲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类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防治疟疾的青蒿素类药品,已成为中国发展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推手。
四、青蒿素的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实施“击退疟疾”计划,计划在12年间把疟疾致死人数降低一半。然而到2004年,疟疾致死人数反而由过去每年60万-80万升至100多万。死亡人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疟原虫已经对主要传统药物氯奎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了抗药性。2003年,世卫组织耗费4140万美元买进的这类药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另外花费1830万美金购买的含青蒿素的新药上,却得到了非常好的疗效。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青蒿素列为抗疟首选药品,青蒿素复方抗疟药品的需求量已从2003年的200万人份上升到了2004年的3000万人份。据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保守估计,2004年全球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的成人疗程有3000万个,全球的需求量可能已突破7000万人份。
美国克林顿基金、环球基金等众多国际慈善基金纷纷加入青蒿素制剂的采购大军,2007年WHO对青蒿素的采购总量为1.2亿人份。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最大的黄花蒿种植地和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重庆市场,青蒿素原料药的售价每公斤价格达到2500元。据估计,全球每年青蒿素原料药的消耗量在1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