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5-01-30T14:51:50.71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张家红[导读] 当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时,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或是方法手段上都不能不触及到心理这一领域来探索。

◇张家红

(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中学达州 635082)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转型期”,加上学业上沉重的压力,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本文先从学生情感现状入手,了解症结所在,再根据学生实际,从师生情感互动、自信教育、合作教育等几方面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情感教育师生情感互动自信团结合作

当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时,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或是方法手段上都不能不触及到心理这一领域来探索。因此,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因此,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与人合作、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真诚善良、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才,将是今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方向,这也是《思想品德》新的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现状,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

由于环境、个性、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细心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谈话、家访等措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诉说真情。在找到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对症下药”,对学生个别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二、师生情感互动能使教师的教学得到“升华”

1、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是关键

通过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发现,学生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人格特性有:有渊博的知识;公正无私;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合作、民主的态度;善良、耐心、体谅人;兴趣广;性情温和、行为坚毅;工作具有灵活性;有令人喜悦的仪表、风度;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对所教学科异常精通熟练等等。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说教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优化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人格。

2、情感互动,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威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合理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

三、自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

实行鼓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老师能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比如利用班队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看书、去操场上运动等,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甘露。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应当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力的提高,应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形成“内能”,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且只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获取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此外,我还常常利用班主任的权利,在班里开展“请你露一手”之类的活动;班里的墙壁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贴满了孩子们自以为“佳作”的作品,让更多的学生有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会合作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心理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老师的问题时大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组,可以只有两人,也可以多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一般按问题的难易,分成各种小组进行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助、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科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节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情感教育的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在《思想品德》这门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更是思想品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二)解读》[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鞠振荣主编:《新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

3、赵秀菊,张昌运; 学校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年20期; 488

4、孟建芳;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尝试 [J];作文教学研究; 2006年01期; 121-123

5、徐仁忠; 科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网络科技时代; 2007年12期;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