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信息化情况简介
国外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
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球信息化趋势仍然在继续之中,全球主要国家都将迈向信息社会设为主要目标之一,信息化仍然是新世纪全球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过去一、二十年间,但除了极少数最贫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进展,并且许多国家已经将信息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
一些发达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如北欧各国,爱尔兰,美国,日本或者韩国,新加坡甚至印度在信息化促进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实践证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积极参与信息化的进程,表现为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若干部信息化法律,将现有法律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全球信息化形势。
同时,各国政府制定了从战略层面到操作层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这些规划逐步推进,分步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
战略规划的施行,基本上反映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态。
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大致情况,将在第二部分围绕各国的信息化规划来介绍各国的信息化进展情况。
国外信息化立法情况
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除了综合性法律法规外,还出台了专门针对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知识产权、隐私权、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
下表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颁布的主要法律法规。
就全球信息化立法基本情况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通过或者正在通过覆盖信息化方方面面的法律。
这些法律体系,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和信息市场秩序的维持起到非常基础性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看到,国外的信息化立法,已经从早期的信息基础设施,比如《电信法》这类法律,延伸到电子交易中去。
近些年来,法律逐渐覆盖到公共治理方面,比如,美国等国家已经通过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来促进和保障电子政务的推行,同时,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来保护互联网版权。
法律延伸到互联网治理的趋势非常明显,比如隐私法,数据保护法等,即便在中国,正在起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正在将在线保护列入法律所覆盖的范围之内。
下表是国外信息化法律的一个简表,大致可以看出国外信息化立法的基本情况。
国外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一览
从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来看信息化状况
研究主要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战略涵盖了国家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的思考和行动,而这些规划的实践结果通常正是这些国家的信息化现实。
国外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总体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另一种是分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般而言,在第一阶段,其主要的目标是侧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美国1993年公布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纲领》为标志,随后其它国家也纷纷出台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战略规划,如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韩国《信息化促进主要规划》(1996年)和日本《电子日本战略》(2001年)等。
而第二阶段侧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学习和智能交通等方面,如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2003年电子政务战略》,加拿大“连接加拿大人”一揽子综合性国家战略,日本《电子日本战略Ⅱ》和韩国《2006电子韩国展望》等。
这种两步走的战略思路,基本上反映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际信息化演进的路径,因此,考察各国的信息化战略的思路和对愿景的描述对了解国外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有鲜明的意义。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化最现金的国家。
美国并还没有制定总体信息化战略,但是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制定了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分领域的发展战略,主要涉及5个战略文件。
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宣布将实施“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并公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纲领》。
NII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组成的无缝的、高速的、多功能的信息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
该网络可以将图像、语音、文字传送到各个机构和各个家庭,并可以实现双向信息交流。
整个计划耗时20年,总投资达4000亿美元。
1994年9月,美国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建议联通各国的NII,实现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合作纲领》从技术融合、国际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等角度阐述了建设GII的必要性,提出了GII建设的5条基本原则,即: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竞争、提供开放式接入、创建灵活的法规环境、确保普遍服务,并建议从隐私权保护、安全和可靠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保障GII的广泛应用。
1997年7月,克林顿总统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提出了电子商务建设的5条原则,即私人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认清互联网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然后,分别从财务、法律和市场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并为国际讨论和国际协议制定了框架,以期促进互联网上电子商务活动的增长。
在电子政务方面,早在1993年,克林顿政府就发表了题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应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府,并通过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使政府运作更加顺畅,同时节约政府管理成本。
2002年2月,布什政府公布了《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核心内容是开展“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确定并实施优先开展的24个电子政务项目。
2003年4月,在总结《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布什政府又公布了《2003年电子政务战略》,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从目标整合调整为具体信息系统
的整合。
列出了24个优先开展的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方案,并确定了电子政务管理机构。
(二)加拿大
加拿大制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另一个是“连接加拿大人”一揽子综合性国家战略,他们都以项目的形式推出。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开始改革通信和广播政策、立法和约束框架。
这些措施鼓励了竞争,促使加拿大走上了快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轨道。
1994年1月,加拿大政府首次公开宣布已经开始制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
同年,加拿大工业部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框架,并成立信息高速公路指导委员会,负责协助联邦政府发展和完善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战略。
信息高速公路指导委员会于1995年5月公布了《联接、社区、内容: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报告,该报告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供了300多条建议。
根据该报告,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的5个原则:建立一个网中有网的互相关联的网络;促进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充分竞争;通过网络实现终生学习;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确保网络安全。
为了进一步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信息高速公路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推出了《建设信息社会:加拿大迈向21世纪》行动计划。
该计划主要涉及4方面:发展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充实更多的加拿大内容,使加拿大人体验到信息高速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接入的、负责的政府。
1997年9月,该委员会提交了其最终报告《为加拿大进入数字世界而准备》,列举了委员会在获取信息、互联网、加拿大内容、就业、经济增长和终生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1997年,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上,联邦政府推出了“连接加拿大人”一揽子综合性国家战略,即提供互联网接入和技能培训,发展电子市民,构建加拿大信息社会的整体框架。
这一综合性战略细分为6个子战略:加拿大在线、政府在线、电子商务、智能社区、加拿大内容在线和连接世界。
(三)欧盟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共体就开展了加强信息技术研究的行动。
1993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增长、竞争力和就业:21世纪的挑战和道路》的白皮书,把能否建立信息社会看作21世纪欧洲存亡的生死攸关问题。
1999年12月,“电子欧洲”的概念被提出,欧洲委员会出版了一个为里斯本理事会准备的提案,题为《电子欧洲:所有人的信息社会》,主旨是抓住知识经济带来机遇,加速进入数字代,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生产力和服务、增加就业、增强社会融合,把信息社会的益处带给每一个欧洲人。
2000年3月,欧洲理事会在里斯本举行特别会议,商讨知识经济环境下加强就业、经济改革和社会融合等问题,会议制定了“里斯本战略”,宗旨是到2010年把欧盟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并且提高就业率和社会融合程度。
《电子欧洲:所有人的信息社会》确定了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使每个公民、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进入数字时代和上网;建立一个有数字知识的欧洲,一个有创新观念和投资欲望的欧洲;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融合,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该战略还确定了10大重点领域:使欧洲年轻一代迈入数字时代;降低上网费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为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快速的互联网接入;安全电子接入的智能卡;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资金;残疾人参与;电子医疗;智能交通;政府上网。
根据“里斯本战略”的要求,在《电子欧洲:所有人的信息社会》和《信息社会中的就业战略》(2000年1月)的基础上,2000年6月,费拉理事会通过了《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为实现欧洲在线,同时设定了一系列要求成员国在2002年底
前实现的65个关键目标。
《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是根据电子欧洲战略提出的阶段性行动计划,目标是实现欧洲在线,重点是拓展欧洲互联网的覆盖范围。
该行动计划确定了3大重点领域,涉及11个方面:一是更廉价、快速、安全的互联网(包括更廉价和快速的互联网接入、为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快速的互联网接入、安全的网络和智能卡);二是对人和技能的投资(包括迈入数字时代的欧洲年轻一代、在知识经济中就业、所有人参与知识经济);三是推动互联网应用(包括电子商务、政府在线、电子医疗、面向全球的欧洲数字内容和智能交通)。
此外,该行动计划还确定了3个主要推进措施:加速立法、关注支撑项目的发展以及确定清晰的目标。
2002年6月,在《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塞维利亚欧盟理事会颁布了《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
根据《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的要求,2003年秋季开始,欧盟对成员国和候选国进行了调查,并开展网上调查和公众听证会,发表了《电子欧洲2005中期评估》报告,对《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提出了多方面的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互操作性、统一实施、转向需求拉动、内容和权利保护等方面。
2004年5月,欧盟依据《电子欧洲2005中期评估》对《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进行了改进。
新颁布的《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修订版)》突出了宽带和电子包容的重要性和优先级,针对宽带、在线公共服务、为电子商务创造安全灵活的框架、电子包容、对标分析、ICT对里斯本战略的贡献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15项行动计划,是对《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05年底,在实现宽带普遍接入和建成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拥有现代化的在线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电子学习和电子医疗)和更具活力的电子商务环境。
该行动计划确定的建设重点涉及4个方面:在线公众服务现代化(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学习和电子医疗);充满活力的电子商务环境;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
(四)日本
日本政府于2000年10月制定了《IT基本法》,并依据《IT基本法》第25条的规定,于2001年1月在内阁设置了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推进战略本部,负责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日本信息化战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02年)侧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的战略文件包括:《电子日本战略》(2001年1月)、《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1年3月)、《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2》(2002年6月)。
《电子日本战略》完全继承了2000年11月由IT战略会议制定的《IT基本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
该战略提出了日本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建设知识研发型的社会为目标,力争在5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医疗、就业、产业、环境、生活、交通、社会参与和行政等10个方面详细描述了目标社会的状态。
重点领域有4个:建设超高速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完善竞争政策;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新的交易环境;开展电子政务;加强人才培养。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秉承《电子日本战略》的基本理念,在《电子日本战略》4个重点领域的基础上,提出了5个重点领域:建成世界最高水平的发达的信息通信网络;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推进行政信息化及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领域的应用;确保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主要从现状、政策意义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对每个重点领域进行说明。
该计划还指出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4个跨领域问题,即:推进研究开发、消除数字鸿沟、应对有害信息泛滥以及国际接轨。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2》继续强调《电子日本重点计划》的5个重点领域,在重点
领域说明中添加上一年度成果总结一项,并明确提出了今后政府应采取的318项推进措施。
在《电子日本重点计划》的4个跨领域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5大跨领域问题:推进研究开发;促进国际协调;消除数字鸿沟;研究由于社会经济构造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如技术普及、创造就业机会等;采取措施加深国民理解。
第二阶段(2003年至今)侧重IT的有效利用,战略文件包括:《电子日本战略Ⅱ》(2003年5月)、《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2003年8月)和《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4》(2004年6月)。
2003年5月,也就是《电子日本战略》实施两年后,信息基础建设基本完成,IT战略本部推出《电子日本战略Ⅱ》,重点是推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目标是建立健康、安心、感动、方便的信息社会。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是《电子日本战略Ⅱ》的具体实施计划,提出了366项具体措施,实施期限为2003~2005年。
《电子日本战略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理念、7个优先发展领域、建设新的信息社会基础以及对策一览表。
《电子日本战略Ⅱ》指出,基础建设阶段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进入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阶段,目标是建立健康、安心、感动、方便的社会。
该战略提出的7个优先发展领域是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服务。
该战略还提出今后应努力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社会基础,包括建设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创建安全安心的利用环境、推进下一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的人才、展开以IT为轴的新国际关系。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是《电子日本战略Ⅱ》的具体实施计划,分为4部分:基本方针、优先措施、重点政策领域、跨领域的课题。
基本方针指出,要实现健康、安心、感动、方便的社会,必须先从与国民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劳动就业、行政服务7个领域入手,提出了推进这7个领域信息化建设的97项措施。
除优先措施外,还有重点措施210项,分属于网络建设、人才培育、电子商务、行政及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的安全可靠性5个重点政策领域。
此外,该战略还提出解决跨领域课题的措施59项。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共有366项具体措施。
《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4》是在《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实施一年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进行修改并参考了《加速推进<电子日本战略Ⅱ>一揽子计划》后制定的,沿袭了《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的内容框架,增添了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5个领域,共涉及370项具体措施。
《加速推进<电子日本战略Ⅱ>一揽子计划》是2004年2月由IT战略本部公布的,提出了6个方面的推进措施:亚洲等IT领域的国际战略;安全政策的强化;通过灵活运用IT确保国民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安全、推进目录政策、推进IT规范的改革、评价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自治体建设。
《加速推进<电子日本战略Ⅱ>一揽子计划》是2004年2月由IT战略本部推出的。
该计划是对《电子日本重点计划2003》的有效补充,明确提出欲达到“至2005年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的目标,政府必须针对以下6个领域采取重点措施:实施亚洲IT国际战略,强化安全政策,通过灵活运用IT确保国民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安全,推进目录政策,推进IT规范的改革和评价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自治体建设。
(五)韩国
韩国信息化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1978~1986年间,韩国先后两次制定了政府行政管理计算机化计划,在1987~1996年间又先后两次出台了国家骨干计算机网络计划。
此后,韩国政府制定了三个信息化促进主要规划。
1996年,韩国公布了第一个《信息化促进主要规划》(1996~2000年)。
第一个《信息化促进主要规划》确立的目标是:解决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
国家竞争力。
该规划中提出,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完成10项任务:建成以电子网络为基础的精简高效的政府;建设开放的教育系统,培育人力资源;通过简化学术研究型数据库的访问途径,改进知识基础设施;通过行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促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平衡地区发展;引进先进的远程医疗服务;引进环境信息系统,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立国家安全管理系统,将灾害损失降至最小;建立先进的外交和军事信息系统。
1999年3月,韩国政府制定《网络韩国21世纪》(1999~2002年),作为21世纪韩国信息社会的建设蓝图。
《网络韩国21世纪》提出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知识社会的框架,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生活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到2002年知识产业占GDP的比重于OECD其他成员国相近;将韩国建设成为全球信息社会最发达的10个国家之一。
该规划确定了1999~2002年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通过应用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生产力水平;促进信息基础设施上新业务的开展。
2002年,韩国政府公布了《2006电子韩国展望》(2002~2006年),作为未来5年将韩国建成21世纪全球领先者的蓝图。
《2006电子韩国展望》包括6部分内容:背景、展望、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改进信息基础、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全球信息社会、推进战略。
2003年12月,韩国政府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2006电子韩国展望》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2007宽带IT韩国展望》。
《2007宽带IT韩国展望》与《2006电子韩国展望》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将“改进信息基础”细分为“建设知识信息社会的基础”和“为新的IT 增长建立基础”两部分。
(六)印度
印度政府决心使印度成为全球IT超级大国,成为信息革命时代的领先者,并将发展信息产业作为改善人们生活、在21世纪进入知识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此,1998年5月,总理办公室发出通知,成立国家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特别工作组。
特别工作组于1998年6月提出了《信息技术行动计划》,该计划包含108条建议,“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是该计划确定的重点领域之一。
《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提出的108条建议主要涉及三大领域: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IT出口500亿美元、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
这些建议涵盖了所涉及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电信、财政、金融、商务、人力资源、农村发展等,论述了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访问、软件开发和出口、硬件生产、电子商务、研究与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中,“2008年全面实现信息化”领域主要从“知识工程”、IT渗透和IT认识、公民IT接口、政府中的IT、数据安全系统和相关法律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七)巴西
巴西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出台经过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期研究阶段,提出“巴西信息社会计划”;第二阶段是详细建议阶段,以“绿皮书”的形式提出推动计划实施的详细建议;第三阶段是公众意见征询阶段,并以“白皮书”的形式推出计划的详细实施规划。
1999年5月,巴西科学技术部专门成立一个讨论小组,研究出台促进巴西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实施的纲领和指南的可能性,并成立了由政府、私人企业、学术团体和第三方的代表组成的计划执行小组,负责对正在实施的行动计划以及巴西“政府计划”中提到的项目进行整合。
1999年12月,巴西总统正式宣布实施“巴西信息社会计划”,目标是使人们广泛接触信息技术,并提高巴西在全球的市场竞争力。
自2000年1月开始,计划执行小组通过成立专题小组、开展软课题研究和分析国外经验等方式,致力于提出计划实施的详细建议。
当时共成立了12个专题小组,涉及公共管理、
企业运作、内容与文化、国际合作、社会公开、教育、网络基础设施与主干网、整合与地区化、研究与开发、规划、高性能操作和就业等领域。
2000年9月,巴西科学技术部公布了题为《巴西信息社会》的绿皮书。
该绿皮书是在300多位巴西国内外人士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是巴西政府制定信息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为白皮书的出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白皮书的指导下,2001~2003年巴西实施了“巴西信息社会计划”。
2003年7~12月,巴西对该计划的实施进展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为今后信息社会建设提供了建议。
在此主要介绍《巴西信息社会》(绿皮书)的内容架构。
《巴西信息社会》(绿皮书)介绍了巴西信息社会建设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总结了巴西信息社会项目建设的机会与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目标和重点行动计划,并列了一系列推进措施。
该绿皮书主要提出了7项重点行动计划:市场、就业与机会,普遍服务,信息社会的教育,内容与文化,政府在线、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先进基础设施与新服务。
每个行动计划都将被细分为规划、预算、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