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战略管理学最前沿的主流学派,也是企业界普遍认可的战略思想。

高职院校引入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管理理念,可以从教育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外部合作创新等方面入手,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

大多数企业把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成功的法宝。

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经济学家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中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可更详细地表述为,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而独具的,能够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长期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局部性(企业在某一局部产品或服务或过程上具备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别优势而确立的竞争优势)、延展性(企业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使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领域发展)、独特性(企业所特有的并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力)、集合性(企业经过整合后的能力)和时间性(指企业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培育和发展,以维持或扩大核心竞争力,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领先差距)等六大特征。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高等职业院校内质中而独具的,能够支撑高等职业院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高等职业院校在长期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不可复制或很难复制的独特能力,来源于高等职业院校不易被其他院校仿效的教育理念、专业建设、办学特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和外部合作等互相影响的综合因素或力量的综合,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优势,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象就是高质量及高数量的学生入学率、专业对口的就业率、供不应求的社会需求率、高比例的毕业生成才率、强大的社会影响和服务能力等等。

三、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

到2007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109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占本科院校数的66.9%。

校均规模为3909人。

高职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都是升格而成,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管理水平不高、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专业与课程建设力度不大、教师队伍的建设薄弱等现象。

在社会评价中,高职院校仍被看成差等生观念的学校,因而,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院校常处于劣势。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随着中国教育市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高职院校不仅面临着争创“国内一流高职学院”“示范性高职学院”等国内竞争,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高职院校面临三个竞争对手:(1)普通本科院校。

普通本科院校拥有优质教育品牌、国家财政支持、学历学位完整、师资力量雄厚。

(2)国内高职院校同行。

1109所高职院校,不进则退,只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不会被淘汰。

(3)国外职业教育同行。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制度、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等。

这些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运营机制。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取得进一步发展,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在更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然涉及竞争力。

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如何培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吸收和借鉴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培育和增强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对于增强我国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创造竞争优势,保证高职教育能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独有的、难以被人模仿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并深深融入高职院校内质中支撑高职院校的竞争优势,使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

但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提炼、培育、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机制、管理、文化等方面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加以强化、固化,构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并运用创新杠杆,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教育理念创新。

创新首要的是教育理念创新。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反映一所高职院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导师生实践,培养师生向上精神。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支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了,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不同了,因而教育理念也需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部分的职业技术院校,更应当在办学理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我们认为,在思考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怎样在观念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才为上;二是在体制上怎样真正形成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学生为育人中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的运行机制;三是怎样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四是怎样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大力开展“订单式”教育,真正把“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

2.机制创新。

美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

它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把阻碍合作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其本身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制度应不断得到创新。

在国内外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制度创新,探索一种符合社会潮流且能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制度。

其中,创新人事制度是关键。

人才是发展之本,办好一所高职院校,关键在于如何进人、如何留人、如何用人。

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制度;建立培训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推行分权、授权制等不断地造就人才,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吸引并最终留住人才,才会产生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管理。

3.管理创新。

高职院校要注重管理创新,实施和推广新的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在创新制度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方面。

我们要摈弃中等专业学校时代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依法治校。

管理的关键在于用人。

就人事管理来说,
高职院校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就教学管理来说,其价值体现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的创新上。

要加大教改力度,因材施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良好的激励措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教学工作。

就财务管理来说,管理工作要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文化创新。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

大学是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对于全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高职院校要培育高雅、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赋予校园文化以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内涵,使高校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其一,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

其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抓好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品位和效果。

其三,要在学校形象塑造中体现民族精神和大学精神。

一方面要依法治校,转变工作作风,健全管理制度,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使师生对校园和社会有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祖国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在学院形象宣传中,学院的校训、校徽、校歌、宣传画册、宣传电视专题片等都要体现民族精神和大学精神的统一。

其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

应当在校园建筑设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中体现大学特有的文化精神,以深厚的文化渗透力陶冶性情,增强自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实现环境文化育人。

5.外部合作创新。

高职院校不仅要从内部专长的培育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还要从外部合作的创新来加速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首先,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高职院校之间可以通过教育合作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合作,同时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接课题,开展联合攻关,进行协作竞争,从而取得双赢的结果。

其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让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走产学研办学之路,把人才培养工作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

最后,积极开展中外校际合作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声誉与地位,提升国际化水平。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高职院校需要整合资源,将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于培养核心竞争力上。

高职院校有了核心竞争力,就一定有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就业率。

反过来,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就业率,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反映,由它们可以检验高职院校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埃瑞尔·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M].孙经维,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陈嵩,郭扬.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4]马树超,等.“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职教通讯,2005(5).
[5]胡秀锦,马树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