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中国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策略(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后中国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策略(一)

关键词:经济困境环境与能源危机未来战略绿色经济新能源金融中心在上海与中国制定新的5年计划、谋划更高发展目标之际,我据多年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及对近年来国际、国内、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认知,谈谈我对今后中国与上海经济社会今后发展的方向趋势、主要问题与风险及对策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与思考,抛砖引玉,以集思立世之良策。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伴随着全球影响力日渐强大,一直处在跌宕起伏的高风险运行状态中。现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且深得社会认同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初级)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中国国家的深度与广度,这种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肯定还能持续很长时间,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过程再带动中国高速发展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是没问题的。这种观点过于天真乐观了。大国发展过程是从来不可能复制的。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与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地球环境与世界经济进入极为异常、多难与动荡时期,也许人类已经踏入一个需要改变与调整的发展阶段,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模式,美国近百年的大国风光,可能都将过时。中国、上海,都已经走到了人类历史舞台的前台,只有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智慧、更新的潮流、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实力,才能在当代人类历史大舞台上,挥洒自如、引人入胜地演绎中华民族的华彩乐章,彰显东方大国

的风采与魅力。

一、引言

自从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产能过剩与出口一蹶不振,迫使中国经济走向更加依赖刺激内需、鼓励创新的战略调整之路。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慢下来,上海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今后这可能会成为常态。假如国内经济今后数年以8—6%的速度增长,上海可能会是7—5%的速度,这对一个超大国家与一个超大城市来讲,都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适应过程。

横向比较,上海作为国内经济中心的地位优势,在弱化而不是在加强。GDP占国内总量的分额不断在缩小,原有的强势地位不断被兄弟城市超越。以2008年为例,上海的GDP是136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7亿元、进出口贸易额3221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额4829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额136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442亿元、存款总额35589亿元、其中居民存款额12083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350亿元、财政收入2382亿元、人口1888万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45.5:53.7;

而北京2008年的有关数据为:GDP是104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9亿元、进出口贸易额271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额3826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额190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498亿元、存款总额4398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额11955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610亿元、财政收入1837亿元、人口1695万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25.7:

73.2;

深圳2008年的有关数据为:GDP是78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亿元、进出口贸易额299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467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额44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012亿元、存款总额13011亿元、其中居民存款额9058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260亿元、财政收入800亿元、人口876万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48.9:51.0;人们一直惯性地认为,上海是至少是国内的金融、贸易中心,但事实上GDP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小,金融业附加值、货币存款资源、人均存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已经被北京超越,进出口贸易、高科技产业附加值一直又是深圳领跑,上海经济金融贸易国内中心地位面临强大的竞争与挑战。

再比较比较发展素质与质量。人均生产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科研投入、高端产业发展速度等等,已经远落后于北京、深圳等城市。未来是创新的社会,年轻的深圳本身在国内科技创新领域就走在国内的前列,深圳的金融市场同样又充满活力,具备挑战上海作为国内资本市场领先地位的潜力,2009年满载希望、充满活力的创业板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扬帆起航,更使深圳的创新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如虎添翼,如果上海不能在代表未来的多种小企业股权融资与转让交易市场的发展建设中有所作为,从最重要的市场交易量与上市公司数量指标来讲,未来深圳甚至存在超越上海的可能。

有比较才有鉴别。上海与中国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到底如何还是让专

家学者们研究分析吧,我在这里罗列数据只是想提个醒:上海要建设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商业、文化中心,并不完全具备舍我其谁的领先优势。

中国经济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改变中国,也在深刻影响世界。2008年开始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预示着人类一个时代的结束,对中国与上海来讲,危机确实孕育着更大进步与更大超越的机会,关键是在战略战术上如何顺应与把握。

二、现实巨变、困境矛盾、内在逻辑及策略选择

(一)巨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以为地球上发生的标志性的事件包括:网络社会与网络经济开始盛行,911灾难与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以原油达到147美元/桶为标志的能源资源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环境危机加剧、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包括大地震、大水灾、大流行病等等),中国开始真正影响世界、全球进入多极化合作时代、美国出现第一位黑人平民总统等。

通信网络与虚拟文化的发展,使地球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人类沟通的时空隔阂已经消失,如果再有一种方便流行的语言翻译工具,或人类语言文字实行统一,全世界真的就成为一个言论自由的网络大家庭了。人类网络时代刚刚开始,仍将呈现巨大的潜力与能量。网络经济与虚拟社会活动,环保节能、思想自由、信息量大创意多传播快、运行成本低等等,但危害也较大,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接触交

流减少,生命的本质属性——自然、运动、社会性,难以表现,长此以往人可能会退化、身心难以健康。网络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但最好不要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911灾难是美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拐点。形式上虽说只是一个超乎人们想象的恐怖事件,但重创的却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心脏,一个小小的恐怖组织或病毒,能成功挑战强大美国的防务自卫与反击力量,并制造出千古的骇人事件,难以用偶然性解释。与之相关的,美国出兵伊拉克半个月内消灭萨达姆政权,但耗资庞大的军事行动5—6年后仍然没有得到伊拉克民众的认同与拥戴,美国也只有在没有真正取得战争胜利的情形下决定自我撤兵,强大美国的意志与价值观并不象以前一样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与之相应的,是美元持续走弱了近10年,而且似乎有日薄西山、每况愈下之势,可能未来世人面对的将是另一个价值层面的美钞。另一方面,美国人过去一、二十年内消费过度、坐吃山空,而且过度鼓吹自由化、私有化,国家与企业价值空壳化,社会与集体的力量不断被削剪。正是因为此,在2008年开始爆发的、起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中,美国金融经济体系表现得不堪一击,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纷纷倒下,美国经济的核心体系——金融与房地产遭到重创。美国可能存在在下坡路上加速衰败的趋势,优越惯了的美国人可能有一个非常长的不适应过程,更多的美国人与美国企业会走出国门来到充满希望的地方淘金,美国也肯定开始走向变革之路。过多的学习效仿美国过时的东西,或者过多的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