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高粱

甜高粱
甜高粱

植物学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9, 44 (3): 253?261, 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 doi: 10.3969/j.issn.1674-3466.2009.03.001

收稿日期: 2008-06-10; 接受日期: 2008-07-09

* 通讯作者。E-mail: liugs@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 .特邀综述.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公社1*, 周庆源1, 宋松泉1, 景海春1, 谷卫彬1, 李晓峰1, 苏蔓1,

Ramachandran Srinivasan 1, 2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能源植物研发中心, 北京 100093; 2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 新加坡 117604

摘要 世界能源危机和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使人们急需开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瓶颈之一是生物质原料不足。甜高粱的生物学产量和含糖量极高, 同时兼有耐旱、耐涝、耐贫瘠和耐盐碱等诸多优良特性, 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该文从甜高粱的分类学、生物学特点、种质资源评价、功能基因以及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综述了甜高粱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的研发前景。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能源, 研究进展, 甜高粱

刘公社, 周庆源, 宋松泉, 景海春, 谷卫彬, 李晓峰, 苏蔓, Ramachandran Srinivasan (2009).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 44, 253?261.

能源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长

期以来, 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化石燃料, 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 而且正日渐枯竭。

此外,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释放过量的CO 2和SO 2等气

体, 破坏生态环境,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形成酸雨等恶性

后果。为了解决能源和生态危机, 保障能源和生态安全,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贾虎森

和许亦农, 2006; 李军等, 2007)。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

可再生能源, 它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

阳能, 生物质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以生产出各种清

洁燃料, 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物燃料, 减少对

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减轻不可再生能源消费时造成的

环境污染。

在我国, 开发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

切需要。首先, 我国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我国

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已探明

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仅列世界第13

和第17位。近年, 我国石油进口量猛增, 预计到2020

年55%的原油将依赖进口(据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2007

年9月22日设立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能源可持续供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及早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并大力节约能源。其次,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与生态安全危机, 这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和使用清洁燃料。第三,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促进农业增收,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农村就业率。在非粮地发展生物质能源资源,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能源植物资源供应基地。因此,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遇到的困难之一是原料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料成本较高, 高成本决定了开发生物质能源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如何降低原料成本和改善原料品质成为制约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耕地面积有限, 发展生物质能源首先要保证粮食安全, 做到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 利用边际性土地发展能源植物产业。在干旱、盐碱和瘠薄的边际土

254植物学报 44(3) 2009

地上种植能源植物, 要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质产量,必须要求植物具备高光效、高生物产量和高抗逆性的特点。甜高粱具有这些优良特性, 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之一。在多年引种栽培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把甜高粱列为重点研发的模式能源植物, 持续投入, 力争在国际和国内刚刚兴起的能源植物研发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前人关于甜高粱的研究虽然已有很多(李军等, 2007), 但从能源植物角度对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 以全基因组测序为标志的高粱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急需把这些成果总结推广并使之共享。本文从能源植物角度, 以基因资源为线索, 系统综述了甜高粱的分类、种质资源评价和已知的功能基因及相关信息, 以期为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发提供参考。

1甜高粱的分类学地位

栽培甜高粱隶属于禾本科(P o a c e a e)高粱族(Andropogoneae)高粱属(Sorghum)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种下的一个亚种, 拉丁名为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subsp. bicolor, 英文名为sorghum (Barkworth et al., 2003)。英文sorghum 通常又指甜高粱种甚至泛指高粱属植物(Barkworth et al., 2003), 植物名称的确切描述是拉丁名。中文名高粱泛指高粱属, 但下文提到的所有栽培甜高粱在植物分类学界定上均属于甜高粱亚种(Sorghum bicolor(Linn.) Moench subsp. bicolor)(Garber, 1950; de Wet, 1978; Wiersema and Dahlberg, 2007)。

历史上, 分类学家对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学处理(Snowden, 1936, 1955; de Wet, 1978; Wiersema and Dahlberg, 2007)。1753年Linnaeus首次在绒毛草属(Holcus)下描述了高粱(sorghum)植物, 此后Moench从绒毛草属中分离出高粱属(Sorghum)(Mekbib, 2007)。Koernicke (1885)、Hackel (1885)、Piper (1915)和Stapf (1917)等对高粱属做了早期的分类学研究。Snowden(1936, 1955)对高粱属做了最详细的分类学处理, 他把该属划分为31个栽培种、17个相关野生种和48个具有很多很好定义特征的不同类型。

当前分类学家一般接受高粱属(Sorghum)包括5个亚属或组的处理,即该属属下分Sorghum、Chaetoso-rghum、Heterosorghum、Parasorghum和Stiposorgh-um 5个组 (Garber, 1950; Price et al., 2005; Wiersema and Dahlberg, 2007)。其中Sorghum组包括人工驯化的高粱及其野生亲缘种。该组通常被划分为2个类群, 即Halapensia复合体和Arundinacea复合体。Snowden (1955)认为Halapensia复合体包括4个根状茎种, 即S. controversum (Steud.) Snowden、S. halepense (L.) Pers.、S. miliaceum (Roxb.) Snowden和S. propin-quum (Kunth) Hitchcock; 而Arundinacea复合体包括7个杂草种、13个野生种和28个栽培谷粒高粱(grain sorghum)种。根据染色体数量和类群间遗传障碍等证据, de Wet (1978) 只承认在Halapensia复合体中有S. halepense和S. propinquum 2个根状茎种, 把Arun-dinacea复合体的所有种合并为一个生物学种S. b icolor,它包括所有一年生野生杂草和栽培类群。当今, de Wet (1978)的分类学处理已被甜高粱育种者和一些分类学家广泛接受(Wiersema and Dahlberg, 2007)。

按照de Wet(1978)的分类学研究,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由3个复合体组成: 性状变化多样的栽培类群复合体、具有广泛分布和生态变异的非洲野生复合体和具有稳定遗传的杂草衍生复合体(来源于驯化谷粒高粱和它们最近的野生亲缘类群之间的基因交流)。这3个复合体被识别为3个亚种, 分别是S. bi-color subsp. bicolor、S. bicolor subsp. drummondii (Steud.) de Wet和S. bicolor subsp. arundinaceum (Desv.) de Wet et Harlan。基于详细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Harlan和de Wet (1972)把栽培甜高粱S. bicolor subsp. bicolor又划分为5个基本宗(five basic races)和10个杂交宗(ten hybrid races)。5个基本宗分别是Race bicolor、Race kafir、Race caudatum、Race durra和Race guinea。

Race bicolor甜高粱谷物产量低, 它虽然不是重要的谷类作物, 但在非洲和亚洲却被广泛种植(de Wet,

255刘公社等: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978)。这个宗的一些人工选择品系的种植目的是为了获取含糖秸秆, 另外一些品系是为了获取苦的谷粒, 用来为高粱啤酒调味(de Wet, 1978)。Race kafir甜高粱是从坦桑尼亚到南非的撒瓦拉(Savanna)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de Wet, 1978)。

综合以上描述, de Wet(1978)的甜高粱系统分类如下:

禾本科(Poaceae)

高粱族(Andropogoneae)

高粱属(Sorghum)

甜高粱种(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栽培甜高粱亚种(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subsp. bicolor)

秸秆含糖量高的甜高粱栽培宗(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subsp.

bicolor ‘bicolor’)

栽培甜高粱起源于非洲, 其进化过程十分复杂(de Wet and Harlan, 1971)。驯化谷粒高粱(domesticated grain sorghum)起源于引入栽培的S. bicolor subsp. arundinaceum。S. bicolor subsp. arundinaceum的Race arundinaceum、Race aethiopicum和Race verticilliflorum经过栽培驯化后分别独立产生S. bicolor subsp. bicolor的Race guinea、Race durra和Race kafir(Snowden, 1936; Porteres, 1962; de Wet and Huckabay, 1967; Wiersema and Dahlberg, 2007)。然而, Doggett(1965)与de Wet和Harlan(1971)的研究结果表明, 最早驯化的高粱类似于Race bicolor, 当代各种甜高粱栽培宗均来源于最初驯化的Race bicolor。高粱最初在苏丹和尼日利亚之间的撒瓦拉广大边缘地区引入栽培(Harlan, 1971)。栽培高粱从这个地区又扩散进入热带西部非洲和干旱的东北和东南非洲, 为适应湿润的热带生境而选择产生Race guinea, 这个迁移可能发生于公元前3 000年以前(de Wet, 1978)。

2 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的特点

2.1生物学产量极高

甜高粱生长快, 产量高。株高2-5 m, 每公顷能收获种子2 250-4 500 kg, 它的茎秆富含糖分, 糖度在16%-22%, 一般每公顷产糖量为75 t, 高产记录为160 t

.hm-2 (黎大爵和廖馥荪, 1992; Bassam, 1998), 可转化乙醇达6 106 L(Dolciotti et al., 199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品种比较实验表明, 在北京, 甜高粱品种雷伊从7月20日-26日平均每天长高12 cm。

2.2抗逆性强且适应性广

甜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和耐干热风等特点。甜高粱在33°C高温干旱条件下,柱头和花粉生活力可维持2小时, 在相同条件下玉米(Zea mays)的花丝和花粉寿命只有十几分钟。甜高粱可耐受的盐浓度为0.5%-0.9%, 高于玉米等作物。甜高粱适应性广, 在pH 5-8.5的各种类型土壤中均可栽培(Hayward and Bernstein, 1958)。在山东滨州含盐量为0.36%-0.52% 的土壤上栽培, 平均亩产鲜秸秆达4 630 kg, 最高亩产5 565 kg(赵永红等, 2004)。甜高粱在10°C以上积温达2 600°C-4 500°C就可以生长。在我国, 从海南岛至黑龙江, 只要选择适当品种, 均可栽培甜高粱, 其中长江和黄河流域是甜高粱最适栽培地区。甜高粱主要通过种子繁殖, 适于机械播种和收获(黎大爵和廖馥荪, 1992)。

2.3 用途广泛且产品多

甜高粱可用于生产糖浆、粮食、乙醇、饲料以及造纸等, 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条件下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实现甜高粱原料的多级利用(Li and Gu, 2004)。

3 甜高粱的引种与种质资源评价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美国广泛引进了大量的甜高粱优良品种和种质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收集评价了国内甜高粱的野生种质资源。目前, 我国甜高粱种质资源共有374份, 其中地方品种259份, 国外引进品种115份(李军等, 2007)。

获得高产抗逆的新型种质是各国甜高粱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近些年, 甜高粱抗旱(Mastrorilli et al.,

256植物学报 44(3) 2009

1995, 1999; Dalianis, 1996; Steduto et al., 1997)和耐盐胁迫(Sunseri and Palazzo, 1999)相关机制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 短期水分胁迫对甜高粱产量的影响主要与其生长期有关。早期胁迫明显减少甜高粱的生物量, 在生长后期, 甜高粱对短期干旱胁迫不太敏感,尤其在营养生长末期, 短期干旱只能稍微减少茎秆的产量, 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Mastrorilli et al., 1999)。在逐渐缺水条件下, 与玉米、普通高粱和其它C4作物相比, 甜高粱表现出较高的冠层水分利用效率。甜高粱抗旱的原因可能与其较高的碳固定能力有关, 而与其较低的水分损失的关系不明显。在一定干旱胁迫或极度缺水条件下, 甜高粱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气孔的开闭行为均表现出优化效应(Steduto et al., 1997)。对151份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减少30%)筛选实验显示, 在逐渐失水情况下不同种质资源抗旱能力差异显著, 当含水量低于萎蔫点达到胁迫上限时, 其中141份种质能够忍受3天胁迫处理, 56份种质能够持续忍受胁迫到第5天, 9份种质能够忍受胁迫到第7天, 1份种质能够忍受胁迫到第9天(Hsiao, 1973; 刘公社, 未发表资料)。根据以上结果, 我们最终获得9份抗旱种质资源, 这为在分子水平或基因组水平开展甜高粱优异基因资源发掘和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云等(2006)研究了铅胁迫对甜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铅浓度增加, 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等生长量均呈下降趋势。李新举和张志国(1998)研究了盐分胁迫对甜高粱的影响, 结果显示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对甜高粱的出土时间、出苗率和株高均有很大影响。

不同光照时间对甜高粱叶片数、株高、茎粗、抽穗期和花序分枝数均有影响, 但对分檗数没有影响。光周期敏感性测试显示, 20个甜高粱品种可以划分为低度敏感型、中度敏感型、高度敏感型和极敏感型4个类型。

4 甜高粱功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资源作为热带作物的模式植物, 甜高粱抗逆性强, 且具有耐旱、耐涝、耐贫瘠和耐盐碱等多重抗性, 其基因组中含有许多适应胁迫相关的独特基因。克隆并鉴定这些特异优良基因可用于甜高粱自身品质改良以及其它作物的遗传改造。目前已登录注册的高粱蛋白序列共820条(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一些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抗性基因和对生物产量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已经被克隆, 但仍有很多蛋白的功能尚未确定。

甜菜碱是一种季胺型水溶性生物碱, 是多种高等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中甜菜碱由胆碱经两步酶促反应合成, 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是促进甜菜碱合成的最后一步关键酶, 高粱BADH基因的克隆为研究高粱的抗旱机制和提高抗旱性奠定了基础(Wood et al., 1996)。

多药和有毒化合物排出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MATE)是一个新的次级转运蛋白家族, 此类转运蛋白对氨基葡糖、阳离子染料、多种抗生素和药物有转运作用。高粱MATE家族的一个基因已被克隆, 并且发现其对铝胁迫有抗性(Magalhaes et al., 2007)。

高粱被认为是最易发生化感作用的作物之一。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非营养性物质, 能够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健康、行为或群体关系, 化感物质是化感作用的媒介。高粱根毛化感物质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表明, SbOMT3参与了高粱化感物质的形成(Baerson et al., 2008)。

在能源植物研发中, 降低木质素含量可以提高生物质燃料的产量, 因为木质素吸收了使木质纤维素转化为单糖的水解酶, 从而使得纤维素的水解效率降低, 并且木质素的降解产物也阻止了下一步的乙醇发酵反应(Keating et al., 2006)。高粱中有一个褐色中脉(brown midrib, BMR)突变体。该突变体的特征是在其木质化组织中呈红褐色, 木质素含量降低, 可消化性增加(Li et al., 2008)。

在高粱中, bmr-6与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 CAD)活性降低相关。等位基因bmr-12和bmr-18能够降低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O-methyl transferase, OMT)的活性。通常认为褐色叶中

257刘公社等: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脉基因对农艺性状具有负面效应, 但是它在各种背景条件下的表达并不一致。Oliver等(2005)研究了不同遗传背景下bmr-6和bmr-12基因对饲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bmr-6基因一般引起矮秆和干重(dry weight, DW)产量下降, 但并没有显著降低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 ADL)的含量。bmr-12基因能引起ADL 含量降低(平均降低12.9%)、熟期延迟(平均推迟4天)及DW产量降低, 但Early Hegari-Sart背景下的bmr-12基因型的DW产量与野生类型无显著差异。bmr-12饲料高粱中更易消化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部分的平均含量略有升高。所以, 在对农艺性状具有较少的负面效应和对ADL含量及纤维消化性具有较大正面效应方面, bmr-12基因似乎优于bmr-6基因。含有bmr-6与bmr-18基因的高粱与野生型相比, ADL含量分别下降了21%和13%, 分别利用含有bmr-6基因的高粱和野生型高粱饲喂荷兰奶牛, 与后者相比前者使奶牛产奶量提高15.8%(Oliver et al., 2004)。

5高粱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 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相比, 高粱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但作为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 高粱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方面, 美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

分子标记是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高粱分子标记开发所用的群体来自BT × 623和BT × IS3620C杂交重组(Peng et al., 1999)。高粱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通过几家实验室合作完成(Peng et al., 1999; Bhattramakki et al., 2000; Kong et al., 2000; Menz et al., 2002)。共计2 926个分子标记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 总长1 713 cM, 包括AFLP标记2 454个, SSR 标记136个和203个来源于水稻、玉米、大麦(Hordeum vulgare)和燕麦(Avena sativa)的cDNA和核DNA克隆的分子标记。在这些分子标记中, 2 590个标记已经转化为通过PCR扩增可被检测的标记, 详见http://gcmd. 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records/GCMD_usda.AGIS.SorghumDB.ht ml。

新发展的DArT分子标记技术也应用到高粱研究中(Mace et al., 2008)。目前已有596个DArT、AFLP 和SSR标记整合为一个连锁图谱。这些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高粱的遗传多样性。Abu Assa等(2005)利用16个SSR标记对采自苏丹、ICRISAT和美国Nebraska的96个高粱品系进行了分析。这些SSR标记可明确区分原始品系和改良的基因型。SSR标记聚类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些品系的起源地、谱系图、适应区和形态特征。Smith等(2000)利用SSR和RFLP 标记对50个高粱品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这2种标记具有相似的分辨能力, 但SS R技术节约成本50%。SSR和RFLP标记的结合使用能很好地区分50个广泛用于育种的高粱自交系(Menz et al., 2004)。分子标记还被用于检测大到一个国家的高粱品种, 小到一个村落的地方小种(landrace)的遗传多样性(Barnaud et al., 2007; Deu et al., 2008)。

除上述应用外, 分子标记更多用于辅助育种、定位基因和QTL、基因图位克隆和关联遗传学研究, 如控制midge抗性(Tao et al., 2003)、延缓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Harris et al., 2007)及控制花序结构(Brown et al., 2006)的QTL等、高粱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 (Klein et al., 2003)和耐铝毒害基因AltSB (Magalhaes et al., 2007)。高粱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程度较高, 只需不多的分子标记就能进行相应的关联遗传学研究(Hamblin et al., 2005)。关联遗传学已用于高粱控制淀粉代谢和其它性状的基因位点的关联定位(Hamblin et al., 2007; Casa et al., 2008)。Subtrac-tive hybridisation和cDNA芯片曾用于研究高粱受韧皮部取食(phloem-feeding)蚜虫诱导的基因表达(Zhu-Salzman et al., 2004), 发现蚜虫取食能诱导672个高粱基因的不同表达。目前, 已有16 801个高粱特异的EST从13个cDNA文库中被确定(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 sorghum.htm)。Salzman 等(2005)利用这些EST制备了含有12 982个基因的cDNA芯片, 并比较了MEJA (methyl jasmonate)、SA(salicylic acid)和ACC (amino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诱导基因表达的

258植物学报 44(3) 2009

异同。高粱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步骤是全基因组测序,用于测序的高粱材料是BT×623, 为二倍体植物(2n= 2x=20), 基因组大约为770 Mb。高粱基因组序列已初步由DOE-JGI完成并对公众开放(http://www.jgi.doe. gov/sequencing/why/CSP2006/sorghum.html)。这将加速高粱重要基因挖掘和定向遗传改良的研究。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亦将促进高粱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Kresovich et al., 2005)。总之, 高粱分子标记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展开。

6 问题及展望

近期, 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将主要依赖糖和淀粉类能源植物。第一代糖和淀粉类能源植物是以玉米等为主的粮食作物。考虑到粮食安全问题, 用粮食生产生物质燃料在中国受到制约, 因此, 目前糖和淀粉类能源植物研究中应针对的重要性状包括: (1) 高抗胁迫性和广泛适应性,可种植于非农业用地(包括边际土壤和盐碱荒地), 避免与粮争地, 与人争粮, 并可在大范围不同生态气候环境下形成规模化生产; (2) 高效产能蓄能性, 以提高单位面积能源生产效率, 尤其在极限土壤和恶劣生态气候环境下继续保持较高的产能蓄能性; (3) 高液体燃料转化率,以减少加工步骤并降低生物质加工成本; (4) 生态友好型, 高水肥利用率, 适合免耕、低投入和水土保护型种植系统。

从未来长期发展看, 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最佳途径是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甜高粱巨大的秸秆生物量有利于开发秸秆纤维素液体燃料。因此需要加强甜高粱秸秆纤维素组分及合成的研究。

目前, 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的基础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1) 缺乏甜高粱种质资源评价系统, 特别是对遗传多样性、能源相关性状和抗逆性(抗旱、耐盐碱、耐寒冷、抗蚜虫等)等重要性状应开展系统评价, 丰富的分子标记和基因组信息将加速这方面的研究速度。(2)对主要能源性状——甜高粱高效利用光能的机理、秸秆光合产物的来源、运输形式、糖分积累及其调控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解析光合作用和能源富集的机制, 探明甜高粱的高效光能捕获机制及调控策略、糖合成的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理, 以及从库-源关系阐述同化物的生产、运输、贮存和富集的原理; 阐明甜高粱同化物积累相关功能的分子基础; 对糖结构和积累过程有关的关键酶及基因进行高效表达,从而有效调控甜高粱的糖代谢, 并在此基础上对甜高粱进行分子设计和品质改良。(3)甜高粱基因组测序虽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大批基因的功能需要解析, 需要加强甜高粱的分子遗传学和组学研究。

同时, 甜高粱作为生物质产业的原料还有许多技术难题亟待突破。例如: (1) 缺乏适应性广、高产、优质和多抗的超能杂交种, 未来育种的方向是着力挖掘控制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和/或QTL以及相关功能基因;发展应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及分子设计等新元件和新技术, 并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 加速新种质和品种的培育; (2) 研发荒地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粱的集成型栽培技术, 并评估其对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持续性的影响; (3) 研究大规模生产时甜高粱茎秆的采收、储藏和糖分压榨等技术问题。

总之, 甜高粱作为能源植物具有种质资源的优势。目前亟待解决从种质资源发掘基因资源, 再从基因资源设计和开发出产业需要的超能产品以及配套的利用技术。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多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有效链接。通过植物系统学家、遗传育种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以及生态学家的共同努力, 有望突破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原料瓶颈, 提高生物质能源的竞争力, 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贾虎森,许亦农(2006). 生物柴油利用概率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植物生态学报30, 221-230.

黎大爵, 廖馥荪(1992). 甜高粱及其利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李军, 吴平治, 李美茹, 吴国江(2007). 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自然杂志19, 21-25.

李新举, 张志国(1998). 甜高粱抗盐性研究初报. 中国糖料4, 30-

34.

259刘公社等: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云, 宋艳霞, 孙海燕, 王立岩, 于忠江, 王振民(2006). 铅胁迫对甜高粱种子活力的影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1, 521-524.赵永红, 周建刚, 朱淑仙(2004). 滨北盐碱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技推广4, 41-41.

Abu Assar AH, Uptmoor R, Abdelmula AA, Salih M, Ordon F, Friedt W (2005). Genetic variation in sorghum germplasm from Sudan, ICRISAT, and USA assessed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Crop Sci45, 1636-1644.

Baerson SR, Dayan FE, Rimando AM, Nanayakkara NP, Liu CJ, Schr?der J, Fishbein M, Pan Z, Kagan IA, Pratt LH, Cordonnier-Pr att MM,Duke SO (2008). A functional genomics investigation of allelochemical biosynthesis in Sor-ghum bicolor root hairs. J Biol Chem6, 3231-3247. Barkworth ME, Anderton LK, Capels KM, Long S, Piep MB (2003). Manual of Grasses for North America. Logan: Interna-tional Herbarium and Utah State University Press.

Barnaud A, Monique D, Eric G, McKey D, Joly H (2007). Local genetic diversity of sorghum in a village in northern Camero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landraces. Theor Appl Genet114, 237-248.

Bassam NEL (1998). Energy Plant Species — Their Use and Impact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London: James & James Ltd.

Bhattramakki D, Dong JM, Chhabra AK, Hart GE (2000). An integrated SSR and RFLP linkage map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Genome 43, 988-1002.

Brown PJ, Klein PE, Bortiri E, Acharya CB, Rooney WL, Kresovich S (2006). Inheritance of inflorescence architec-ture in sorghum. Theor Appl Genet 113, 931-942.

Casa AM, Pressoir G, Brown PJ, Mitchell SE, Rooney WL, Tuinstra MR, Franks CD, Kresovich S (2008).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for association mapping in sorghum.

Crop Sci 48, 30-40.

Dalianis CD (1996). Adaptation, productivity and agronomic as-pects of sweet sorghum under European conditions. Proceed-ings 1st European Sem inar on Sorghum for Energy and Industry.

EU Commission (DG XII). Toulouse France. pp.15-25.

de Wet JMJ (1978).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of Sorghum sect.

Sorghum (Gramineae). Am J Bot65, 477-484.

de Wet JMJ, Harlan JR (1971). The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Sorghum bicolor. Econ Bot 25, 128-135.

de Wet JMJ, Huckabay JP (1967). The origin of Sorghum bi-color II. Distribution and domestication. Evolution 21, 787-802.

Deu M, Sagnard F, Chantereau J, Calatayud C, Hérault D,

Mariac C, Pham JL, Vigouroux Y, Kapran I, Traore PS, Mamadou A, Gerard B, Ndjeunga J, Bezancon G (2008).

Niger-wide assessment of in situ sorghum genetic diversity with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heor Appl Genet116, 903-913. Doggett H (1965).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sorghum. In: Hutchinson SJ, ed. Crop Plant Evolu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lciotti I, Mambelli S, Grandi S, Venturi G (1998). Compari-son of two sorghum genotypes for sugar and fiber production.

Industr Crops Prod7, 265-272.

Garber ED (1950). Cytotaxonomic studies in the genus Sorghum.

Univ Calif Publ Bot23, 283-361.

Hackel E(1885). Die kultivir ten sorghum-formen und i hre abstammung. Engl Bot Jahrb7, 115-126.

Hamblin MT, Fernandez MS, Casa AM, Mitchell SE, Pater-son AH, Kresovich S (2005). Equilibrium processes cannot explain high levels of short- and medium-rang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in the domesticated grass Sorghum bicolour. Ge-netics171, 1247-1256.

Hamblin MT,Fernandez S, Tuinstr a MG,Rooney MR, Kresovich WL (2007). Sequence variation at candidate loci in the starch metabolism pathway in sorghum: prospects for linkage disequilibrium mapping. Plant Genome47, S125-S134. Harlan JR (1971). Agricultural origins: centers and noncenters.

Science174, 468-474.

Harlan JR, de Wet JMJ (1972). A simplified classification of cultivated sorghum. Crop Sci12, 172-176.

Harris K, Subudhi PK, Borrell A, Jordan D, Rosenow D, Nguyen H, Klein P, Klein R, Mullet J (2007). Sorghum stay-green QTL individually reduce post-flowering drought-induced leaf senescence. J Exp Bot58, 327-338.

Hayward HE, Bernstein L (1958). Plant growth relationships on salt affected soils. Bot Rev24, 584-584.

Hsiao TC (1973). Plant responses to water stress. Ann Rev Plant Physiol 24, 519-570.

Keating JD, Panganiban C, Mansfield SD (2006). Tolerance and adaptation of ethanologenic yeasts to lignocellulosic in-hibitory compounds. Biotechnol Bioeng93, 1196-1206. Klein RR, Klein PE, Mullet JE, Minx P, Rooney WL, Schertz KF (2003). Fertility restorer locus Rf1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not present in the colinear region of rice chromosome 12. Theor Appl Genet111, 994-1012.

Koernicke F (1885). Andropogon sorghum Brot., die Mohrhirse.

In: Koernicke F, Werner H, eds. Handbuch des Getreidebaues.

260植物学报 44(3) 2009

Vol. 1. pp. 294-315.

Kong L, Dong J, Hart GE (2000). Characteristics, linkage-map positions, and allelic differentiation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DNA simple-sequence repeats (SSRs). Theor Appl Genet101, 438-448.

Kresovich S, Barbazuk B, Bedell JA, Borrell A, Buell CR, Bur ke J,Clift on S,Cor donnier-Pr att MM, Cox S, Dahlberg J, Erpelding J, Fulton TM, Fulton B, Fulton L, Gingle AR, Hash CT, Huang YH, Jordan D, Klein PE, Klein RR, Magalhaes J, McCombie R, Moore P, Mullet JE (2005).

Toward sequencing the sorghum genome. A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ponsored workshop report. Plant Physiol 138, 1892-1902.

Li G, Gu W (2004). Sweet Sorghum. Beijing: Chinese Agriculture Technology and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Li X, Weng JK, Chapple C (2008). Improvement of biomass through lignin modification. Plant J54, 569-581.

Mace ES, Xia L, Jordan DR, Halloran K, Parh DK, Huttner E, Wenzl P, Kilian A (2008). DArT markers: diversity analyses and mapping in Sorghum bicolour. BMC Genomics9, 26-

26.

Magalhaes JV, Liu J, Guimar?es CT, Lana UG, Alves VM, Wang YH, Schaffert RE, Hoekenga OA, Pi?eros MA, Shaff JE, Klein PE, Carneiro NP, Coelho CM, Trick HN, Kochian LV (2007). A gene in the 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MATE) family confers aluminum tolerance in sorghum.

Nat Genet39, 1156-1161.

Mastrorilli M, Kate N, Rana G, Steduto P (1995). Sweet sor-ghum in Mediterranean climate: radiation use and biomass water use efficiencies. Industr Crops Prod 3, 253-260.

Mastrorilli M, Katerji N, Rana G (1999).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weet sorghum as affected by soil water deficit occurring at different vegetative growth stages. Europ J Agron11, 207-215.

Mekbib F(2007). Inf ra-speci fic folk taxonomy in sor 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in Ethiopia: folk nomencl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criteria. J Ethnobio Ethnomed (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content/3/1/38).

Menz MA, Klein RR, Mullet JE, Obert JA, Unruh NC, Klein PE (2002).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based on 2926 AFLP (R), RFLP and SSR markers.

Plant Mol Biol 48, 483-499.

Menz MA, Klein RR, Unruh NC, Rooney WL, Klein PE, Mullet JE (2004). Genetic diversity of public inbreds of sorghum de-termined by mapped AFLP and SSR markers. Crop Sci 44,

1236-1244.

Oliver AL, Grant RJ, Pedersen JF, O’Rear J (2004). Compari-son of brown midrib-6 and -18 forage sorghum with conven-tional sorghum and corn silage in diets of lactating dairy cows.

J Dairy Sci 87, 637-644.

Oliver AL, Pedersen JF, Grant RJ, Klopfenstein TJ (2005).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he sorghum bmr-6 and bmr-12 genes: II. Grain yield, stover yield, and stover quality in grain sorghum.

Crop Sci45, 2240-2245.

Peng Y, Schertz KF, Cartinhour S, Hart GE (1999). Compara-tive genome mapping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using an RFLP map constructed in a population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Plant Breed118, 225-235.

Piper CV (1915). Andropogon halepensis and Andropogon sorghum. Proc Biol Soc Wash28, 25-44.

Porteres R (1962). Bercreaux agricoles primaries sur le conti-nent African. J Afr Hist2, 195-210.

Price HJ, Dillon SL, Hodnett G, Rooney WL, Ross L, Johnston JS (2005). Genome evolution in the genus Sorghum (Poaceae).

Ann Bot 95, 219-227.

Salzman RA, Brady JA, Finlayson SA, Buchanan CD, Eliza-beth J, Summer EJ, Sun F, Klein PE, Klein RR, Pratt LH, Marie-Miche’l e Cordonnier-Pratt MM, Mullet JE(2005).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of sorghum induced by methyl jasmonate, salicylic acid, and amino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 reveals cooperative regulation and novel gene responses.

Plant Physiol 138, 352-368.

Smith JSC, Kresovich S, Hopkins MS, Mitchell SE, Dean RE, Woodman WL, Lee M, Porter K (2000).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elite sorghum inbred lines assessed with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Crop Sci40, 226-232.

Snowden JD (1936). The Cultivated Races of Sorghum. London: Allard and Son.

Snowden JD (1955). The wild fodder sorghums of the section Eusorghum. J Linn Soc Bot (London) 55, 191-260.

Stapf O (1917). Sorghum. In: Prain D, ed. Flora of Tropical Africa.

Vol. 9. Gramineae (Maydeae-Paniceae). Ashford, Kent: L. Reeve & Co. Ltd. pp. 104-154.

Steduto P, Katerji N, Puertos-Molina H, ünlüM, Mastrorilli M, Rana G (1997). Water-use efficiency of sweet sorghum under water stress conditions gas-exchange investigations at leaf and canopy scales. Field Crops Res54, 221-234. Sunseri F, Palazzo D (1999). Salt stress adaptation mechanism: effect on sweet sorghum yield. In: Li DJ, ed.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weet Sorghum Conference. Beijing: Institute of

261

刘公社等: 能源植物甜高粱种质资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into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Energy Plant Sweet Sorghum

Gongshe Liu 1*, Qingyuan Zhou 1, Songquan Song 1, Haichun Jing 1, Weibin Gu 1, Xiaofeng Li 1,

Man Su 1, Ramachandran Srinivasan 1, 2

1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Energy Plants,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117604, Singapore

Abstract In light of the world’s energy crisis and the fast deterioration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s urgently needed. The importance of biomass energy as a clea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has been recognized.Increasing a plant’s biomass is a bottleneck to overcome in developing bioenergy. Sweet is high in biomass production and sugar content, tolerates drought, water logging, low fertility, high salinity and alkalinity of the soil; And is regarded as an energy crop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and problems in research into the taxonom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rmplasm evaluation and genome information of sweet sorghum. It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weet sorghum as an energy crop.

Key words bioenergy, biomass, research progress, sweet sorghum

Liu GS, Zhou QY, Song SQ, Jing HC, Gu WB, Li XF, Su M, Srinivasan R (2009). Research advances into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energy plant sweet sorghum. Chin Bull Bot 44, 253?261.*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liugs@https://www.360docs.net/doc/e3612498.html,

(责任编辑: 白羽红)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ao YZ, Hardy A, Drenth J, Henzell RG, Franzmann BA, Jor-

dan DR, Butler DG, McIntyre CL (2003). Identifications of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for sorghum midge resistance

through QTL mapping. Theor Appl Genet 107, 116-122.

Wiersema JH , Dahlberg J (2007). The nomenclature of Sor-

ghum bicolor (L.) Moench (Gramineae). Taxon 56, 941-946.Wood AJ , Saneoka H , Rhodes D , Joly RJ , Goldsbrough PB (1996).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 sorghum .Plant Physiol 10, 1301-1308.Zhu-Salzman K , Ron A , Salzman RA , Ji-Eun Ahn JE , Hisashi Koiwa H (2004).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sorghum de-fense determinants against a phloem-feeding aphid. Plant Physiol 134, 420-431.

甜高粱发展现状

甜高粱发展前景 甜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粒用高粱的变种,源于非洲,魏晋时期经印度传至国内,作为饲用及糖料作物被长期栽种,有“北方甘蔗”之称。 一、用途 甜高粱的用途十分广泛,是解决降低国际畜牧养殖成本的最佳饲料,是缓解国际能源紧张的生物能源,也是缓解国际糖原料紧张的新型替代糖原料它不仅产粮食、产糖、糖浆,还可以做酒、酒精和味精,纤维还可以造纸,有浑身是宝的说法。 1、是奶牛、肉牛、羊等的最佳高能饲料,猪、鸡、鱼等高能饲料(代替玉米、豆粕、苜蓿等常规饲料)。 加工高能饲料,经有关单位在北京等地做奶牛饲喂试验表明,饲喂青贮甜高粱比普通常规饲料日增产鲜奶805克,每千克鲜奶节省精饲料25克,省料9.4%,也是肉牛、羊、兔等最佳饲料;甜高粱秸秆高能饲料加工成颗粒状,添加蛋白饲料桑枝条粉等可以作为猪、鸡、鱼等最佳高能营养全价配合饲料。 2、生产乙醇的原料(粮食籽粒也可),用甜高粱生产乙醇的成本只有甘蔗的44%—80%,是最低成本的生物能源(代替玉米、木薯等)。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愈显紧迫。燃料乙醇是无限闭路循环的清洁能源,是永恒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乙醇的一种原料,甜高粱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生物液体燃料的第一个来源。一亩甜高粱1天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可生产

3.2 L酒精,而玉米只能生产1.0L,小麦0.2 L,甜高粱是玉米和小麦的3.2和16倍。 3、酿造高粱酒,纯高粱原酒口感醇香,头不痛,白酒市场缺口90%以上。用甜高粱来代替纯高粱、豌豆等粮食作为酿酒原料。 4、代替甘蔗和甜菜等糖料作物用来制糖,利用甜高粱加工成糖,成本只有甘蔗糖的45%。 5、代替粮食用来生产味精、醋等。 6、压制生物颗粒燃料(代替煤炭)。 7、制造纤维板、造纸等(代替木材等)。 8、食用果蔬(如同甘蔗,口感好)。 9、碳素氢:利用甜高粱乙醇废液加工而成,是环保建材的主要原料。 10、生物蜡:利用甜高粱秸秆表层蜡加工优质轮胎的主要原料。 11、丁醇:利用甜高粱乙醇加工而成,是化工主要原料。 12、谷元粉:利用甜高粱乙醇废液加工而成,是食品等工业最佳原料。 13、造纸:利用甜高粱废渣造纸,纸浆品质稳定,成本降低。 14、生物发电:甜高粱废渣颗粒燃料是生物发电的良好原料,成本低,降低碳排放。 15、锅炉、壁炉燃料:给锅炉和壁炉提供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原料。 16、农村家庭做饭燃料:节省木材和煤炭资源,利用甜高粱秸秆渣加工的颗粒燃料作为农村做饭的清洁燃料,更加经济和环保。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 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 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 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 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 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 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 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 , 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 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 《中国社会学》 C. 《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 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 诠释方法论 D. 人文主义方法论 9. 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 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被称为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 ,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十五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 , 被称为 A. 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 , 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 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东北甜高粱田间栽培种植试验方案2

一、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一)形态指标测定 1.株高、叶片数、茎粗的测定 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小区选择代表性的植株,测定其自然株高和生理株高,标记调查完全展开叶片数,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基部茎粗。 (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光合特性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 A、测定时期高粱生长的关键期:拔节期(6月中旬)、抽雄期(7月中下旬)、灌浆期(8月中旬)、成熟期(9月)。 B、测定方法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 C、测定要求: TPS-2光合操作系统:每小区随机测5点(不能是边行),采用人工光源,取中部叶片进行测定,灌浆期取穗位叶测定。待示数稳定后读取,一般需要3—5分钟。 PocketPEA光合效率仪:每小区随机测3点,叶子暗室处理20分钟后才能测定。 2.叶片衰老特性 ①叶片衰老指数(LSI) =总叶片数 ? 黄叶数 10 LSI÷ 100 其取值范围0-10级,用死亡叶片数占全株叶片数的百分数除10

表示; ②叶绿素含量: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植株上数第3片完全展开叶片基部、中部、顶部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再求平均值。 ③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采用NBT光化还原法(氮蓝四唑)。 ④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硫代巴比妥酸法(TBA)。 ⑤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比色法测定、 (三)田间小气候测定 1.田间光照强度 使用光照强度测定仪在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测定。 2.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使用田间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测定。 3.空气温度 (四)品质 1.糖锤度的测定(含糖量糖锤度,简称BX,指甜高粱茎杆汁液中所含的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率。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认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还是要靠()。(1.0分)1.0 分 A、政府 B、社会 C、法治 D、群众 我的答案:C 2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社会群体特征不包括()。(1.0分)1.0 分 A、有将近一半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 B、更为彻底地接受了都市生活方式 C、社会关系逐渐由同学同事网络转向亲属老乡网络 D、自身的发展定位主要放置在城市 我的答案:C 3社会学导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严复译介了以下那本书()(1.0分)1.0 分 A、《群学肄言》 B、《社会学导论》 C、《共同体与社会》 D、《社会学研究》 我的答案:D 4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不包括()。(1.0分)1.0 分 A、政治层面的农村治理体制与治理结构的问题

B、经济层面的农村发展问题,包括贫困问题的解决 C、制度层面的以农民为本位的问题 D、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劳动问题 我的答案:C 5与农村社区相比,都市生活的特点不包括()。(1.0分)1.0 分 A、生活更加丰富和复杂 B、陌生人的社会,事本主义 C、文化更为异质化 D、个人主义、个体自主性更弱 我的答案:D 6泰坦尼克号上,二等舱乘客的幸存率是三等舱乘客的()。(1.0分)1.0 分 A、0.5倍 B、0.8倍 C、1.4倍 D、1.7倍 我的答案:D 7一般来说,公司内部的个体之间的一定具有的关系是()。(1.0分)1.0 分 A、强关系 B、弱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我的答案:C

全国2020年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供参考)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注:题干后标注的页码为《社会学概论》官方指定教材2012年版的页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C)。【P40】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A)。【P42】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D)。【P44】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B)。【P46】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A)。【P48】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D)。【P50】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P58】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D)。【P64】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C)。【P71】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A)。【P76】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C)。【P79】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A)。【P89】

甜高粱栽培技术

河西灌区甜高粱栽培技术摘要:依据历年试验结果总结出了甜高粱栽培技术,内容包括甜高粱生产的基础条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及收获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河西灌区甜高粱适种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甜高粱;栽培技术;河西绿洲灌区 甜局粱是禾本科高粱属年生草本植物,为普通局粱的个变种,属于C4作物,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高效节水、抗旱、耐贫瘠、耐盐碱、适应性广、茎秆富含糖分,适合于武威乃至西北广袤贫瘠土地种植。近年来,甜高粱因其生物产量大、含糖量高的特点,作为养殖业饲料及生物能源作物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甘肃省甜髙粱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甘肃省甜高粱产业发展较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等单位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大量引种试验,推动了甜高粱广泛应用。2014年,全省种植面积达3.3万hm2,武威市近年来推动甜高粱种植成效最为明显,种植面积最大,达0.3万hm2。2015年武威市决定把甜高粱培育发展成为常态下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广甜高粱种植2万hm2,其中民勤县0.53万hm2、古浪县0.47万hm2、凉州区0.47万hm2、荣华集团0.33万hm2、鑫淼公司0.2万hm2,力争用3-5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m2,实现销售收人过100亿元。这种发

展趋势要求对甜高粱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和科技支撑,以发挥甜高粱的优势,成为甘肃未来的,将农牧业、生化和能源工业相结合、综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为此,根据国内甜高粱的种植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栽培模式研究,依据历年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将甜髙粱种植纳人当地的轮作倒茬和耕作体系,制定生产种植模式,以提高甜高粱的种植效益。 1播前准备 1.1整地造墒,施足底肥 甜高粱籽粒较小,发芽出苗时顶土能力较差,因此,要求整地精耕细耙,播种时墒情要好,以利出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灌足冬水,耕翻深度30-35cm,灌水100m3/667m2。实行秋覆膜的地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顶凌覆膜地块在翌年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平整耙耱耕作层土壤,整地要精耕细耙,做到地面平整,无秸秆杂物,以利覆膜出苗。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而定,土地肥沃可以少施,土地贫瘠要多施。在甜高粱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结合整地,667m2施农家肥4000kg,尿素15-2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8-10kg,锌肥1kg。施基肥后要翻耕、耙细,使土肥混合,把压保墒 1.2土表施药,播前除草杂草是影响甜高粱正常出苗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人工除草用工量大、周期长、效果差,使用

年产30万吨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1)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年产30万吨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工程 主办单位:湖南利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注册地点:长沙市岳麓区 注册时间:2006年3月8日 注册资本:二千万元 企业性质:股份制企业 法人代表:鲍家文 项目负责人:陈战平 建设地点:湖南省益阳市东港工业区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宏观背景基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民族产业正面对国际市场强大竞争压力。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需要资源优化,提高在国际竞争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我国是一个面临“三农”、能源、环保等三大问题的国家,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在能源结构不合理、石油资源比较匮乏的前提下,发展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能源作物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项目已通过国家“863项目”验收,该项目是中科院四院士联名呈书建议、温家宝总理批示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

价值“十大领先技术”之一。在全球能源不断减少,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甜高粱茎秆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代替石油,由“黑色能源”转为“绿色能源”成为了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 三、项目目标 按照国际规范的公司化运作,吸收国外公司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成功的管理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资本运作方式,走“产、学、研、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跨省、跨国的产业模式,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项目的优势 本项目技术支持单位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泰天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北京绿恒益能源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这四家技术支撑单位具有“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两项成果,即“能源作物甜高粱培育及能量转换技术研究”和“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同时还具有多年从事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术。 益阳市政府已将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项目作为市级重点项目,列入“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全力扶持,提供一切优惠条件。益阳市人民政府已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作意向书。 益阳市的自然条件完全符合甜高粱生长的要求,每年可种收两季,种植的甜高粱产量高,成本低,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地源优势。益阳市有种植甜高粱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该市现有旱土面积109万亩,还有可开垦的山地、岗地、坡地、沙地、闲置地等边缘性土地上百万亩,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甜高粱。当地的土壤、气候、交通、水、电、煤等资源条件,符合投资建厂的要求,具备投资建厂的基础。

全国2018年4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 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甜高粱

饲用甜高粱 王显国 (中国农业大学100094) 甜高粱(SweetSorghum)属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饲用作物,因茎秆中富含糖分而得名。 据研究报道,甜高粱茎秆汁液含量高达50%~70%,含糖量可达12%~22%,同青贮玉米相比,用青贮甜高粱饲喂奶牛可使其日增产鲜奶850~1850克,而甜高粱的鲜草产量通常可达青贮玉米的1.2~2.0倍,除此而外,甜高粱还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易栽培、方便利用、适应性广等优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奶业的蓬勃发展,饲用甜高梁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为此,我们特将国内育成和从国外引进的主要饲用甜高粱品种(含杂组合)的来源和特性综述如下,以供各地引种、试种时参考。 一、国内品种 1.原甜杂一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利用引进的不育系75o4A和RIO杂交培育而成。在山东春播条件下生育期125天,在河南春播约比“RIO”早熟一周。株高300厘米以上,亩产茎秆2500公斤左右,汁液的糖锤度8%,亩产籽粒300~400公斤左右。 2.辽饲杂一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利用TX623A和恢复系1022杂交而成。在沈阳地区,株高320~350厘米,生育期134天左右,播后70~75天即可用于青贮,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籽粒300~400公斤。该品种在我国深圳、云南、上海。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佳木斯等地均可种植。 3.辽饲杂十二号:1987年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利用LS3A和RIO杂交而成。在沈阳地区,株高340厘米,生育期125~130天,亩产鲜茎叶3600~5000公斤,籽粒300公斤以上,具有抗倒伏,抗旱和耐涝的特性,该品种适宜地区有:辽宁、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广西、吉林、黑龙江和北京等地。

甜高粱怎么种植管理好

甜高粱怎么种植管理好 篇一: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摘要对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甜高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甜高粱;利用价值;栽培技术 甜高粱是高光效c4植物,其生物产量为c4植物中最高,茎秆富含糖分,是生产乙醇的优质原料。该作物籽粒每公顷产量达4500~6000kg,茎秆每公顷产量达6万~7.5万kg,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的特性,对土壤和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地理适应范围。种植甜高粱不仅可以提供可再生能源,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此,笔者在经过2年的试验和示范后,于20XX年进行了甜高粱的大面积推广,分别在阳曲县高村乡和大盂镇分别种植20hm2,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笔者对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甜高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利用价值 1.1制酒精和糖甜高粱茎秆汁液富含糖分。糖含量达16%~18%。最高可达20%-22%。茎秆既可制糖,还可用来生产酒精。利用甜高粱茎秆作原料生产酒精,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生产省工、省时,设备简单,酒精产出率高的优点。

1.2生产饲料甜高粱茎秆营养丰富,是极佳的牛、羊饲料。利用甜高粱茎秆制取酒精后的酒糟,还可用于生产饲料.饲喂的牛、羊增重快,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均明显提高,还可明显降低肉、奶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 1.3造纸材料纤维长是非木质纤维原料的关键指标,甜高粱茎秆平均纤维长等指标优于芦苇、麦草、稻草和玉米秸秆,是良好的作造纸原料。 1.4经济效益显著种植甜高粱比种植玉米、大豆的效益高,产值可提高20%左右。种植甜高粱,每公顷可产高粱籽粒4.5t,产值4500元;茎秆平均产量80t,产值可达6400元,两项合计10900元。而且实行了订单农业后,企业收购甜高梁茎秆,使农民增收有了保证。 2栽培技术 种好甜高粱的目的不仅在于收获籽粒,更重要的是收获富含糖分的茎秆。甜高粱适应性很强,为了得到高产,必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所以,应满足甜高粱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严格规范甜高粱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高产。 2.1土壤要求甜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均可获 篇二:甜高粱栽培技术要点 甜高粱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与整地: 甜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均可获得产量,其

中国高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高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要:高粱主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8 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在印度、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高粱是维系人们生命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世界高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粱遗传资源鉴定、评价、创新,群体改良、非迈罗细胞质育性、多倍体育种、“二系”法杂交种、无融合生殖等育种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高粱新品种选育应与市场接轨,向多用途、专用方向发展,加强高粱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关键词:高粱;发展趋势;产业发展; 科技支撑 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 分布范围广。由于栽培区的气候、土壤、栽培制度的不同, 栽培品种表现出多样性, 使高粱的分布与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传统上高粱生产分为: 春播早熟、春播晚熟、春夏兼播和南方4个栽培区。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粱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高粱产业发展形成4 个优势区: 东北优质米、饲料、酿造(粳)高粱优势区, 华北、西北酿造(粳)、饲草高粱优势区, 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优势区, 黄河至长江流域甜高粱潜在优势区。 1.高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1高粱的用途 1.1.1食用我国高粱曾以食用为主, 兼作饲用、糖用和工艺用。 1.1.2酿造用高粱是酿制白酒的主料, 闻名中外的中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八大高粱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酿制而成, 。我国北方优质食用醋大都以高粱为原料酿制而成。 1.1.3饲用高粱籽粒用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时, 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似。 1.1.4能源用甜高粱茎秆中的糖经生物发酵转化成乙醇, 乙醇单独或与汽油混合, 成为汽车燃料。 1.1.5加工用高粱浑身是宝, 综合利用价值高。 1.2 我国高粱生产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我国, 高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进入21世纪, 随着生物质能源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甜高粱、草高粱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2高粱生产发展优势、生产和问题 2.1高粱生产发展优势 2.1.1 生态环境优势我国北方和黄淮流域有约2 000 万hm2 干旱、半干旱、低洼盐碱等边际性土地。由于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 因此在上述地区发展高粱生产, 对提高农业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奔小康有重要作用。 2.1 .2产业优势高粱酿酒业历来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其他如高粱饲料、 饲草业, 优质高粱米业, 制糖业和能源乙醇业, 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高粱壳色素业, 高粱茎秆板材业等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高粱产品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 2.1.3品种优势我国在长期高粱栽培中,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丰厚的遗传基础, 并不断选育出各种优良品种满足不同时期高粱生产的需要。 2.1.4科技优势我国高粱研究具有很强的科技优势。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B.吴文藻 C.李达 D.孙本文 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文先生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发凡》 C.《当代中国社会学》 D.《社会学ABC 》 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一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 A.1984年 B.1987年 C.1998年 D.1990年 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革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李剑华 B.蔡毓骢 C.杨堃 D.韩明谟 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8、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 A.庄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9、国人始用“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 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 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 10、西方社会学著作直接传入中国的开端是?()()

2019年甜高粱怎样种植管理好

2019年甜高粱怎样种植管理好 篇一: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摘要对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甜高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甜高粱;利用价值;栽培技术 甜高粱是高光效C4植物,其生物产量为c4植物中最高,茎秆富含糖分,是生产乙醇的优质原料。该作物籽粒每公顷产量达4500~6000kg,茎秆每公顷产量达6万~7.5万kg,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的特性,对土壤和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特性,具有非常广泛的地理适应范围。种植甜高粱不仅可以提供可再生能源,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此,笔者在经过2年的试验和示范后,于20XX 年进行了甜高粱的大面积推广,分别在阳曲县高村乡和大盂镇分别种植20hm2,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笔者对甜高粱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甜高粱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利用价值

1.1制酒精和糖甜高粱茎秆汁液富含糖分。糖含量达16%~18%。最高可达20%-22%。茎秆既可制糖,还可用来生产酒精。利用甜高粱茎秆作原料生产酒精,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生产省工、省时,设备简单,酒精产出率高的优点。 1.2生产饲料甜高粱茎秆营养丰富,是极佳的牛、羊饲料。利用甜高粱茎秆制取酒精后的酒糟,还可用于生产饲料.饲喂的牛、羊增重快,奶牛产奶量和奶的品质均明显提高,还可明显降低肉、奶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 1.3造纸材料纤维长是非木质纤维原料的关键指标,甜高粱茎秆平均纤维长等指标优于芦苇、麦草、稻草和玉米秸秆,是良好的作造纸原料。 1.4经济效益显著种植甜高粱比种植玉米、大豆的效益高,产值可提高20%左右。种植甜高粱,每公顷可产高粱籽粒4.5t,产值4500元;茎秆平均产量80t,产值可达6400元,两项合计10900元。而且实行了订单农业后,企业收购甜高梁茎秆,使农民增收有了保证。 2栽培技术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考试真题 (2)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考试真题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沦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义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甜高粱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

甜高粱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 甜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粒用高粱的变种,源于非洲,魏晋时期经印度传至国内,作为饲用及糖料作物被长期栽种,有“北方甘蔗”之称,用途十分广泛,不仅产粮食,也产糖、糖浆,还可以做酒、酒精和味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甜高粱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吧!

甜高粱种子多少钱一斤? 甜高粱种子的价格大约在10~15元左右一斤,但因种子的质量、品种及市场等不同而不同。甜高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江苏、上海等省、市,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尤为普遍。但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亦不再作为主食,栽培面积减少,现只见零星栽培。

甜高粱的播种方法 1、选地整地:甜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宜选择平坦疏松较肥沃的地块种植,对前茬要求不严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但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 2、选种晒种:甜高粱播种前进行风选或筛选,淘汰小粒、瘪粒、病粒,选出大粒、籽粒饱满的种子做生产用种。同时,选择晴好的天气,晒种2~3天,提高种子芽势、芽率。 3、药剂拌种:甜高粱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优质种衣剂拌种,防治黑穗病、苗期病害、缺素症及地下害虫等,也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 4、播种时间:甜高粱播期的确定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一般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为宜。晚熟品种适时早播,早熟品种适时晚播。 5、播种密度:甜高粱的播种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为原则,通常65~70厘米垄,垄上双行等距条播,矮秆品种一般播种量为15~22.5千克/公顷。 6、播种深度:甜高粱播种深度3~4.5厘米为宜,但不同土壤类型播种深浅要灵活掌握,粘土地紧密、容易板结的应浅播,沙土地保墒差的可适当深播。

甜高粱用作青贮研究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甜高粱用作青贮研究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甜高粱用作青贮研究利用的现状及展望 李春宏张培通郭文琦殷剑美韩晓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 京210014) 摘要: 本文对甜高粱用作青贮饲料的研究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甜高粱用作青贮的品种优势,②甜高粱青贮的关键技术,③甜高粱青贮饲喂效果。并展望甜高粱青贮发展前景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甜高粱;青贮;饲料;研究利用 Rec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n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sweet sorghum as ensile LI Chun-hong ZHANG Pei-tong,GUO Wen-qi,YIN Jian-mei,HAN Xiao-yong (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 China) Abstract: Recent status on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sweet sorghum as ensile are reviewed,which mainly contain three aspects: ①variety advantage of sweet sorghum as ensile; ②key

technology of sweet sorghum ensile; ③ Feeding effect of sweet sorghum ensile.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k ey emphasis in future work are prospected for sweet sorghum ensile. Key words: sweet sorghum; ensile; forage; study and utilization 栽培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subsp. bicolor)隶属于禾本科高粱族高粱属甜高粱种下的一个亚种( Barkworth et al., 2003)。高粱是C4作物,光合作用效率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大;另外高粱具有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具有抗旱、抗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寒冷等诸多特性,高粱基因组相对较小,基因组全序列已知,逐渐成为C4植物模式(张丽敏等,2012),甜高粱除具有普通高粱的一般特征外,其茎秆中还含有大量的汁液,糖分含糖量为 11%-21%,是粒用高粱的2-5倍,营养价值高,植株高大,适口性好。甜高粱籽粒可食用、饲用、酿酒;茎秆可做饲料、制糖、酿酒、做饮料、提炼酒精等产品,秆渣还可饲用、制纸、制板、人造纤维等,甜高粱作为饲料、糖料、能源作物,极具开发价值(郭平银等,2007)。 在甜高粱的诸多用途中,目前应用较为普遍首推青贮饲料,甜高粱作为青贮饲料具有转化率高、营养丰富(宋金昌等,2009)的优势。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开发甜高粱的饲用价值。澳大利亚是一个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甜高粱已成为其主要的饲料作物,他们用甜高粱做牧草、青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公顷。美国饲料高粱种植面积年均在30 多万公顷,青贮高粱收获面积也在25 万公顷左右,此外印度、伊朗、日本、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也都对甜高粱的青贮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利用(梁辛等,2011)。尽管国

全国2017年4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嗣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分工论》 B.《资本论》 C.《社会学研究》D.《社会静力学》 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费孝通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这一术语借用予 A.哲学 B.中医学 C.生物学 D.物理学 3.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问卷调查 B.文件法 C.非介入性研究法 D.统计报表 4.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5.在社会学研究的文献法中,文献的来源有 A.3大类 B.4大类 C.5大类 D.6大类 6.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分析方法称为 A.问卷分析 B.定量分析 C.实验分析 D.定性分析 7.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称为 A.社会建设 B.社会管理 C.社会治理 D.社会整合 8.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A.文化集丛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产业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称为 A.文化融合 B.文化传播 C.文化磨合 D.文化杂交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种现象称为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霸权主义 C.文化绝对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称为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米德的理论认为

国内外甜高粱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国内外甜高粱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有5000年栽培史,具有生物产量高、用途广、耐涝、耐旱、耐瘠薄和抗盐碱等特点。近年来,甜高粱已成为世界上一种新兴的糖料、饲料和能源作物。 甜高粱茎秆多汁,富含糖分,且酒精转化率高,其主产物糖和糖渣均可生产酒精,因而备受糖料、能源短缺国的青睐。在甜高梁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巴西、美国、墨西哥、印度、日本和前苏联等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起步较晚,研究时有间歇,育种水平不高,工艺研究未走出实验室。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人均占有食糖、能源量极低的情况下,大力提倡甜高粱的生产与开发,是走出能源困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国外研究状况 1.1 品种选育 第2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受进口糖困扰,率先选育出高糖、抗病甜高粱品种丽欧。1970 - 1985年间又相继推出洛马、拉马达、雷伊、凯勒、M-81E、贝利和考利。其中参加全美饲用甜高粱品比的考利产糖8400 kg/hm:,比丽欧提高162%,M-81E鲜重达117750 kg/hm2,比丽欧提高205%,并且雷伊、凯勒、考利通过工艺鉴定,确定适于做结晶糖,从而解决了甜高粱生产工艺仅限于糖浆的问题。

巴西也获得了一批新成果,甜高粱系列品种有:BR-501、BR-502、BR-503、BR-504、BXH283-2和BXH34-3-1等,还育出了适于低纬度地区种植的IPA1218、BR-505和BR-602,其中BR-602的鲜重达92700 kg/hmz。 1.2工艺研究 在酒精工艺的研究方面,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和前苏联等成功地在商业酒精工厂和小酒精厂生产出甜高粱酒精,在试投产阶段,日产量为5000 L- 12万L。相比而言,日本目前的工艺研究是世界领先,工艺完备,涉及多行业的交汇,得到效益极高的多样化产品。在获得了糖、酒精、柠檬酸、丙酮、丁醇、异丙醇、微生物蛋白饲料、谷氨酸和赖氨酸等产品的同时,把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汽车工业、有机化学、重化学工业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以甜高粱为主脉的神经网络系统,从而完成了生物质能的转换。 在甜高粱制糖浆的过程中,去除氰和单宁是一大障碍。多年来,许多专家试图攻克它,均未获得成功,继史密斯——罗莫小组发明了两种被证明为有效生产糖浆的方法后,解决了糖液中淀粉和乌头酸 去除问题,才把制糖工艺推进一步,此后,第3种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除了在澄清一浓缩过程中附加高温水解淀粉的方法外,又沿用甘蔗汁澄清工艺。这样,可灵活运用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