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思想简介(哲学、政治、
教育、伦理)
1.哲学思想
哲学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

在他看来,“天”有人格、有意志,俨然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

他讲“命”和“天命”,孔子主张天命观,“天”是万物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认为“天命”不可抗拒;但他所讲的“命”,与传统思想当作至上的人格神的意志的“命”,已经有所不同。

他“不语怪、力、乱、神”,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对鬼神的态度显然将信将疑,因而不免闪烁其辞,其中多少含有唯物论的因素。

此外,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在认识论上反映了他的唯
心主义。

2.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为追求目标,他怀念周公,欲从周礼,幻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其根本点是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

所谓“仁”,不仅指主观的道德修养,即“克己”、“爱人”,也指客观的伦理教化,即按照周礼所规定的“秩序”,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
矛盾,亦即所谓“复礼”。

孔子主张“仁”,“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都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由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克己复礼”即为“仁”。

“仁”与“礼”互为表里,“仁”是目的,“礼”是实现“仁”的保证。

在孔子看来,通过“克己复礼”,即可使“天下归仁”,可见“仁”在孔子心目中,还是涵盖主、客观的一种理想境界。

同时,“仁”也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

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孔子维护奴隶等级制度的政治立场。

3.教育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教育方面,孔子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思想理论。

他主张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主张“有教无类”,并亲自实行。

在哲学方面,他提倡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来源复杂,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东西。

在当时他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4.伦理思想
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
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外在艺术、学术等方面,孔子也有自
己独到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