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侧重于劳动安全的角度 如,1960年《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2. 产生时期(1973-1979年) 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通过《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著名的“32字”方针
1978年修订《宪法》 第11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立法日渐崛起
二、中国环境法的发展
缺乏草根性? 缺乏本土性?
(一)发展阶段
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环境法
•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环境法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环境法
1. 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1973年)
相关规范性文件已经涉及环境,强调自然资源保护
如,1949年《土地改革法》、1963年《森林保护条例》
5. 部门规章
(二)国际法渊源
已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 公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 规定的,适用国际公约 的规定。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
P34
第三节
环境法的发展
一、外国环境法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概览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公共卫生立法 污染防治立法
整合型环境立法
(二)综合性
1. 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 2. 环境法的内容 3. 环境政策的运用 4.环境法的实施手段
(三)社会公益性
环境法的出发点更多 源于保护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和保护人 类生存繁衍基础的 生态利益。 属于社会法
第二节
环境法的渊源
一、环境法的渊源
(一)国内法渊源
1.宪法 如《宪法》第26(1)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的宪法依据
A.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 保障公众健康 C.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论述题
1. 评析有关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 2. 环境法体系的构想 3. 论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理由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人类环境宣言》 • 阐明了与会国和国际组织 所取得的七点共同看法 • 二十六项原则 人类环境权、国家环境资 源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 责任原则等
这一时期环境立法的特点: 综合性环境基本立法开始出现;
民事、行政、刑事多种调控方式的综合运用;
立法内容更完备、体系更完善;
4. 1973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定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下列关于该规定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 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行政法规
B. 该文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该文件规定了“三同时”制度
D. 该文件规定了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5. 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多选
(二) “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20世纪70’
至80’末期)
联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972年)
发布 《人类环境宣言》
确立 世界环境日
建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Only One Earth(1974)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1992)
Go Wild for Life ( 2016 )
一些国家的环境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 “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法(20世纪80’
末期至今)
可持续发展概念 的提出为背景 (1987年)
召开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
开放签署 开放签署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通过三个文件:
《21世纪议程》
《里约宣言》 《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2014年修订 《环境保护法》
第1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制定、修改一系列单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行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 《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订) 《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修订)
环境法发展史的简要概括
• 从零散的夹杂在其他法律中的环境规范 • 到侧重某一方面的环境单行立法 • 再到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C. 《人类环境宣言》 B. 《21世纪议程》 D. 《生物多样性公约》
内涵:
• 环境法的目的 •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 环境法的范畴
争议:环境法是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 肯定说(蔡守秋先生为代表) • 否定说(王树义先生为代表) • 折中说(吕忠梅先生为代表)
环境法是调整“人——自然——人”关系的规则
二、环境法的特征
(一)科学技术性
1.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确立依赖于科学技术成果 2. 部分法律规范直接来源于环境技术规范
3. 发展时期(1979-1989年)
1979年9月 《环境保护法(试行)》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立法
1982年12月 修订《宪法》
环境单行立法全面展开
继承和发展1978年《宪法》 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9条、第10条和第22条
《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
《水污染防治法》(1984)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
4. 调整时期(1989-2000年) 1989年12月 1997年 修改《刑法》 制定、修改一 系列单行法
《环境保护法》颁布 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设第6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水污染防治法》(1996修改) 《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修改)
•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 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 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又称“里约+20”峰会
这一时期环境立法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为立法指导思想 综合化、一体化立法进一步加强 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机制
2. 法律
(1)以调整环境利用关系为目的的环境法律 综合性环境法律(《环境保护法》) 单项环境法律 (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要素开发利用与保护法)
(2)包含调整环境利用关系或者确立环境法律后果的 其他部门法律
民事、刑事、行政等包含环境法律规范的其他法律
3. 行政法规 如,《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4.地方性法规 如,《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大连市环境保护条例》
第59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 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 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 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 罚……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 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61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 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 以责令恢复原状。
2. 标志着全球环境保护中心议题从“斯德哥尔摩时期”向“可 持续发展时期”转变的会议是?( )
A. 约翰内斯堡会议 C. 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 B. 斯德哥尔摩会议 D. 里约会议
3.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体系中,属于综合性环境法律的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C.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B. 《水污染防治法》 D. 《环境保护法》
其他部门法的回应:
•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 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 • 2009年《侵权责任法》 设专章“环境污染责任” • 2012年《民事诉讼法》 “环境公益诉讼”
政策层面
• 2007年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 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存在缺陷: • 未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重行政手段,轻市场机制 • 重事前审批,轻过程控制 • 重污染治理,轻风险预防
5. 强化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修改 第1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 《大气污染防治法》 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wk.baidu.com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概念
(一)“环境法”的称谓
• 环境保护法 • 环境资源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环境法 • 生态法
(二)环境法的定义
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 环境法是调整因人们的环境 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损 利用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产生时期(1973-1979年) 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通过《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著名的“32字”方针
1978年修订《宪法》 第11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 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立法日渐崛起
二、中国环境法的发展
缺乏草根性? 缺乏本土性?
(一)发展阶段
大体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环境法
•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环境法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环境法
1. 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1973年)
相关规范性文件已经涉及环境,强调自然资源保护
如,1949年《土地改革法》、1963年《森林保护条例》
5. 部门规章
(二)国际法渊源
已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 公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 规定的,适用国际公约 的规定。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
P34
第三节
环境法的发展
一、外国环境法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概览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公共卫生立法 污染防治立法
整合型环境立法
(二)综合性
1. 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 2. 环境法的内容 3. 环境政策的运用 4.环境法的实施手段
(三)社会公益性
环境法的出发点更多 源于保护全人类的 共同利益和保护人 类生存繁衍基础的 生态利益。 属于社会法
第二节
环境法的渊源
一、环境法的渊源
(一)国内法渊源
1.宪法 如《宪法》第26(1)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的宪法依据
A. 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 保障公众健康 C.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论述题
1. 评析有关环境法调整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 2. 环境法体系的构想 3. 论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理由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人类环境宣言》 • 阐明了与会国和国际组织 所取得的七点共同看法 • 二十六项原则 人类环境权、国家环境资 源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 责任原则等
这一时期环境立法的特点: 综合性环境基本立法开始出现;
民事、行政、刑事多种调控方式的综合运用;
立法内容更完备、体系更完善;
4. 1973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定了《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下列关于该规定的表述 错误的是( )
A. 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行政法规
B. 该文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 该文件规定了“三同时”制度
D. 该文件规定了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5. 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多选
(二) “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法(20世纪70’
至80’末期)
联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972年)
发布 《人类环境宣言》
确立 世界环境日
建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Only One Earth(1974)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1992)
Go Wild for Life ( 2016 )
一些国家的环境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 “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法(20世纪80’
末期至今)
可持续发展概念 的提出为背景 (1987年)
召开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
开放签署 开放签署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通过三个文件:
《21世纪议程》
《里约宣言》 《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2014年修订 《环境保护法》
第1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制定、修改一系列单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行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 《水污染防治法》(2008修订) 《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修订)
环境法发展史的简要概括
• 从零散的夹杂在其他法律中的环境规范 • 到侧重某一方面的环境单行立法 • 再到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文件有(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C. 《人类环境宣言》 B. 《21世纪议程》 D. 《生物多样性公约》
内涵:
• 环境法的目的 •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 环境法的范畴
争议:环境法是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 肯定说(蔡守秋先生为代表) • 否定说(王树义先生为代表) • 折中说(吕忠梅先生为代表)
环境法是调整“人——自然——人”关系的规则
二、环境法的特征
(一)科学技术性
1.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确立依赖于科学技术成果 2. 部分法律规范直接来源于环境技术规范
3. 发展时期(1979-1989年)
1979年9月 《环境保护法(试行)》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立法
1982年12月 修订《宪法》
环境单行立法全面展开
继承和发展1978年《宪法》 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9条、第10条和第22条
《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
《水污染防治法》(1984)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
4. 调整时期(1989-2000年) 1989年12月 1997年 修改《刑法》 制定、修改一 系列单行法
《环境保护法》颁布 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设第6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水污染防治法》(1996修改) 《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修改)
•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 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 界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又称“里约+20”峰会
这一时期环境立法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为立法指导思想 综合化、一体化立法进一步加强 越来越多地采用市场机制
2. 法律
(1)以调整环境利用关系为目的的环境法律 综合性环境法律(《环境保护法》) 单项环境法律 (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要素开发利用与保护法)
(2)包含调整环境利用关系或者确立环境法律后果的 其他部门法律
民事、刑事、行政等包含环境法律规范的其他法律
3. 行政法规 如,《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4.地方性法规 如,《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大连市环境保护条例》
第59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 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 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 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 罚……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 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61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 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 以责令恢复原状。
2. 标志着全球环境保护中心议题从“斯德哥尔摩时期”向“可 持续发展时期”转变的会议是?( )
A. 约翰内斯堡会议 C. 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 B. 斯德哥尔摩会议 D. 里约会议
3. 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体系中,属于综合性环境法律的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C.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B. 《水污染防治法》 D. 《环境保护法》
其他部门法的回应:
•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 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 • 2009年《侵权责任法》 设专章“环境污染责任” • 2012年《民事诉讼法》 “环境公益诉讼”
政策层面
• 2007年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 2012年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存在缺陷: • 未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重行政手段,轻市场机制 • 重事前审批,轻过程控制 • 重污染治理,轻风险预防
5. 强化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修改 第1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 《大气污染防治法》 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wk.baidu.com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概念
(一)“环境法”的称谓
• 环境保护法 • 环境资源法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环境法 • 生态法
(二)环境法的定义
环境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 环境法是调整因人们的环境 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损 利用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利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