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
发表时间:2018-06-28T14:56:25.4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作者:梁实银[导读]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改善负性情绪,整体上提高治疗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贵州省独山县中医院内二科;贵州独山558200)
【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实施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以及基础护理组,组间例数一致。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情绪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优质护理组均明显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改善负性情绪,整体上提高治疗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满意度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性疾病代表,在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的当下有明显递增发展趋势且开始呈现年轻化发展,是影响人类生命安全、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代表。疾病的存在以及反复发作性特点,导致患者明显负性情绪状态,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所以,冠心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相关资料指出,优质护理服务利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预后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例,进行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总结优质护理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实验对象选择冠心病住院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肾脏器重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病例选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总计5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各26例,患者、家属知晓此次护理实验方案同意参与。优质护理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均值60.50岁。常规护理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2~78岁之间,均值60.30岁。两组冠心病患者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他急性咽炎(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冠心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生命体征观察以及不良反应对症处理等。
优质护理组-冠心病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将病房床铺整理妥当,保证病房的安静、卫生,协助患者翻身以及进食,叮嘱患者遵医用药。(2)饮食护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有食欲不振表现,为了提高患者的饮食欲望,在饮食搭配上尽量色泽鲜艳且营养丰富,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量避免便秘问题。(3)心理护理。病情反复以及疾病的长期治疗,导致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加上对于冠心病疾病认知不足,加重了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另外,向患者普及冠心病成功治療案例,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冠心病并建立治疗信心。(4)康复护理。根据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身体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有效的康复锻炼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更早的回归正常生活。但是,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训练量过大,避免增加患者身体负担[1]。
1.3 观察指标
记录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参考SF-36生活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呈正比)、负性情绪评分(参考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量表,情绪评分、负性情绪状态呈正比)情况,并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优质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值为(72.50±5.60)分;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值为(60.50±5.80)分。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优质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83,P<0.05)。
2.2 组间护理期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差异明显。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前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护理前均有改善且优质护理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明显。优质护理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常规护理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37,P<0.05)。
3 讨论
疾病发生、治疗期间,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治疗方案认知的不足,在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影响治疗预后。所以,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优质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在疾病治疗同时进行患者的心理情绪疏导、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满足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心理、生理需求,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认知,促进治疗预后[2]。
此次实验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并进行分组对比,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2.50±5.60)分、护理满意度为98%、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为(40.70±5.80)、护理后抑郁情绪评分为(39.80±5.30)。常规护理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0.50±5.80)分、护理满意度为80%、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为(55.80±5.50)、护理后抑郁情绪评分为(53.7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