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腐蚀分析及工艺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O 、 a e07F 2 ・. O、e 2 esl aC CO ) 以及 Z O 、 n 蚀 、管 束 局 部 被 成 片 剥 F 2 3C F 4 、 eO31 H2 F OOH和 F 9I N  ̄ a ( 32 e — eF C (e ) C 离、 起皱 。管 内壁 孔表 面 组成 。管外壁孔蚀表面主要 由 FS的铁的硫化物 、 F 、e 、F , O F Fz4 Mg O" O Mg 1 、 a O 等化合物构成。 H 管内壁表面主 ( 2 图 )整 体 出 现 黄褐 色 2 H、eeO , S 4 2 、 CH C C e 和 O eO、 2 、 F4 、 2 ・. 2 、 F0 C 0FO 2 锈层 ,一些锈层起皱 、 脱 要 由 铁 的 氧 化 物 F 34 v —F23 e 3 a e 7 e 31 H O 图 2 管 内壁 孔表 面 照 片 eO e 1 aC ( O ) s、 2 n 落 现象 ,然 而孔 边 缘 光 F O H 和 F qlN 2aC 以及 Z O组 成 。 2腐蚀原因及机理分析 表 2管 内、 外壁孑 蚀表面成分 L 滑, 说明发生了均匀锈蚀。 从而印证, 管外壁是蚀孔源, 孔蚀是 由管外壁 2 段间换热器壳程 的腐 管外 . 1 壁孔 蚀表 分 管内 面成 壁孔 蚀表面成 分 向管 内壁方 向发展 的 。 一 C一 : 1 穿孑 部位腐蚀产物物理测试分析。 . L 3 通过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可以 蚀属 于典型 的 H H 1H0 分析项 目 分析结果% 分析项 目 分析结果% 一 观察腐蚀产物元素成分 、 微观电子显微形貌 、 腐蚀产物结构 , 进而对腐 体系腐蚀。从能谱及 X 射线 C 0. 0 7 C 0 2 .4 蚀原 因进行 解析并 剖析腐 蚀机 理 。 主要 检测项 目有 : 孔部 位和腐 蚀部 衍射 结果 分析,可 以得 出该 段 穿 O 6l 33 位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 L 穿孑 部位和腐蚀部位表面电子能谱分析; 穿孔部 问换热器壳程 的腐蚀主要是 。
关键 词 : 间换 热 器 ; 段 腐蚀 ; 机理
面、 内壁表面的电子能谱分析( D ) E x 结果。由图可见 , 管外壁孑 蚀表面 L 化工 一 厂裂解 装 置 中压缩 工段 段 问换 热器 的 2 m碳 钢管 ( 3 主要由 C、、 、aF 、1和 Mg 0x r 2 a 图 A) O SC 、eC 、 元素组成。 管外壁孔蚀表面成分 。 管外壁表面 s 元素的峰值较高 , 这说明 s 元素参 束管程为循环水 , 管壳为裂解气 , 工作温度约为 4 ~ 0( 自实行压缩 见表 2 值得指出的是 , 0 9  ̄。 2 机注水降温技术后 , 装置运行一段后 , 发现碳钢管束多处腐蚀穿孔 , 造 与了碳钢管孔蚀的历程。 管内 F 峰值较高, e 是由于电子束打到基体。 管 图 B) 、 N SC F 和 n 成换热器报废。为了对该台换热器的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 内壁( 3 则由 c O、a、、a、e z 元素等组成。 防腐蚀对策, 2 0 于 04年 8 月采集了一段穿孔和腐蚀 的管束和正在运行 经分析 , 内壁表面成分见表 2 管 。 的换热器凝结工艺水样品,通过采取现代物理测试技术观察腐蚀产物 元素成分、 微观电子显微形貌 、 腐蚀产物结构 , 解析了腐蚀原 因, 剖析 了 腐 蚀机 理 , 并在此 基础 上提 出了 防腐蚀对 策 。 1腐 蚀检 测结果 1 工艺水  ̄d" . 1 -的化学 分析 ( J 如表 1。 ) 表 1换热器凝结工艺 1 腐蚀穿孑 碳钢管线的表面形貌观察。 - 2 L 水分析结果 考察现场截取 的 2 2 m碳钢管线 的腐 0 m X 蚀环 境 , 和分 析 管束 腐 蚀形 态 , 对宏 观 观察 并 总硫 , . m L 5 9 g/ 3 腐蚀 状况 进行 观察分 析 。从 外观 鉴定 情 况看 , C1 1.m L 34 上部进 口部位的腐蚀 明显高于 中下部 的腐蚀 程度 。 总铁 5 . m 4 6 L A 管外 壁 孔 蚀 对 截 取 腐 蚀 穿 孔 的管 线 进 行 表 面 勘 察 ,
由 HS H 1HO体系构成和 :— C一 位和腐蚀部位表面 X 射线衍射分析。 一 介质 中的 H2与 C一均 S s l 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通过截取腐蚀试样管外壁孑蚀表面的扫 控制 。 .1 3 L 描电镜照片发现 , 蚀孔外部表面锈层分布不连续, 沿着锈层出现腐蚀沟 参与了腐蚀过程。 C 1 从凝 结水 化验 出 的 总 铁 槽花样 痕迹 。同时 , 发现表 面粗化 而疏 松 , 出现絮状 花样 。 Ca 通 过截取 试样管 内壁 表面 的扫描 电镜 照 片发现 ,管 内壁 表面 锈层 离子 含量 5. / 情 况分 析 , 4 mg 6  ̄ Fe 所含的铁离子高出行业标准 粗糙 、 凸凹不平 、 疏松 ; 部有微 小颗 粒状 物 , 严重 。 局 锈蚀 1. .2电子能谱( D 分析结果。图 3 出截取试样管外壁孔蚀表 ( 3 E x) 示 总铁含量 ̄3p 1 倍 , < p m)8 腐蚀情况相当严峻。
・4・Βιβλιοθήκη 科 技论坛 换热器腐蚀分析及工艺对策
孑令 杰 L 马 广 宇 ( 庆 石化 公 司 乙烯 工 程 指挥 部 , 龙 江 大庆 13 1 ) 大 黑 6 7 4
摘 要: 在此针对 生产 实际 , 通过采取现代物理测试技术观察腐蚀产物元素成分 、 微观 电子 显微形貌 、 腐蚀严物结构 , 解析 了腐蚀 原 因, 剖析 了腐 蚀 机 理 , 在 此基 础 上 提 出 了防 腐蚀 对 策 。 并
Na S C a
2 4 1
7 O8
1 踮 2
1 07 2
F e
Z n
4 0 l
科技 论坛
・5 ・
2 从工艺介质流程成分分析判断存在 C — O一 . 2 O C H 0腐蚀。碳钢 、 当 P < H 6时 , 1 腐 蚀 会 加 HC 的 低 合 金钢 在 C — O一 蚀 体 系 中,O 在 水 中生 成 碳 酸 ( O) 强 ,当 P 8 , 2 O C H O腐 C HC , H> 时 H S的腐 蚀 作 属 可使 P H值达到 3 ,在该系统存在 C - 3 O气体时 ,O可吸附在金属表面 用增强。P C H值与腐蚀速率的关 起到缓蚀剂的作用 , 阻止了因碳酸引起钢 的全面腐蚀 , 这时候 , 若有应 系见 图 4 d 加 注有 机胺类 工 艺 ;. 力存在 , 由于品格问滑移在表面生成台阶, 露出新生面 , 金属开始溶解 缓蚀剂。 若控制凝结水 的 P H值 此新 生 面 , 面为 阳极 , 周 围 的 C 此 其 O吸 附层 ( 1A为 阴极 , 速 碳钢 设 应在 6 ~. <0) 加 .7 0 5范围内, 参照 国内 备的腐蚀。 从腐蚀产物中没有发现碳酸( 的腐蚀产物 , 盐) 按照参照国内 外 乙烯装置设备防腐蚀经验 , 使 图3 外有关文献 , 是由于腐蚀产物在丁况条件下被冲刷掉所造成的。 用无机氨作 中和剂 , 很难将凝结水的 P H值控制在这一范围内, 而使用 2 从腐蚀形貌分析判断冲击腐蚀 。 . 3 段间换热器从总体腐蚀形态及 有机胺做缓蚀剂兼 中和剂, 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e . 加强该部位的设 分布来看, 上部腐蚀程度大于下部 , 且呈现典型的山谷状或沟壑状 , 经 备监测。针对该设备使用寿命仅为 1 年且凝结水 中铁离子严重超标的 分析是 冲击腐 蚀造 成 的结果 。 现状, 建议对该系统的设备及管线进行详细的腐蚀调查 , 加强设备监护 2 段间换热器管程的腐蚀从腐蚀产物分析属于典型的溶解氧腐 进行 必要 的定点 测厚 、 工艺 防腐 等工 作 , . 4 加强 可有效 地抑 制 和掌握 设备 蚀 。腐 蚀反应 如下 : 的腐 蚀状 态 。 阳极 反 应 :e e + e F — 2 4结 论 阴极 过程 :22 2+ e+O — 0+ H O 4 ̄ 5 H 41 .通过对现场取的换热器凝结工艺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工艺 a F 2 H 0 F ( H) H ; e + 2 e 0 + + 水 中总铁 含量 为 5. p , 国标 的 1 倍 , 4 p m是 6 8 是理想 工 况 ( lp 5 倍 , < p m)5 说 2 +2 H2 H e 明系统 目前 腐蚀情 况 十分 严重 .工 艺水 中总硫含量 为 5. p , 3 p m 9 4 eO  ̄4  ̄ 4 eO > 2 2 F ( H) H+ F( H)+ H0, + c一3 p m 明系统的腐蚀主要以 H S HC一 I p 兢 1. 4 :— 1H 0类型腐蚀为主。 另外从内侧产物含有大量的总硫分析 ,存在发生微生物譬如硫酸 4 对截取腐蚀穿孑 的管进行表面勘察, - 2 L 发现碳钢管的腐蚀形态主 盐还原菌的腐蚀条件 , 循环水的水温度通常在 3 ~ 2 水温适宜, 2 4 ℃, 水 要为局部孔蚀腐 蚀穿孔减薄的方向明显由管外 向管内发展 , 碳钢管 的 中往往含有氮 、 磷和油类等营养成分 ,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 照部位 , 孔 蚀源 主要 集 中在 管外 壁 即主要腐 蚀发 生在 -艺侧 。 日 I 二 又有大量的藻类生长繁殖 , 日光不到的地方, 则有大量的细菌繁殖 , 并 4 3通过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发现 ,管外壁表面 s 元素的峰值较高, 生成粘泥, 降低换热器的冷却效果造成垢下腐蚀和微生物腐蚀 。 这说明 s 元素参与了碳钢管孔蚀的历程。 由于段 问换热器的腐蚀主要是由于“ 由外而内” 而产生的 , 即壳程 4 . 4电子能谱分析和 X 一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腐蚀发生 腐蚀是导致该设备过早报废的主要原因, 因此, 循环水侧的腐蚀 问题不 在 外层工 艺侧 。 过多赘 述 。 4 5在不 能或 没有 必要 更换 材质 的情 况 下 ,可采取 优化 工艺 操作 , 3 建议采 取对 策 减少裂解气中带液量 ; 壳程采取牺牲 阳极的阴极保护 ; 加注有机胺类工 在不 能或 没有必 要更 换材 质 的情 况下 ,可采取 以下措 施来 应对 段 艺缓蚀剂等措施防腐。 间换热器 的腐 蚀问题 。 参考 文献 a 优化工艺操作 , 减少裂解气 中带液量 .壳程采取牺牲阳极的阴 [ 淳淳, 化学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 . 1 】 . 1 等. MI 北京: 学工业出版社,0 1 化 20. 极保护 ;建议段问换热器壳程凝结水的 P e . H值控制在 6 ~ .范围内; 『卢绮敏, 油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口 . .7 0 5 2 1 等. 棚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0 1 20 .
前言
氨氮 9 3ug L . /
发现碳钢管的腐蚀穿孔减薄 的方向明显由管 外向管内发展 , 碳钢管的 孑 蚀源主要 集中在管外 L 壁 , 蚀形 态 主要 为局 部 腐 孑蚀 , 2e 长 的管 段 L 在 5m 内发 现多 处腐 蚀穿 孔 , 表 面 附着黑 褐色锈层 。图 1 是孔 蚀部 分 的放大 照 片 。 由照片 可见 , 外 壁 出现 管 长约 6 mm、 约 5 m 的 宽 m 图 1管外壁孔蚀照片 B管 内壁 孔 ,m 2 m厚 的管 壁 已穿 图 3 管外 壁孑 蚀 表 面 、 L 内壁 表 面 的 电 子 能谱 分 析 透 , 边缘 有 明显 的多 且孔 1 . x 射线衍射结果。通过观察截取试样管外壁孔蚀表面 、 .3 一 3 内壁 处 较深 的蚀 坑 , 些部 位 有 表面的 x 一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 经分析 , 管外壁孔蚀表面主要 由 FS的 e 虽 没有 达到 穿孔 的尺 寸 , O一 eF C (e ) H F F2 , 0 ・ 2 Mg 1 C - _ C2 O Mg 但 局 部 小 孑 腐 蚀 十 分 严 铁 的硫 化 物 、r F 、e 、F 73 O 、e e 4 S 4H0、 CH、a L O 等化合物构成。 管内壁表面主要由铁的氧化物 Fs v—F:, eO 和 eO、 重 , 严重 的 溃疡状 腐 C 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