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 烫伤、细菌感染
所致的局部水肿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脏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 心缩力和心率以调整心输出量,通过影响 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
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一.神 经 调 节
一 ) 心 血 管 的 神 经 支 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交感N
起源
意义: 中医--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切脉、 脉象)
西医--脉搏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
三、静脉血压
1.分类: (1)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值为4~12cmH2O 反映心功和V回流量;控制补液速和量的指标
(2)外周静脉压 2.特点:①近心端低,远心端高
②易受重力影响,∴测量位取平卧位 (被测部与心水平)
中心V压 动脉血压


-----------------------------------------------------


血容量不足

正常 射血功能良好,血容量不足

↓ 射血功能↓,血容量↑(相对)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过高
正常

射血功能减退
或血容量不足,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四、微循环
(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 前阻力性Cap. Cap.前括约肌:分闸 真Cap.:营养性血管 通血Cap.:直捷通路 A-V吻合支:调节体热 微V:后阻力性Cap.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真Cap.网→微V
几点说明: ①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缓冲SP(势能贮存)
维持DP(势能释放) ②心搏功能量消耗:
动能:推血流 + 大A扩张
势能:管壁侧压力 + 克服外周阻力 ③SP:主要反映搏出量
DP: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5.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血流速↑
SP↑(明显)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压↑ 心缩力(心泵)↑
静脉回流量
↑ ↑
骨骼肌收缩(肌泵)↑

呼吸运动(呼吸泵)↑

体位:卧→立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立→卧

(头部回流↓下肢回流↑)
中心静脉压与动脉血压变化的意义
-----------------------------------------------------
→SP↑(明显)DP↓→脉压↑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
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
动脉血压影响因素
Sp
DP
搏出量
(明显)
脉压
Bp
心率
(明显)
外周阻力
(明显)
有效血量 大A弹性
(明显)
(明显) (明显)
动脉脉搏
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大动脉压力和 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动脉管壁周期性的起伏 搏动。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四节 血 管 生 理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汪胜
2007.10.7.
二、动脉血压
1、概念:流动的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力
2、正常值:收缩压(Sp) 90-140mmHg
舒张压(Dp) 60-90mmHg
脉压
30-40mmHg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缩血管物质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
五、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2.生成量 V =(毛细血管通透性+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

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


回心血量↓
DP↑(明显)

搏出量↓→SP↑(不明显)
(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 ↓
SP↑(不明显)
管壁侧压力↑
↓ DP↑(明显)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0.5%~2%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 ↓
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毛细血管压↑ ↑
静脉压↑

血浆胶体

渗透压↓
淋巴

回流受阻
毛细血管

通透性↑
回流量
例症
↓ 炎症、充血性心功 ↓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 营养不良、肾炎等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丝虫病、癌症等
3、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搏暂停,循环系统各 处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循环系统任何一点血压 都是相同的,为7mmHg
二、动脉血压
4、形成
(1)前提条件:足够的血容量,封闭管道 (2)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3)缓冲因素:大动脉管壁弹性
5、影响因素
( 1 )每搏输出量 (2)心率(一定范围) (3)外周阻力 (4)大动脉管壁弹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脊髓胸段T1~T5 侧角神经元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左:房室交界、束支、 房室肌后壁
递质
NE
受体 阻断剂
β1 心得安
心迷走N
延髓 背核和疑核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少量
ACh
M 阿托品
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自律性)

(正性变时) 自律性↑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自动去极速↓
主要场所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微V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
(三)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舒张
真Cap.关闭 血流量及流速↓
真Cap.开放 血流量及流速↑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收缩
3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 ↓
AP时程(2期)↓ Ca2+内流↓ (负性变力) ↓ 收缩力↓
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3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负性变时) ↓ 自律性↓
变传导
(传导性)
0期Ca2+、Na+内流↑→ 0 期
去极速+幅度↑
(正性变传导)

传导性↑
0期Ca2+内流↓→ 0 期 去极速+幅度↓
(负性变传导) ↓ 传导性↓
变力
(收缩性)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
ATP生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性变力) ↓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