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
最早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行探索的是周文王,他提出的“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麋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据史料记载,周王朝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填井,毋伐树,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到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提出“为人君者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王。”意即山林川泽是“天财之所出”,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君。1968年,美国学者Roth首先提出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literacy)的概念[1],当时媒体认为环境污染是那些环境盲造成的,Roth便提出如何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民,这就被认为近代史上第一个模糊提出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基本上是受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而逐渐萌生的。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中国开始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管理[2]。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意识也己成为人们普遍熟悉与接受的名词,但到目前为止,对其内涵还缺乏严格的界定。有人认为生态环保意识是人们主观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以及为此采取行动的意愿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认为环保意识是一种真实可见的客观存在[3]。也有人认为,生态环保意识是指人对待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态度,一是环境问题的意识水平,即人们是否认识到环境生态问题的存在,以及认识的程度如何;二是对环境问题的行为取向,即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取
向对环境问题所作出的行为选择[4]。李宁宁认为环保意识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定,将环保意识定义为人们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
和掌握,通过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体验与行为倾向[5]。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赵玉珍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也比较赞同李宁宁的观点,同时认为认为环保意识是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部份构成[6]。刘艳华在《论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中指出生态环保意识非同一般传统意识,它强调综合思维,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包括自然生态,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整体性。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重视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和不同地域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差异
性和多样性,强调从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中把握整体性生态环保意
识[7]。在这里,刘艳华把生态环保意识定义为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也不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而是把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看做一个整体,承认整体包含的差异性,而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均衡良性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韩天雯和杜建国等人在研究中认为环保意识就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主观认识以及行为倾向[8]。张锁锁在《浅谈环境问题与环保意识》一文中指出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个新的道德观念,即需要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础作为人类道德准则,把保护人类世世代代生存以及不危及其
他物种生存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把人类道德观念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人类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同时,要对自然负责[9]。张锁锁把环境保护意识和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道德准则相联系起来,认为环境保护意识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基础,不损害我们人类子孙和其他物种的利益。张淑英则认为它指的是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和谐的思想,在《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中的绿色环意识内涵及其养成研究》中指出,绿色环保意识指的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出发,采用协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来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文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的思想[10]。
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存在着多种理解和定义。各个人有不同的见解。根据笔者近来的统计,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定义仅国内公开发表的书刊上就有几十多个,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定义出现。范天森、陈昌春和赵巧华认为环境保护意识是指对环境保护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在思想中养成环境保护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良好环境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行为倾向二种成份构成,其中,环保认知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11]。在这里范天森等人把环境保护意识定义为指导人们的良好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根据电离辐射防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认为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12]。
对于一个概念,出现众多的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人们对此的关注程度和广泛探讨。也表明环境保护意识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我国。综合以上前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定义,我总结出了他们共有的两个特征:首先,他们都强调人类现时的发展,即人类现时的利益,环保意识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然的情况下培养的;其次,都强调保护自然的多样性,在人类发展的同时不损害生态的多样性或者说是其他物种的生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自然和谐相处,这有点类似于可持续发展的。在总结分析前人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本文将环境保护意识的内涵概括如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一种重视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多样性的、但同时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也不是以生态环境为中心,而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均衡良性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是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部份构成的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Roth,CharlesE.1992.EnviornmentLiteacry :It’sRoots,Evoultionnaddiecr tionsinthel990sEcriClearinghouesofrScienec,MathematCSi,nadEnviornmen talEducation,COulmbus.0hio.ED348235.:
[2]刘艳华.论大学生生态保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扩展环境权益提高环境意识.中国环境报,2000,12,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