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古语有云:气乃人身之根本,气通则身正;气虚则身虚,身虚则音弱。声乐乃“人声的语言音乐”,气息更是个重要的环节,是歌唱的动力源泉。人一出生就会发声,这是人体结构所为,人的呼吸机体产生的带有一定气压的气流通过声门时振动声带而产生基音,基音又经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各部位时得以共鸣而放大。这就是人声简单的发声原理。呼吸也就是歌唱的载体,如果没有呼吸也就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就无法谈歌唱。如果说歌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那么,气息就是它的奠基石。气的运用与放松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求得正确的气息支持,达到符合要求的完美的声音效果在歌声的发声方法上,各个声乐学派总是把呼吸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加以强调、加以研究,本人在大学期间根据自身的理论思考和学习经历,写作此文将气息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加以分析。

声乐的演唱就像历史进程一样,不断演绎,不断升华,从而使得这门综合艺术在不断地选择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在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演唱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与过去有着许多的不同。从整个声乐演唱艺术层面上来说,每一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古语有云:气乃人身之根本,气通则身正;气虚则身虚,身虚则音弱。故而声乐的演唱是与气息息息相关的。身体强壮者,气息稳定,声音铿锵有力;而体质弱则相反。因此在歌唱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身处在何种状态,再加以调整。内心平衡后,血脉才能稳定,人体的气息才能发出平稳的声音。正确的气息支持会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本文我将从歌唱呼吸的基本类型、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以及歌唱中气息的运用三个方面来论述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一、歌唱呼吸的基本类型

人在日常生活里,只要心情平静,呼吸就很自然,谁也不会去注意自己怎样呼与吸。所以说呼吸其实是一种被动行为,就像手风琴的风箱,拉开风箱气就进去了,再往里一推气又出去了,这种现象就是物理当中的大气压原理。但是在歌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就需要注意一下气息是怎么带动发声的,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这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歌唱呼吸的基本类型,从而帮助我们发出更加科学的声音。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上胸进行呼吸来控制气息的方法。这样的呼吸方法气吸得比

较浅,吸量也比较少,主要在肺部呼吸,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打招呼等。这样的气吸得支撑点较高,由于单纯依靠上胸支持,较容易造成喉头与胸部周围肌肉的紧张。所以,此种方法若用在声乐演唱当中给我的感觉就是声音会不由自主地发紧,并且唱出的声音也是平直、干涩而不圆润,不仅自己会越唱越不舒服,而且听者也会觉得声音不自然,使歌曲就变得不动听了。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软肌来控制,气息控制在下面,腹部挺在外头,用小腹鼓起与收缩的动作来进行呼吸。此种方法多用于向远方的呼喊、极度悲伤时的抽泣、婴儿的啼哭等。我认为这种呼吸方法气吸得较深,吸气的时候横膈膜是放下的,所以对声音来说有一种厚实感,会比胸式呼吸法好一些,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呼吸是以腹肌为支持的横膈膜呼吸,气息深但不够结实,声音会发闷,这样就引起声音不灵活,如果我们遇到作品中的高音时,就会不好调节,使气息僵在那里没有了弹性。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是世界近代声乐界普遍采用而且是专业的声乐学习者普遍公认的,它是合乎科学、合乎生理机制的一种歌唱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来进行呼吸与控制气息,如果协调准确自然,就能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吸气深、速度快、容量大,能更好地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变化,使声音有弹性,因此这种方法常用于播音、演讲、朗诵及歌唱中。在四年的声乐学习中,我对此种方法有深切体会,它通过胸腔、横膈膜和腹部的联合操作,将气吸进去后经过咽腔、喉腔、气管、肺部到横膈膜,肺部充满呼吸就扩张向上,使得整个身体都是通畅的。所以它不仅吸入气量多而且较深,所以有较强的气息能力,实用性很强。

此外,还有一种“锁骨呼吸”,这种呼吸由于是高胸式,因而会引发很多问题,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抨击,在此我们就不再讨论。

二、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

(一)气息与歌唱的关联

正确的呼吸方法虽然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意见,但原则是一致的。无数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认识到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谁不会呼吸,谁就不会唱歌。”歌唱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它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我们必须遵循这种规律,然后经过后天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动听的声音。如果在演唱歌曲的过

程中气息运用不当,就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或是歌唱时遇到嗓音疼痛及高音区解决困难等现象。我在刚开始学习声乐时,只是表面理解了气息的运用,殊不知我在歌唱时为了气吸得充足就提前大量地吸气,从而导致胸腔扩张,脸色发红,喉音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吸入的气息一下子全吸入,会为下一步的演唱制造障碍,因为实际吸入的气息并不多,导致声带的紧缩,难以控制气息的运用。可见气息在声乐的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歌唱时需要深呼吸地支持,即可以运用我们以上所说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吸气的时候,喉结自然放下,然后气息进入肺部、两肋和腰的周围自然张开,声带因受到气息的震动发出声音,而此时要想唱出一定长度的音符,保持喉部放松并且打开的状态就必须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来边吸边发声,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感觉很难找到,但正是因为我们唱歌的状态不稳定,我们才会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地树立自己正确的发声意识,而声音往往就在你的不断地意识中慢慢地调整。我在学习发声时就努力想着吸着唱,常常体会到每当我这样做时,声带才会主动地去工作,然后达到一种轻松而且自然的声音。

有气就有声,说的就是气息与发声的关联。无论是哪种吸气方式,比如口鼻同时呼吸或者单用鼻吸或口吸,都不能出声。吸气时的感觉是横膈膜向下,小腹收紧,吐气时不能放松下腹部肌肉,使气息是在有控制的状态下徐缓、均匀而出。

(二)气息的控制作用

歌曲演唱中存在着长短、轻重、快慢、喜怒、哀乐等变化,那么,气息就要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唱好歌。特别是我们在对一首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都要讲究气息的控制,这种作用对一首歌的帮助尤为重要,达到的效果也是有意识、有目的、带技巧性的呼吸。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讲究灵活性,才得以求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首先气息作为动力的控制形式,简单地说是将肺内的气息经过控制,产生压力,并以此作用于声带,然后作为发声的动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歌唱时的气息是有一个无形的“支点”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压力。这样的“支点”作用主要会体现出三个方面:

1.气息控制的力度大小影响音准

对于气息的控制作用可以影响到音准是我在刚开始接触声乐时非常疑惑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音准问题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张嘴唱歌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存在音准问题,但后来我慢慢体会到这里所说的音准不是唱歌在不在调上的问题,而是气息的控制问题,如果气息控制不好,在唱歌时有时候自己就会听见自己“跑调”,当然也不是说真的就跑调,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气息,没有掌握好气息的力度,才使得自己的声音位置偏低。例如唱一首激昂热烈的歌曲,由于情绪激动,越唱越兴奋,气息力度就会越来越大,以致于失去控制,而容易唱高。当唱一首悲壮沉重的歌时,速度慢并乐句长,往往气息不足。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