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矫形器在地震伤员康复中的应用及临床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旦匿睦!堕座蓥查兰Q!Q生!旦箜Z鲞箜!塑
假肢矫形器在地震伤员康复中的应用及临床新进展
方新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北京101601)
【摘要】智能下肢假肢、生物信息源控制的上肢假肢、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等假肢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促进了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应围绕伤员康复目标应用假肢矫形器。

应用临时假肢装配技术、全接触接受腔技术可有效促进伤员康复。

安装矫形器既要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又要从医学角度注意可能发生的问题。

科学的功能评价是应用假肢矫形器的基础。

【关键词】假肢矫形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1672-6170{2010)01-0017-03
17
ApplicationandclinicaladvancesofprosthesesandorthosesintherehabilitationprocessofearthquakevictimsFANGXin(ChinaTrain蛔CentreforOrthopedicTechnologists。

Belling101601。

Ch/na)【Abstract】Newtechniquesandmaterialsuch鹊intelligentprostheses,handscontrolledbybiologicalsignalsandsiliconmaterialhasenhancedclinicalapplicationofprosthesesandortheses.Practically-prosthesesandorthosesshouldbefittedtohelpthevictimstoberehabilitated.7rotalcontactsocketsandinterimprosthesesfittingtechniques咖efficientlyimprovetherehabili-rationprocess.Orthosesfittingshouldbefocusedonthebio—mechanicalprinciple。

whilepayingattentiontoprospectiveprob-lems.Scientificfunctionalevaluationenablesprosthesesandorthosesapplication.
【Keywords]Prosthesesorthoses;Rehabilitation
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是地震伤员全面康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地震伤员设计装配合适的假肢矫形器,以代偿和改善缺失受损的肢体功能,对促进伤员的康复具有
【作者简介】方新.男,副教授,硕士。

民政部“假肢矫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假肢矫形器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民政部全国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考试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假肢矫形器制作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残疾人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假肢矫形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面对情况各异的地震伤员,在临床上如何合理应用假肢矫形器,发挥其作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围绕康复目标合理应用假肢矫形器
假肢矫形器的应用必须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为目标。

在假肢矫形器的临床应用中,最重要的是针对患者应用合适的技术和产品,为实现其康复目标服务。

假肢矫形器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假肢矫形器产品的性能,它决定了假肢矫形器所能发挥的功
J_II¨,’h√o‰√_吣_‘唧lh—r咖●",~l,咖…_~m,qh-—~-一¨¨¨—H¨_一I-l,~_。

q¨7一_..-。

’l∥—~I¨-Ⅲm一.1●¨—‰_^¨—一¨P咖I一¨一呻¨¨7_●●-√_●●-—一●I¨-州●●H—ⅥI-一m-—”mp—_●l-,w●¨_Ⅷh一_I¨—_Ih,_¨一¨,_I¨,’●I¨,~I—”¨¨—H●h_,^¨p嘲●∥咖咿
1987,27(11):1130—1134.
【7]Tavilogluk17Agustos1999Marmaradepremininardndanfelaketorga-
nizasyonundaneredeyiz[J].UlusalCerrahiDergisi,1999,6(3):333-342.
[8]BulutM,FedakarR,AkkoseS,etatMedicalexperienceofauniversityhospitalinTurkeyafterthe1999Marmaraearthquake[J].EmergMedJ,2005,22(7):494-498.
[9]Saris6zenB,DurakkExtremityinjuriesinchildrenresultingfromthe1999Marmamearthquake:∞epidemiologicstudy[J].JPediatrOrtbopB,2003,12(4):288-291.
[10]BhattiSH,AhmedI,QureshiNA。

eta1.HeadTraumaDuetoEarth-quakeOetober,2005.Experienceof300CasesattheCombinedMilitaryHospitalRawalpindi[J].Journalof111eCollegeofPhysiciansandSat-geons
Pakistan,2008,18(1):22粕.
[11]KuwagataY,OdaJ,TanakaH,eta1.Analysis0f2,702traumatizedpa-tientsinthe1995Hanshin—Awajiearthquake[J].JTrauma,1997.43(3):427-432.
f12]TabmasebiMN,KianiK,MazloumanSJ。

ela1.MuseuloskeletaliajuriesassociatedwithEarthquakeAreportofinjuriesofIran’sDecember26.2003Bamearthquakecasualtiesmanagedintertiaryreferralcentors[J].Injury.2005,36(1):27-32.
[13]YokoyamaK,ItomanM,NakamuraK,etatNewscoringsystempredie-ring
theoccurrenceofdeepinfectioninopenupperandlowerextremityfractures:efficacy
inretrospectivere—scOring[J].ArchOrthopTrauma
Surg.2008,66(17):469-476.[14]MyersSH,SpiegelD,FlynnJM.Externalfixation“high-energytibiafractures[J].JPediatrOrthop,2007,27(5):537-539.
[15]Zinmanc,NormanD,HamoudK,etaLExternalfixationforsevereopenfracturesofthehumeruscausedbymissiles[J].JOrthopTrauma,1997,ll(7):536-539.
【16】StuzatekM,GazdzikTS.MmzekS,eta1.Externalfixationinthetreat-mentofseveretibialfracturescomplicatedbysofttissueinjury[J].Or-topTraumatolRehabil,2004。

6(1):103-112.
[17]唐浦赋,浦金辉,张璧,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10.
[18】FinstererJ。

HessB.Neuromuscularandcentralnervoussystemmanifes.tationsofClostridiumpefffingensinfections[J].Infection,2007,35(6):396-405.
[19]AndelH。

KamolzL,AndelD,eta1.Theuseofoxygenasdruganditsrelevanceforwoundhealing[J].HandehirMikrochirPlastChir,2007,39(5):328-332.
[20]RoyN,ShahH,PatelV.TheGujaratearthquakeexperienceinaseis-micallyunpreparedarea:communityhospitalmedicalresponse[J].Pre.hospDi.,m.sterMed,2002,17(4):186-195.
[21]RoyN,ShahH,PatelV,etaLSu嚼catandpsychosocialoutcomesintheruralinjured・afollow—upstudyofthe2001earthquakevictims[J].Inju-ry,2005,36(8):927-934.
[22]张本,王学义.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2):lll-114.
(收稿日期:2009.10.15)
万方数据
18
能极限;---是装配技术,它决定了患者能否正确使用假肢矫形器;三是训练水平,它决定了患者发挥假肢矫形器功能的程度。

不同的假肢矫形器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功能的发挥,需要通过正确的装配技术和训练水平来实现。

面对同一个患者,选用同样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装配技术和训练,最终实现的功能会相差甚远。

为地震伤员应用假肢矫形器,应围绕康复目标选择合理的产品、装配技术、训练水平。

装配一具完整的假肢矫形器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更是一个为患者提供一种独特的假肢矫形技术服务的过程。

重要的是,安装假肢矫形器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一个具有确定功能的产品,而是为患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这就是康复。

2应用临时假肢促进地震截肢伤员早期康复
临时假肢在截肢者伤口愈合之后即可安装。

石膏、塑料、充气带等材料均可用来制作临时假肢。

及早安装临时假肢对地震截肢伤员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伤员卧床及并发症;预防残肢挛缩;对伤员及早进行步行和康复训练;改善伤员全身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残肢定型,为安装正式假肢创造良好的条件。

安装临时假肢简便、快捷,可以让伤员较早进行早期康复。

如果不及时安装临时假肢,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出现褥疮,不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身体健康。

由于丧失站立行走能力,特别易使伤员缺乏信心和耐心,情绪变坏,易受刺激,从而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3应用合适的接受腔技术安装假肢
接受腔比高端关节、材料等对截肢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虽然骨整合植入式假肢给假肢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抛弃了接受腔的发展方向,但是,绝大多数截肢者仍然使用着借助接受腔连接的假肢。

接受腔是让假肢真正成为截肢者身体的“一部分”的关键部位,是假肢的灵魂。

应用合适的接受腔技术为截肢者安装假肢.,是实现截肢者康复的第一步。

安装下肢假肢尤其要注重接受腔。

设计和制作接受腔,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够承重和悬吊即可,而且还要注重其承重和悬吊的质量,特别要注重接受腔的承重和悬吊对残肢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影响。

在残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到接受腔与残肢全面接触,让残肢全面负重(包括末端负重)是安装假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许多截肢者在穿戴假肢较长时间后,残肢出现皮肤变色、发炎、血液回流不畅等问题。

接受腔未能做到全接触以及负重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残肢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接受腔技术来避免和改善的。

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和漠视,甚至将其视之为穿戴假肢的必然,会对截肢者康复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在残肢条件较差时,如有疼痛、瘢痕、骨刺、畸形等情况时,一方面要根据情况对残肢进行康复治疗,改善残肢条件,一方面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接受腔技术来尽量做到全接触。

4应用矫形器辅助地震伤员的治疗和康复
矫形器可以用于骨折、神经损伤等地震伤员的辅助治疗与康复。

针对不同的受伤情况,可以运用的矫形器非常之多。

对于骨折的伤员,在治疗和康复的不同时期,可以应用功能不同的矫形器。

在早期治疗过程中,矫形器可以固定和限制活动为主。

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辅助承重、辅助活动的矫形器。

对于神经损伤的伤员,需要针对在治疗和康复的不同时期功能障碍的特点应用矫形器,如保持功能体位、预防畸形、稳定关节、辅助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等。

对于截瘫的伤员,可以应用助动型步行器辅助其行走,或用无助动的矫形器辅助其站立,以实现不同的康复目标。

对于不同的脊髓损伤平面,可根据不同的康复目标选择装配相应的矫形器或步行器(见表1)。

表l不同脊髓损伤水平步行器和矫形器的选择
矫形器形式多变,运用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重通过功能评价来保障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伤病的不同阶段装配不同的矫形器,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此外还应从医学的角度特别注意使用矫形器过程
万方数据
中的痉挛、软组织缩短、低强度长时伸展、末端肢体损害、生物力学对线、掌弓丧失和习得性废用等问题。

5假肢矫形器的功能评价
假肢矫形器的功能评价是判断假肢矫形器应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如何科学合理评价假肢矫形器的功能,仍然需要深入探讨。

目前主要通过观察患者使用假肢矫形器的临床表现来评价假肢矫形器的功能。

评价方式主要有适合性评价、功能评价、三维步态分析评价和能耗评价。

5.1适合性评价主要评价假肢矫形器与肢体的适合性,包括接触界面的适配程度、稳定性、受压程度、悬吊、承重状况等。

5.2功能评价通常依据临床观察结果进行评价。

对于上肢假肢,主要评价患者能否代偿上肢的基本功能;对于下肢假肢,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穿戴假肢行走时的步态特征来评价其行走能力;对于矫形器,主要评价患者穿戴矫形器后功能是否达到了预期康复目标的要求。

5.3三维步态分析评价是一种依据科学数据的评价方式,主要针对下肢假肢矫形器进行。

这种评价方法需要运用高精度的红外摄像仪器精确捕捉和测量患者穿戴下肢假肢和矫形器行走时的运动轨迹与位移变化,然后再通过计算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精确的分析和评价。

5.4能耗评价通过测量患者步行时的能耗指标来进行评价。

它从患者整体能量消耗的角度来评估使用假肢矫形器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是步态分析评价的补充。

合理的假肢矫形器不仅要改善患者步态,而且还要降低患者步行能耗。

6假肢矫形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6.1仿生智能膝关节仿生智能膝关节是近年来假肢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这类关节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测量假肢、健肢的运动和力参数,在瞬间识别假肢步态状态并对膝关节活动进行控制,精确适应截肢者不同的行走速度,使截肢者获得更平稳、更自然、更协调的步态。

不仅能较高程度地模拟人体步行过程中膝关节的运动,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和安全性。

带有高能电池的新型主动型智能关节可以提供关节主动运动的能量,让患者交替上下楼梯。

6.2骨植入假肢装配技术骨植入假肢装配技术或称植人式骨整合假肢,将人工骨植入人体,一端与残肢的骨骼相接,另一端与假肢联接。

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此项研究。

我国最近也开始相关研究。

骨植入假肢装配技术由于不使用接受腔,残端软组织不承受力,受力状态更为合理,运动范围加大,具有良好的
19
发展前景。

6.3接受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与输入系统、模型设计软件和数控加工系统构成。

在采集残肢几何形状和尺寸后,通过数据处理和数控加工得到实物模型,供加工接受腔使用。

该项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的结合,将假肢接受腔工艺技术的发展推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虚拟的数字模型可以直接加工成实物的接受腔,供装配假肢使用。

6.4上肢假肢技术发展上肢假肢技术在控制方面,主要是研究开发神经电信号控制和脑电信号等生物信息源控制的假肢。

让假肢随着人们的思维而行动。

控制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智能控制的感觉反馈。

它可以让假肢更加接近自然人体的功能。

当前,触滑觉传感器,探测接近觉、关节扭矩、触觉、热觉、动态等的多传感器系统,以及探测包括硬度、表面特性、温度、滑动、表面轮廓、热传导性在内的多种感觉传感器系统,都在不断取得进展。

6.5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近年来高档的有机硅人体仿生材料广泛应用在假肢矫形器中。

用其制作的大腿和小腿假肢硅胶衬套穿着舒适,可为骨突、敏感部位提供缓冲减震作用,帮助残肢全面接触和固定形状。

因其具有弹性并能释放硅油,在与残肢接触过程中可改善血液循环,可控制或减少残肢水肿、肿胀的发生。

它与皮肤间的相对移动较少,对皮肤和敏感的皮肤疮疤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有机硅材料对人体皮肤有吸附作用,可增加人体和假肢的附着力,有效防止假肢脱落,巧妙解决了假肢悬吊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新.假肢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方新.矫形器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赵辉三.假肢矫形器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加仓井周一.孙国风译.矫形器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5]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6]王茂斌.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7]JiankunY.TheReactionStrategyofLowerExtremityMusclesWhenSlipsOccurtoIndividualswithTrans.femoralAmputation[J].JournalofElee.tromyographyandKinesiology,2007.17:228-240.
[8]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9]CurdieMC.ICEROSS.aconsensusview:aquestionnairesurveyoftheUSeofICEROSSintheUnitedKingdom[J].ProsthetOrthotInt,1997(27):124-128.
[10]EdwardsMLBelowkneeprostheticsocketdesignsandsuspensionsys・teras(J].PhysMedRehabilClinNAm,2000,3(11):585-593.
(“]SandersJ。

Anoncontact8ensorformeasurementofdistalresidual-limb
positionduringwalking[J].JRehabilResDev,2006,43:509-516.
[12]金德闻,刘志泉.从第1l届ISPO世界大会看假肢矫形学的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0):765.
(收稿日期:2009.10-24)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