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自然地理简易实验设计初探

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平原路校区(455000)马守知

自从2005年广东高考题出现了地理实验的新颖题型,大家对中学地理实验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地理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对地理实验教学首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知识与技能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新教材中出现的地理实验主要是模拟实验,集中分布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部分,教材在活动部分有不少实验设计的建议,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部分较成功的、简单易操作的改良实验设计与大家分享。

一、宇宙环境

1. 地转偏向力存在的证明

(1)实验材料:有轴的球状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钢笔

(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物上滴适量的墨水;

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偏转的方向;④再次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相反。

(3)实验现象及结论:雨伞远动时伞上水流的流向和雨伞静止时水流的方向相比发生了偏移。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作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 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1)实验材料:长1m左右的木杆或竹竿(作圭杆);长2m左右的绳子和钉子(在地面上画圆弧用)、刻度尺、量角器等。

(2)实验步骤:①选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见图O点处;②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某时刻杆影OA为半径画弧AD,并画出OA线;③当下午某时刻的杆影末端落到AD弧与B点时,画OB线;④作∠AOB的角平分线OC;

⑤第二天当杆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同时∠OEP就是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3)实验结论:通过圭测法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某地所在的经线时刻即为正午12点,说明当地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如以北京时间作参考,还可计算出当地经度。

二、大气环境

1. 简易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一)

(1)实验材料:1.5升透明矿泉水瓶1个、红色蜡烛1支、打火机、剪刀

(2)实验步骤:①在矿泉水瓶中部侧壁按照蜡烛长短剪一圆孔;②将蜡烛粘置一平面上并点燃;③将透明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孔正对烛焰;

(3)实验现象及结论:烛焰飘向背离圆孔一侧,说明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形成环流。实验可进行开孔前后烛焰比较。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二)

(1)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火柴

(2)实验步骤: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胶合板,有孔的一侧对着冰盆;③点燃香,垂直从小孔插入适当深度(小孔应对着装冰的盆,因为装冰的盆一侧气流是下沉的,效果明显)。

(3)实验现象及结论:烟雾先在冰块一侧下沉,后在热水一侧上升,形成环状。结论是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模拟实验(方案三)

(1)实验材料:①长方形的玻璃柜②电炉③一盆冰块④纸片⑤胶带⑥方桌

(2)实验步骤:①在方桌两侧按照玻璃槽长度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外)和一大盆冰块;②在玻璃槽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方桌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③将玻璃槽倒扣在电炉和冰块上(使电炉距纸片B距离稍远一些);④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纸片A、B的振动情况。

(3)实验现象及结论:纸片A飘向冰块一侧,纸片B飘向电炉一侧。说明玻璃柜内形成顺时针的热力环流。

2.模拟锋面

(1)实验材料:玻璃水槽、隔板、红蓝墨水、食盐、冷热水、搅拌棒

(2)实验步骤:①在水糟中间插入隔板②一侧倒入冷水,一侧倒入热水;

③在冷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和几滴蓝墨水,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

④将隔板缓慢提起,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及结论:蓝色冷盐水和红色热水分层明显,形成一个交界面,红色热水在上层;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暖而轻的气团在上面,冷而重的气团在下面),即锋面。

3.模拟气旋与天气

(1)实验材料:广口玻璃瓶、透明玻璃隔板、一块冰、一杯热水

(2)实验步骤:①在玻璃瓶中倒入热水;

②将透明玻璃板盖在瓶口;

③在玻璃板上放入冰块一段时间,观察玻璃隔板底部变化;

④然后将玻璃板慢慢抽出,让冰块盖在瓶口继续观察。

(3)实验现象及结论:首先会发现瓶内有水汽上升在玻璃隔板底部凝结成水珠,玻璃板抽出后,冰下部受热融化在瓶内形成“降雨”。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

4.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实验

(1)实验材料:带胶塞广口瓶(4个)、温度计(2支)、玻璃管、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两袋、手表、纸笔等文具

(2)实验步骤:①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两个广口瓶,用胶塞塞紧;

②将温度计A放进盛空气的瓶中,将另外一支温度计B放置在盛CO2的瓶中;③在玻璃管中滴入红墨水,使红墨水滴位于中间,并将另两瓶连接;

④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3)实验现象及结论: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A;红色墨水滴向盛有空气的瓶一侧移动。原理:玻璃瓶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瓶内温度增高,CO2能吸收瓶壁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盛有CO2的瓶中温度上升的快,气体膨胀较明显,这是因为CO2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

三、陆地环境

1.演示水循环

(1)实验材料:透明平底盆、透明塑料纸、橡皮筋、小瓶、沙子、水等

(2)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②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③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