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

发表时间:2011-10-08T14:38:17.77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张胜忠[导读]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要有艺术性、形象性及趣味性。

摘要: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语言;表达艺术作者简介:张胜忠,任教于甘肃省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还要有艺术性、形象性及趣味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做为一名物理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语言要注意严谨、有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将“所”漏掉,也无须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简练的,但也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教师因材施教。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将物理学科知识结合实际,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要求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浅出,使物理更贴近生活,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物质三态的分子排列特点时,对比学生上课、下课及操场自由活动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既形象有趣又通俗易懂。又如学习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时,不难看出感应电流方向的“感”字有个“口”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方向用右手,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注意力集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具有激励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即使在遇到不尽人意的事件时,教师也应通过非语言提示、个别提醒或适当批评等手段,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多鼓励,少指责,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第一,教师应准确地阐述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公式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每一条定律、法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逐步理解物理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学会用物理专业术语来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

第二,教学语言叙述应合乎逻辑,因果关系不能颠倒,分析和综合要合理,作图、板书要工整规范,提出问题要清晰明确,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信口开河,把似是而非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如在讲授物理作图时,倘若不说清具体的做法及注意事项,学生画出来的图将会“四不像”。

第三,教学语言应规范化,如吐字清楚,断句准确,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不要故意绕圈子,杜绝“口头禅”。

五、教学语言要注意阶段性特征

按照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将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导语、提问语、阐释语、结束语。它们在使用时是具有不同要求的。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它往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轻松而富有启发性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结束语是问题讲完后的总结性的语言,而提问语则是教师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语言方式,提问语使用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故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注意问题的范围、深度和广度,适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

第二,要讲究设问的顺序性。

第三,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切忌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第四,提问要做到难易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中。

第五,提问语的设置,不仅应关注个体,而且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全体学生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共同发展。

六、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要求有和谐的节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

总之,语言是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