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制起始时,母链即已解开,两股单链都 是模板,其作用是按碱基配对规律指引核 苷酸加入到新链。
每次加入的单个核苷酸,都是以dNTP为原 料,复制时子链从5’向3’延长。
复制延长速度相当快。E.coli每秒钟能加入 的核苷酸数达2500个。
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和冈崎片段
在形成双螺旋结构时,DNA双链的走 向是相反的。复制经解链后,两股单链在 复制叉上也是走向相反。复制,包括引物 合成,只能从5′向3′延伸。而在同一复制叉 上,解链的方向只可能有一个。复制方向 与解链方向不一致,可以理解不连续复制 的成因。
四种碱基:腺嘌呤 (adenine,缩写为A) 胸腺嘧啶(thymine,缩写为T) 胞嘧啶(cytosine,缩写为C) 鸟嘌呤(guanine,缩写为G)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的。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链按反 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复制的终止
原核生物基因是环状DNA,双向复制的 复制片段在复制的终止点(ter)处汇合。复制 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刚好把环状DNA分为两 个半圆,两个方向各进行180,同时在终止 点汇合。
原核DNA聚合酶的种类:
有三种DNA聚合酶(I,II,III),可 进行5’→3’方向聚合和3’→5’外切酶活性逐 个切下核苷酸,聚合酶I和III还可从5’→3’ 切下核苷酸。聚合酶III是主要的DNA复制 酶,酶I填补引物去除后的缺口,而酶II与 酶I协作或作为其补充。
B.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真核生物每个染色体有多个起始点,是多 复制子复制。复制有时序性,即复制子以 分组方式激活而不是同步起动。
在复制叉及RNA引物生成后,DNA-polδ通 过PCNA的协同作用,逐步取代DNA-polα, 在引物的3’-OH基础上分别合成领头链和 随从链。复制子复制完成后,除去引物。
真核DNA聚合酶至少有5种,即α,β,γ,δ和ε,均 可进行5’→3’方向聚合。
酶α是主要的DNA聚合酶与酶δ协同进行DNA 聚合反应,酶α没有3’→5’外切酶活性但可作为引 物酶,酶α至少含4种不同多肽最大的亚基组成核 心负责聚合反应,两个小亚基具有引物酶活性。
酶β可能与α和ε协同参与DNA修复。 酶γ只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现 酶δ含3’→5’外切酶活性进行校读并作为解旋酶。 酶δ至少含2个亚基及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和复制因子C(RFC)、单链结合 蛋白RFA。酶δ参与引导链的聚合而酶α参与滞后 链的聚合。
真核细胞染色体组成包括: a. 蛋白质 b. 基因组DNA c. 染色质和核小体(结构成分)
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基因组庞大 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非编码序列 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内含子 顺式作用元件 DNA多态性 端粒结构
C. 原核生物基因组
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细菌的质粒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
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一、染色体
A. 染色体概述
细胞核中棒状可染色物质 遗传物质传递的载体 包括DNA 和蛋白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区别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染色体的差异
B. 真核细胞基因组
染色体共性特征: a. 结构稳定 b. 自我复制 c. 指导蛋白质合成 d. 可遗传变异
引发体的形成并合成引物
DnaB蛋白和DnaA、DnaC蛋白,还有其他复 制因子,一起形成复合体,结合引物酶,形成较 大的聚合体,再结合到模板DNA上,这种复合物 称为引发体。
引发体的蛋白质部分在DNA链上可以移动, 并需由ATP供给能量。引发体到达适当位置就可 按照模板的配对序列,催化NTP(不是dNTP)的 聚合,生成引物。
A. DNA的半保留式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
断裂(通过解旋酶),双螺旋结构解旋分 开,每条链分别作模板合成新链。由于每 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 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之为半保留式复制。
B. 复制起点、方向和速度
复制子:(origin,ori 或 O,复制原点)复 制开始处DNA分子的特定位置
复制叉:复制时DNA分子中的“Y”形区 域,是由解开的两条链和尚未松 解开的双螺旋形成的。
单向复制和双向复制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DNA的复 制主要是从固定的起始点以双向等速复制 方式进行的。
复制叉以DNA分子上某一特定顺序为起点, 向两个方向等速生长前进。
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复制方式
线性DNA双链的复制: 二联体+多联体 末端发卡结构 链取代法
环状DNA双链的复制: θ型
滚环型 D-环型
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 的特点
A. 原核生物DNA复制
DNA解链 DnaA蛋白辨认起始点oriC的重复序列,
并与DNA形成起始复合物;DnaB蛋白在 DnaC蛋白协助解开双螺旋;SSB维持单链 模板稳定。
C. DNA的高级结构
DNA的拓扑结构是指在DNA双螺旋的基础 上,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 构。
超螺旋结构是拓扑结构的主要形式,它可 以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类,在相应 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变。
播放Flash 9-18
三、DNA的复制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故 亲代DNA必须以自身分子为模板 准确的复制成两个拷贝,并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完成其遗传 信息载体的使命。而DNA的双链 结构对于维持这类遗传物质的稳 定性和复制的准确性都是极为重 要的。
原核细胞DNA特点: 结构简单 存在转录单元 多顺反子mRNA 有重叠基因
重叠基因的重叠方式: 包含 部分重叠 单碱基对重叠
二、DNA的结构
A. DNA一级结构
DNA分子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基本单位 是脱氧核苷酸
每种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分子含 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 内侧。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 碱基对。
B. DNA的二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 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B-DNA等; 一类是左手螺旋,如Z-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