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达天线风荷载的几个问题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雷达天线风荷载的几个问题
摘要:参照建筑结构物风压计算的有关公式,着重就地面雷达天线的风压及设计风速时距问题提出推荐性意见,并简要讨论天线结构的抗风问题。
关键词:雷达天线;风荷载;问题
1 引言
对于天线来说,最主要的荷载是风压。
风荷载是一种具有随机性的动荷载,在某一地点,它们是时间t和坐标x(高度)的随机函数,而且往往具有非平稳性。
近几年来,国内外利用随机函数理论来研究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振动,但因为随机性相当复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得不予以适当简化。
文章主要就雷达天线承受的荷载、天线系统风速值的确定和天线结构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2 建筑物及天线承受的荷载计算
通常认为随机荷载q(x,t)=q(x)ξ(t)=q(x)〔ξ0(t)+mξ(t)〕,其中,q(x)是x的非随机函数,mξ(t)为随机过程ξ(t)的数学期望(平均值),而ξ0(t)为其中心化随机过程。
这时,荷载可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q(x)ξ0(t)是数学期望恒等于零的随机荷载,第二部分
q(x)mξ(t)是非随机荷载。
第一部分称为脉动风压,是动荷载;第二部分称为平均风压(稳定风压),是静荷载。
稳定风压的计算式q静=k1k2q0,其中q0为基本风压,可由稳态风速计算得到;k1为构件风压体型系数,可由风洞试验测定;k2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脉动风压的计算式q动=rq静
ξ(t),式中r为不同高度处脉动风压的标准离差与平均风压之比,高度小于20m,r=0.12~
0.16;高度大于20m时,为平均值mξ=0标准离差σξ=1的平稳过程。
对于自振周期较短以及高度较低的结构,其脉动风压在结构中引起的反应极小。
因此,一般只考虑稳定风压的静力作用,按静力方法计算即可。
但是,对于自振周期较长以及高耸的结构则必须考虑脉动风压的动力作用。
由于风压的随机性以及结构外形的特殊,精确的动力计算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均采取简化的办法,按单质点系或折算成单质点系,将动力折算成静力来计算,即用一个风压脉动增值来计入脉动风压的动力作用。
风压脉动增值β可以参照建筑结构设计常用公式计算:β=1+mξ,式中ξ为与结构自振周期T和阻尼对数缩减有关的动力系数,m为风压脉动系数。
工业与民用建筑荷载规范已对ξ 、m值有规定,详见表1和表2。
对于天线转动线速度较大的情况,应计入附加风速的影响。
3 天线系统风速值的确定
无论计入或不计入动力作用的风压值,结构计算时均取决于稳定风压的数值,而稳定风
压值又决定于基本风压值,基本风压值决定于标准稳态风速值。
因此,风速标准值的选取就显得特别重要。
尽管会提出设计风速的要求,但是,用何种时距计算基本风压,同样存在选取问题。
工业与民用建筑荷载规范把三十年一遇、离地十米高度处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作为计算基本风压的风速。
这种规定,对于绝大多数建筑结构来说是适合的。
因为最大瞬时风速的作用时间极短,在平稳过程中出现的概率也极小,由于结构的惯性,结构对瞬时风压的反应是不易发生的。
建筑结构质量较大,阻尼也大,呈现动力反映的时间也较长,故取十分钟时距是可以的。
实践证明,十分钟平均风速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被毁有明显的关系,而与最大瞬时风速无太大的关系。
例如,1966年8月28日,塘沽地区记载瞬时风速达48.7m/s,未造成事故。
而1967年7月15日瞬时风速为37.8m/s,却产生严重风灾。
原因是:前者十分钟平均风速为
15m/s,后者却为21m/s。
又如,1967年6月30日,汕头地区瞬时风速30.6m/s产生风灾,1970年9月14日瞬时风速为37.3m/s未发生风灾。
原因是:前者十分钟平均风速为21.5m/s,后者为16.5m/s。
根据有关资料可以说明,十分钟平均风速为反映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时距过小则不真实,过大则塌平了。
可是,这种时距对于雷达天线结构来说是否适合,特别是考虑到天线的抗倾覆,就值得探讨了。
因为天线结构较之房屋建筑结构来说,一般质量均小一些,呈现动力特性的时间会短一些;加之,倾覆不一定出现在呈现动力特性的时候。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于风速时距的选取也是不一致的。
如日本取瞬时风速作为计算标准,美国取半分钟至1分钟时距,澳大利亚取3秒钟等等。
到底取多大时距为合适,则应通过实际测定来研究。
其方法是在实际风速情况下,把记载的瞬时风速与结构相应的应力测定联系起来,找出两者的关系,从而分析出多大时距能够反应出真实的情况。
当然,这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工作,但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得出适合于较轻型结构的风速计算时距之前,天线刚度强度计算可按十分钟时距稳态风速计算风压,再计入动力影响,并考虑到时距不一定合适的可能超荷情况,再乘以一个适当的超荷系数。
为安全计,天线系统的倾覆和滑动稳定计算可按瞬时风速计算风压。
4 天线结构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风压是天线结构的主要荷载,那么尽量减小对结构的风压值就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常,通过风洞试验尽量使结构的气动力系数(六自由度)小一些,但这不够理想。
对于较大型天线,还应在可能条件下,当天线静止时,能在风力矩作用下自动偏转,使天线以风阻力系数较小的方位迎风,这将有效地提高天线结构的抗风能力。
某雷达天线就是采用气动力补偿装置(天线转动时基本不增加风力矩)这种方法而取得较好的抗风效果的。
此外,在天线结构设计时,一般只注意到工作状态的风压和水平向的风,而对于倒架状态的风压以及地面风随地形起伏而引起风速改变,即天线受到了与水平束流所不同的动压,所谓的“爬山风”实质上是受到了较高的动压,这很容易对天线造成严重后果。
这就是不同地形地貌对气流产生“干扰”,所以在设计和试验时必须认真考虑。
因为雷达天线处于各种工况中工作,它并非完全处于理想流体中的所谓平直流中工作。
5 结束语
以上所谈到的几个问题,只是在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是很肤浅的,期待能有一个完整的雷达天线结构的风荷载规范,以便能够统一执行。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 建筑结构的振动.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2 朱瑞兆. 风压计算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
3 叶尚辉. 天线结构设计. 西安: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1986
4 吴风高. 天线座结构设计. 西安: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1973
5 403室编. 天线结构设计.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