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3T10:14:27.17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期作者:刘桂灵[导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传统的政治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让教学的策略更具生活的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回归生活,才能达到政治课堂生活化的目标。〔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1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内容,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及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为主线,指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拓展道路,提供帮助。例如:讲到爱国,要把课堂中列举名人的爱国事例与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学生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伟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实践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则,这样会使学生从认真搞好教室、家庭卫生,维护生活环境的整洁,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帮助关心我们身边每个人的过程中,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1.2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而课堂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土壤。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对有关章节课的知识点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一旦有了完整的回答,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2.1 创设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新的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呈现方式的设计是传统教材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它的使用价值在于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授课为主和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主的状况,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从而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为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设置 “贴近生活” 的情境,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必须注意选用的材料要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所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音乐、漫画、小品等。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主题教学中,我们并没有把 “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这一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编织生命网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生命体之间的联系,而后又通过教师深情地讲述《一个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进行配乐渲染,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2.3 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 ……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 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宽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大环境中,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可以是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校园绿化设计宣传标语,提合理化建议;可以是社会访谈、考察式:分成小组,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生活积累。体验生活可以组织新颖活泼的情境表演: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对收集到的多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总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作者单位:山西省永和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