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管理育人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管理育人工作探讨
摘要:高等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肩负着管理育人的使命,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必要的育人方法,提高管理素质,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等,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关键词:管理育人;高校管理;高校育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87-02
一、高校管理教师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校的育人职能,他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他把学校中的人员分成三部分,一是学生,一是传授知识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从事管理学校工作的教师。他认为“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动力和力量。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在高校育人职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同时,要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落实。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作为高校的管理教师,很多人认
为自己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和“育人”没关系。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在高等学校中,专任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实现学校育人工作;而从事高校管理工作教师虽然没有传授什么专业知识,他们通过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处事方式、品德行为、价值观念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拥有羞耻心、良心、责任心、事业心等美德,最终实现学校育人工作。
因此,在新时期,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必须有管理育人的理念,并从自己工作出发,依据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必要的育人方法,通过管理制度制定、执行等,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二、想在高校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必须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整体特征
在新时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教师想要做好管理育人工作,就必须全面掌握新时期的大学生整体特征,有的放矢。高校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0后”的新一代,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上进心。随着时代变化,他们成才意识强烈,并以自我成才这一功利目标为中心。新时期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每个大学生向往成功的人生,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设立相对远大的目标。很多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会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首位,学习实用知识热情高,纷纷踏上各种“考证”“考本”之路,尤其重视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术
等与就业挂钩的知识,甚至以逃课为代价实现这些“用得着的”能力发展,他们渴求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其二,新时期的大学生内心背负众多压力。如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等。其三,新时期大学生个性意识强烈。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喜欢探寻新领域、新事物、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在我国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和大学的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实践能力很差。其四,新时期大学生追求开放的发展理念,他们在消费观念、生活姿态、学习思路、信息获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更加开放。相关调查显示,在读大学生有个性,具有反叛意识,敢于跟权威抗衡,价值观念中的人本化、公平取向很鲜明,有创新意识,同时又自信、脆弱、敏感,平均智商超过以往的同龄人,信息技术能力强[2]。
三、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需有育人意识
管理制度本身对学生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是育人的主要手段。因此,学校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变化,管理制度必须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完善学分制管理、“大类招生,二次分流培养”改革试验等。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工作必将是无序的,学生将无所适从。所以,学校要从新生入学注册报到开始到毕业离校之前,每个学期,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具体、详细、可操作的制度,并汇编成册,人手
一份。
在所有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渗透着管理育人的意识,才能制定出引导大学生走正确方向的制度。管理者必须明白,大学里所有的管理制度,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生活习惯[3]。各种管理制度的在制定时,必须渗透着管理育人的意识。新时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人本化取向普遍鲜明,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制度要秉着人性化的原则,怀着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意识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制定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管理好学生,最终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
四、高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育人职能
新时期,高校管理者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四个少”问题:与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少”、给学生“帮助少”、为学生“纠正少”。这反映了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老师管理育人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作为一名从事管理工作教师的管理育人主导功能。必须转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管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管理教师的管理育人主导功能。而管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管理育人主导功能,就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办法。
在读“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反叛意识、维权意识,敢于跟权威抗衡。面对这些特征,管理者就得“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做好表率作用,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遵守学校制度,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社会、国家各种制度
的意识,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反过来,管理教师不以身作则遵守管理制度,势必引起学生反感,催生反叛意识,使得学生养成违法违纪的恶习,还上哪里去谈“育人”工作。
在校大学生更注重公平、公正。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学生。但这些学生首先必须是正直的,这样的学生工作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国家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教师坚持公平、公正,就可以让他们更加坚定公平、公正的信念,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因此,在执行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教师更要做到公平、公正。在发现学生违反管理制度时,要依据制度内容,视情节之轻重,公平、公正的做相应处理。决不能视学生与自己的远近,对违反相同要求的学生做不同的处理。那样的错误做法势必促使学生效仿,养成徇私舞弊错误观念,影响其成长。
在读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活在被过度宠爱的环境中,自信、脆弱、敏感。所以管理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做到既服务学生又教育学生,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诉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引导和教育工作,踏踏实实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还有,管理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学生到管理部门办事时,不能出现办事拖拉、各部门间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工作作风。管理教师热情的接待学生,向学生展示热忱主动、细心合作、勤奋敬业、诚实守信、雷厉风行的精神风貌,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