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_至善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收稿日期 ] 2006 —12 —13 [作者简介 ] 石荔菠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重庆北碚 400715
30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
第三 , 亚里士多德以善为目的的政治学 , 使他在治国 方略上 , 也显现出与前人的不同 , 这一点作者将在后面加 以叙述 。
(二)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 “善”这一概念 ,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澄清一下 “善”与 “至善”的意义 。在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就提到 “每种技艺 与研究 , 同样 地 , 人 的 每 种 实 践 与 选 择 都 以 某 种 善 为 目 的”〔5〕所以我们可以说善既是善的事物 。而对于至善 , 他是 这样说的 “如果在我们活动的目的中有的是因其自身之故 而被当作目的 , 我们以别的事物为目的都是为了它 , 如果 我们并非选择所有的事物都为着别的事物 , 那么显然就存 在着善或最高善”〔6〕。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善当作某种 分离的绝对存在 , 明确宣称自己研究的是人可以实行和获 得的善 ,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以形式和质料统一于个体之中 的观点作为其底蕴 。这种人可以获得的属人的最高善究竟 是什么呢 ? 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是按照两个基本原则去寻求 它的 : 一方面 , 最高善是某种因自身而值得追求的完善的 东西 ;〔7〕另一方面 , 最高善不在于具有德性而在于实现活 动 。〔8〕他给 “善”下的初步定义是 : “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 德性的实现活动 , 如果有不止一种的德性 , 就是合乎那种 最好 、最完善的德性的实现活动 。”〔9〕我们再回到正题来说 一说 , 既然所有的知识与选择都在追求某种善 , 政治学所 指向的目的是什么 , 实践所能达到的那种善 , 又是什么 。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 , 它的最高善就是幸福 , 也就是 在至善的目标下形成优良的城邦 , 公民过着优良的生活既 依照德性的生活 。
[关键词 ] 政治思维 ; 至善 ; 德性生活 ; 优良城邦
[ 中图分类号 ] B5021233 [ 文献标识码 ] A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文章编号 ] 1004 —0633 (2007) 03 —030 —04
善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范畴 , 同时也是政治学 的核心范畴 , 是政治学所追求的最终极的目标 。政治学之 所以是最高的科学其原因就是以可以获得的最大的善为研 究对象 。本文所要讨论的即是政治学中的这个最大的善即 “至善”是什么 , 以及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在政治学中以至善 为目的来安排城邦 、家庭 、和公民的角色 。为了说明亚氏 的政治思维的总体走向 , 我们先探讨一下在他理论体系下 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关系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这种德性 , 不是一般意义上作
为善待自己和朋友的美德 , 更突出的是作为治理国家的美 德 。在他看来政治美德要高于私人美德 , 这是因为 , 只有 在对整个国家 (城邦) 是善的前提下 , 才有个人的善 , “离 开了城邦就没有什么是自己的”〔12〕。这就意味着 , 真正的 个人的善 , 乃是对整个国家 (城邦) 的美德 。亚里士多德 把作为政治美德的实践智慧归属于像伯利克里这样的管理 国家的人 。认为 “像伯利克里那样的人 , 就是一个明智的 人 。他能明察什么事对他自己和人类都是善的 。像这样的 人才是治理家庭 、治理城邦的人”〔13〕。由此可见 , 真正的 美德 , 必是作为政治领导者的实践智慧 , 而不是个人的美 德 。即使不能作为统治者 , 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也是一般公 民实践和体现德性的最好方式 。
士多德的落脚点放在了 “使人们的幸福生活成为优良政体 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将政治用语 “优良”替换为伦理用语 “幸福”, 即政治的良善由伦理的完满来实现 。
首先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是从伦理的需要出发的 。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 : “人是政治的动物”, 这句话常被 人们不加深省地应用于宽泛的意义上 , 而实际上 , 在亚里 士多德那个年代里 , 政治只是被定义在 “城邦管理”的狭 隘范围内 , 因此 , 他的意思只是说 “人是生活在城邦中的 生物”。雅典公民将城邦视为是 “能借以全面实现其精神 、 道德与理智能力的唯一框架”。〔4〕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 城邦 正是为公民实现良好道德提供保障的必要场所 。
由于城邦是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的组合体 , 所以我们先来讨论公民的善 。只有公民都成为 “善”的公 民 , 城邦才能成为优良的城邦 , 才能达到在政治上的至善 。
(三)
首先 , 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对公民的范围界定来看 , “单 纯意义上的公民定义 , 就是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 , 除此之外没有任 何 其 他 的 要 求 ”〔10〕。在 这 里 我 必 须 要 说 明 的是他所提到的 “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我们可以肯 定为是一种资格的认定 , 因为亚氏在后面的论述中又提到 “最应被称为公民的是享有荣誉或资格的人 , 荣誉和资格是 以德性和价值来分配的 , 操之于生计的人无暇培养这种德 性”。〔11〕德性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 得好的品质 , 同时德性也是使得我们在所有事务上做得适 度的那种品质 。公民只有具有了这种品质或是按照这种品 质的要求来生活才能达到政治意义上的善 。如前所说善是 依照德性的实现活动 。
31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
什么样的城邦才算最为优良的城邦 ? 从道德的角度来说 , 他认为 “凡能成善邀福的城邦必然是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 城邦”〔23〕。可见最为优 良 的 城 邦 有 利 于 实 现 人 们 的 善 德 或 实现人们的优良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优良城邦如何建 立。
其次 , 在亚氏的政治学中提出国家的分类问题时 , 按 统治者是一个 、多个和很多 , 探讨了哪一种政体是最好的 问题 。其结论是 : 最好的国家是贵族政体或专制政体 。而 选择两种政体的哪一种则依赖于公民的品格 。所以为保证 最好的政治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 亚氏主张加强城邦公民 的道德教育 , 培养公民优良的品质 。正如他在书中提到 。 “在我们这个城邦里 , 全体公民对政治人人负责 (应该各个 都是善良) 。那么我们就得认真考虑每一个公民怎样才能成 为善人 。”〔14〕亚氏认为应根据形成善德的三个来源的内在关 系 , 在实现这三个来源的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来培养公民善 德 。他认为 , 天赋 、习惯和理性是善德形成的三大来源 。 “人们所以得成善者出于三端 。这三端为 (出生所禀的) 天 赋 , (日后养成的) 习惯 , 及 (其内在的) 理性 。”〔15〕那么 , 如何实现善德三大来源的内在和谐呢 ? 亚氏根据天赋 、习 惯和理性的各自特点 , 提出 “以理性为基调 , 对城邦公民 进行习惯训练 , 培养公民善德”的主张 。〔16〕“人类的某些 自然品质起初对社会是不发生作用的”〔17〕。但是 “积习变 更天赋 ; 人类的某些品质 , 及其成长 , 日夕熏染 , 或习于 向善 , 或惯常从恶”〔18〕。因此 , 应根据公民的天赋 , 让公民 养成和训练良好的习惯 , 培养公民良好的品德 。除了重视 习惯训练在公民优良品质培养的作用外 , 亚氏还注重理性 的作用 。他认为 “理性尤应是三者中的基调 ……三者之间 要是不和谐 , 宁可违背天赋和习惯 , 而依从理性 , 把理性 当作行为的准则”〔19〕。“公民可以由习惯训练 , 养成一部分 才德 , 另一部分则有赖于理性方面的启导 。”〔20〕这说明亚氏 主张从城邦公民的天赋出发 , 以人的理性为基调 , 对公民 的良好习惯进行训练 , 培养公民的良好品德 , 以建立优良 城邦 、实现公民的优良生活 。
首先必须明确公正是建立优良城邦的秩序基础 。公正 的问题关系到公民的优良生活和城邦的公共利益 。为了更 好的证明这一点笔者将说明城邦与公正的关系 。在此可以 理解为公正在城邦中的地位问题 。公正在城邦中的地位是 由公正对于城邦的目的的价值决定的 。亚里士多德对于什 么是城邦的目的在很多地方有论述 , 并且有时使用的概念 也不相同 。尽管如此 , 城邦的目的就是一个 , 即追求优良 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给城邦下定义时就说 : “城邦是若干家 庭和种族结合成的保障优良生活的共同体 , 以完美的 、自 足的生活为目标 。”〔24〕城邦维系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得更加 美好 , 对此可以从城邦的发生学上得到澄清 。亚公认为城 邦是由多个村落结合成的共同体 ; 村落是由多个家庭联合 而成的 。人们是为了满足比日常生活更多的需要 , 联合起 来建立村落 ; 而为了生活得美好 , 数个村落就联合起来组 成城邦 。固然家庭比村落更具有齐一性 , 村落比城邦更加 一体化 ,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 , 城邦比村落更自足 , 村落比 家庭更自足 。也就是说在这三种共同体中 , 城邦包含了家 庭与村落两大共同体 , 城邦追求的善是最高的善 。城邦以 优良生活为至上的目的 , 当亚里士多德说城邦以优良生活 为维系的目的时 , 他指的是全体公民的优良生活 , 而不是 部分公民或非公民的优良生活 。这点对于弄清公正与城邦 的关系至关重要 。如果整个城邦的全体或大多数或某些人 没有享受到幸福 , 整个城邦就不可能有幸福 。由此我们可 以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邦的一些共同要素 : 城邦由有限数 量的公民组成 , 公民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 他们生活在 同一个空间之内 , 追求优良生活的同一目的 。这样的城邦 就是古希腊人生活的理想共同体 。对于城邦共同体来说 , 公正秩序具有首要的意义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法治主义 者 , 法律就是城邦的公正秩序 。这正是他把守法作为公正 的基本意思 , 并把守法作为整体的公正的原因所在 。公正 是城邦的第一德性 , 这不仅是因为公正是最完满的德性 , 是造就德性的灵魂秩序 , 还因为不公正对公民和城邦的致 命破坏 。被武装起来的非正义对城邦的祸害是不可估量的 , 以至于城邦往往因不公正而遭遇覆灭 。
其次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以伦理为最终目的 。虽 然古希腊世界中的政治与伦理问题混淆在一起 , 但二者还 是有界定上的分别 : 政治界定的是 “外在”领域 , 而伦理 界定的则是 “内在”领域 。按照亚里士多德体系所惯用的 目的论观点而言 , 一个国家或城邦的意义和实质就是其拥 有者所需要的目的 , 目的必须是内在的东西 , 而对于拥有 者 ———公民而言 , 理性生活和道德行为才是内在的 , 因此 只有它们才构成最终的目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亚里士 多德护持的是 “善”, 是伦理 。亚里士多德正是将伦理视为 目的 , 才决定了他更多地强调的是内在素养 (即德性) 的 提升 , 政治固然重要 , 但是若没有道德目的 , 一个国家就 变成一种 “乌合”人群的纯粹的联盟 , 法律就变成纯粹的 约定和防止非正义的手段 , 但不会有任何积极的力量造就 人类的善 。政治本身需要一个道德目的 。
天府新论 2007 年第 3 期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 “至善”①
石荔菠
[摘要 ]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最高 目的应该是至善 , 至善即最高的善 , 所指的是幸福 。为了达到至善这个伦理目标 , 亚里士多 德对作为他政治学的研究主体的公民和城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 公民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质 , 过着有德性的生活 ; 城邦要建立公正的秩序 , 按照中道原则选择实施法治和多数人统治 的政体 。在他看来 , 公民和城邦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 政治学的最高目的才能实现 。
(一)
政治学和伦理学都是关于人可以实践 、可以获得善的 研究的学科 。柏拉图的政治学说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学 , 是 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偷渡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正相反 , 他通过批判其师柏拉图而回归到苏格拉底的立场 , 换言之 , 与柏拉图相比 ,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维更接近于苏格拉底 道德优先的原则 。苏格拉底思想中政治与 (伦理) 美德相 冲突的地方很多 , 他选择的目的是伦理 。而对于这一点的 忠实继承 , 可以首推亚里士多德 。
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 对于政治和伦理的强调是十 分明显的 , 比如在对于优良城邦的界定上 , 亚里士多德认 为 “凡能成善而邀福的城邦必然是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城 邦”〔2〕, “政治的目的是最高的目的 , 它的主要关心所在 , 是把优秀的品质赋予一定种类的公民 , 使他们成为行为美 好的人”〔3〕等等 。这种强调 , 实际上是在论证这样一个主 题 : 优良的政体等于最幸福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 , 亚里
实现政治上的至善 , 仅仅只谈公民当然是不够的 , 而 且公民的优良生活按照亚氏的说法也必须要在城邦中才能 实现 。亚里士多德说 “全人类的目的显然在于优良生活或 快乐 。”〔21〕那如何实现人类的优良生活呢 ? 他认为 , 人类优 良生活的实现首先在于建立最为优良的城邦 。因为 “治理 最为优良的城 邦 , 才 有 获 致 幸 福 的 最 大 希 望”〔22〕。那 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