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彪杨向东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6期
摘要:目的观察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 年3月~ 9月60例肛肠疾病术后切口久未愈合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 30 例,试验组 30 例给予白砂糖换药,并与 30 例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白砂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收敛效果,能明显改善创面肉芽生长程度,加快创面愈合。
关键词:白砂糖;肛肠疾病;慢性难愈合伤口;换药;湿性愈合
慢性伤口是指愈合时限延长、不能正常自愈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伤口[1]。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甚至痔等肛肠疾病在手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伤口愈合到一定程度后伤口愈合缓慢;或伤口不愈合,需用刮匙搔刮使肉芽新鲜以促进伤口生长愈合等情况。这类伤口多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给医生带来很大的压力。2015 年3月~9月,我们对60 例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应用白砂糖进行创面换药,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2015年 3月~9月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行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痔手术后形成慢性伤口的住院病例,所有病例均无合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伤口愈合的疾病。其中肛瘘手术23例,肛周脓肿手术21例,肛裂手术14例,痔手术2例,不同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创面的大小、切口数目细分成组,各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41.3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3岁,平均40.6岁。术后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0.6g,1次/d,连用3~5d预防感染。术后常规将创口充分暴露,便后生理盐水冲洗,用 0.5%碘伏溶液清洗伤口,并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局部用双氧水冲洗,再用黄连油纱条湿敷引流,伤口红肿有分泌物流出者取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以上伤口均换药至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呈粉红色或浅红色,无脓液,且分泌物少,触之不易出血。
1.2方法
1.2.1试验组取优质洁白透明的白砂糖少许,平铺于无菌方盘内,在紫外线灯下照射消毒30min,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去切口上的分泌物,用0.5%碘伏棉球消毒完毕后,将适量白砂糖
均匀平铺于切口创面上,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若发现坏死组织或不健康的肉芽,先予以清除。对于伤口较深,且无明显分泌物者,用白砂糖填满后敷盖。每日便后换药。
1.2.2对照组除继续用黄连油纱条代替白砂糖完全填满伤口外,其余伤口处理同试验组。每日便后换药。
1.3统计方法本研究数据使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采用 t 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P
1.4疗效观察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的减少和消除情况、创面色泽及是否出血、创面换药次数、肉芽生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
2 结果
试验组肉芽生长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也比对照组快,见表1。
3 讨论
肛肠疾病术后大多为开放性创面,加之肛门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术后创面不易保持干燥、清洁,易致创面感染,创面换药较难,愈合时间较长。肛肠疾病手术切口属II类切口,以II期愈合的方式进行修复,修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纤维增殖期、上皮覆盖期,全程约11~30d。其中纤维增殖期对创面愈合有着重要作用,约需5~20d。因此,当切口从炎症期进入纤维增殖期后,如果换药处理不恰当,创口易感染,致肉芽组织老化,生长缓慢,创面愈合时间延长。
传统医学认为,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疗疮去酒毒、解盐卤毒之功效。其作为药物外敷治疗疮疡,历史悠久,首见于《唐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沙糖下》,称 "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如霜者为糖霜。虎伤人疮,水化沙塘一碗服,并涂之"[2]。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就有关于砂糖作为外用药的方剂记载,该方名为"木耳散","治溃烂诸疮,效不可言,不可轻视此方,木耳一两(焙干研末),白砂糖一两(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缚之"[3]。杨永良在《中医食疗学》中也记有白砂糖可用于水火烫伤、溃疡不敛等,单用外敷即效[4]。慢性难愈性创面,病程迁延日久,正气亏虚,生机不旺,肌肉难以复生。白砂糖性甘平归脾,脾主肉,助生肌,用于溃疡为补益之法,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治则,故能生效。
现代认为,白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是由一个果糖分子和一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双糖。白砂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能明显改善创面肉芽生长速度,加快创面愈合。本试验组运用白砂糖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难愈合性伤口换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蔗糖在创面很快变软,溶化形成糊状糖浆,覆盖于伤口表面,为伤口的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符合现代湿性愈合理论,其原理基于:①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达到自溶性清创效果;②维持伤口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相对低氧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细胞释
放多种生长因子,使血管形成加速,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③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和酶的活性,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的环境下更能快速移行;④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生成因子以及白介素-1等,这些生长因子对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既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而且也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剂;⑤降低感染的机会。概括地说,白砂糖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慢性伤口的主要机理在于:⑴粘连作用:渗出的液体有助于创面间粘连,进而消灭无效腔,有利创面肉芽的生长,且红润健康;有利于上皮细胞的移行,伤口修复加快,病程明显缩短,有效率极高;⑵抑菌、灭菌作用:白糖具有高渗性,细菌不能在高渗的环境中繁殖生长,在此环境中易发生脱水死亡,达到了抑菌和灭菌的作用,降低了局部肉芽组织的充血水肿;⑶营养作用:糖参与机体物质代谢,有利于细胞外基质中各成分的形成,可增强局部营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成纤维细胞迅速合成,加快创面愈合。另外白砂糖不会黏附在伤口,换药时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加上取材容易且价廉,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爱玲,邓云珍,等.慢性伤口护理的误区[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78-179.
[2]李时珍.本草纲目(第3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1890-1891.
[3]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47.
[4]杨永良.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118.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