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如何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作者:马小娟
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20期
【摘要】普惠金融体系是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提出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体系建设。文章从解读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内容及目标,提出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普惠金融体系;安居工程;途径;目标实现
一、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联合国“2005小额信贷国际年”,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金融领域的不平等现象,联合国提出了建立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所有社会主体特别是传统金融长期以来忽视的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相对平等的金融服务。我国是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鼓励普惠金融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5]74号),文件对我国普惠金融的概念给出了明确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并且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通常所说的普惠金融在国际上最早也是以“普惠金融体系”出现的。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一直使用的是“普惠金融”的提法,政府有关文件、包括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使用的也是“普惠金融”一词。直到2017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材料批示中才正式使用了“普惠金融体系”这一完整提法。笔者以为有必要正本清源,对“普惠金融”和“普惠金融体系”这两个概念就行区分。“普惠金融”是英语词汇financialinclusion的翻译,是指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或包容程度,意指金融普惠性或包容性。“普惠金融体系”是由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翻译而来,最早由人民银行焦瑾璞、白澄宇等研究人员引入国内。应该说,普惠金融体系是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布局普惠金融(金融体系普惠或包容程度)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里才能衡量讨论开展普惠金融问题。由此可见明确区分二者的概念,有利于消除社会各界的理解误区,普惠金融不是一种金融业务,更不是某种金融产品,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不只是金融机构的事情,也不是金融机构一家所能承担的,它在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具有协调配合和职责划分的作用。
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内容及目标
(一)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内容
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构建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三位一体”的金融体系。
一是建立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基础。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不仅涉及与“三农”“小微”关系密切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涵盖了大型国有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小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小微金融机构扎根基层,信息充分,服务灵活,业务便利,是普惠金融的“毛细血管”,与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商业银行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一方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银行业坚持主业、回归本源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创新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二是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点。金融机构将“金融弱势群体”拒之门外,银行在审慎性经营原则下出现惜贷、拒贷现象也是迫不得已,原因之一是银行和贷款者之间的信用信息不对称。完善征信体系、健全信用管理机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通过加强普惠金融的信用知识宣传,让客户认识到金融和信用的关系,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用意识,通过信用评级和公开,形成争当信用客户的风气,促进“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形成共识,最终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三是建立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保障。“普惠”并不意味着普遍降低风险要求。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企业,涉农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小微初期力量薄弱,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意义重大。为此,金融机构应根据经营环境、内部流程变化及相关监管要求,全面梳理与修订相关信贷政策及操作规范,健全业务授权机制、分级审批流程,严格审贷分离和前中后台制约制度。强化贷款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信贷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制约。同时,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认真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责任,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落实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大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和化解力度,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储、非法证券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
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