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联系当今我国社会现实,说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由于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导,以至于没有形成先进意识,所以我国政府变得腐败无能。正因为国家的落后与腐败,导致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使我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然而落后的社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寻找先进的文化,我们的意识也就随着发生了变化。所以先进文化是重要的,先进意识也是重要的,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找到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形成先进社会意识的重要方法。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让我们的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商业化的进程加快,。在当今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进程。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把亿万人民凝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地集中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焕发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各种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冲击着我们的眼界,我们的社会意识也随着发生变化,但是其根本不会脱离我们的五千年文化,而我们要发展,要壮大,要富强,那就必须充分吸收我们先进的文化知识,找到最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的集中起来,最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伟业。所以大力加强文化的建设是必须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并且发展着,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只有加强先进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让我国发展更好,让我国进步富强,让我国走向更高级。所以,加强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只有我们都了解到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们才能够更快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思维导图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1) 1.地理条件 (2) 2.生产方式 (2) 2.1.生产力 (2) 2.1.1.实体 (2) 2.1.1.1.劳动对象 (2) 2.1.1.2.劳动资料 (2) 2.1.2.智能 (3) 2.1.2.1.科技 (3) 2.2.生产关系 (3) 2.2.1.静 (3) 2.2.1.1.所有制 (3) 2.2.1.2.人与人 (3) 2.2.1.3.分配 (3) 2.2.2.动 (3) 2.2.2.1.生产 (3) 2.2.2.2.分配 (3) 2.2.2.3.交换 (3) 2.2.2.4.消费 (3) 3.人口 (3) 社会意识 (3) 低级 (3) 社会心理 (3) 高级 (3) 社会意识形式 (4)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4) 非意识形态 (4) 经济基础 (4)

参见:社会意识(区分历史唯物和微信) 1.地理条件 2.生产方式 2.1.生产力 2.1.1.实体 2.1.1.1.劳动对象 2.1.1.2.劳动资料 工具为标志

2.1.2.智能 2.1.2.1.科技 2.2.生产关系 参见:经济基础(全部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 2.2.1.静 2.2.1.1.所有制 2.2.1.2.人与人 2.2.1. 3.分配 2.2.2.动 2.2.2.1.生产 2.2.2.2.分配 2.2.2. 3.交换 2.2.2.4.消费 3.人口 社会意识 参见:社会存在(区分历史唯物和微信) 低级 社会心理 高级

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参见:经济基础(决定) 非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参见: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全部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 和平衡。(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 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 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 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 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 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 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 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 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 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 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 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 形而上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NSMC明德楼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 资料的生产方式。 ⑴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 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⑵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物质和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两个 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对应的,是历史唯物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理解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 (3)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基本观点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 2.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内容十分丰富。但这里是作为识记来处理的。因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让他们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进行讲解,就是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问题中心教学法 3.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训练相结合 【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倡导创新思想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什么叫物质?什么叫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提出课题) 讲授新课,启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请阅读教材P36,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 江苏省张家港市是1962年从邻近两个县各划去一部分组建而成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被称为“苏南的西伯利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这个原来在苏州市所有县城中倒数第一的小镇,一跃成为全苏州的排头兵和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 哲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虽然哲学部分的知识点不算最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特别是在材料分析题里,知识点弄错了就会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因此对于政治知识点,2017考研的研苞一定要扎实掌握,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真题链接】(2015.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实,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案

课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识记: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含义;理解: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②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比较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学习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②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2、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 导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l)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指人们的物质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自然环境:指一个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这里包括气候(如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并存)、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位置等。 人口因素:构成社会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质量(文化程度,身体素质等)、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有这些,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内容,称之为社会存在。 (以上三个方面可采取提问式,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经济知识迁移到哲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如: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二者关系如何呢?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问是辩证统一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一观点可表述为: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 第一,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四考点49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试真题)新人教版

考点49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2016·课标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B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 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重视情报工作,掌握敌情变化,体现了①;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观点错误;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体现了利用战争的规律,③正确;主观能动性不能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④观点错误。 2.(2015·广东文综,33,4分)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C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人的主观意识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符合题意。 3.(2015·江苏单科,31,2分)“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 D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鱼本应该生活在海洋里,鸟本应该翱翔在天空中。如果鱼迷恋天空,鸟痴情海洋,这是从主观出发、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题意旨在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题目: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坚持和发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及相对独立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键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建设的定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其中,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当然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同时会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起到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由某些名人或伟人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所决定定的;当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环境。 在人民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也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必须符合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从外延上看,社会意识是总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中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广义地理解,社会意识还包括依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建立起来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等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适应。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1、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活与哲学》十一课第一框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编写人: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丁芳张瑞江 2011-11-1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我们身边的事物,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2)在对社会现象评论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分析、探究、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课前预习案】 一、新知导学 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请试着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2.欣赏课本87页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请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神长得像中国人,而西方的耶稣长得像西方人? 3.有人认为,有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会立刻带来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请结合课本88页有关 内容进行分析。

4.请尝试着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你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二、请你判断 1.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4.一般说来,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三、我的困惑 同学们,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1) (2) (3) 【课堂探究案】 一、成果展示资源共享 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探究活动(一)不同的学习动机 关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来自专业技术者、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下岗职工和农民家庭的家长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家长1:“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个稳定的职业。” 家长2:“要努力拼搏,千方百计考名校,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家长3:“要发奋读书,考上大学才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才能有好的生活。” 家长4:“要认真学习,尤其要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更多选择。” 家长5:“要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找准专业,将来找一个专业对口工作。”

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性学习报告 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指导老师:黎宇 组长:陈佳宏(临床3,1410150333) 成员:王玥(临床3,1410150351) 覃玉丹(临床3,1410150350) 陆阳阳(临床3,1410150325) 罗南宁(临床3,1410150321) 袁兴(临床3,1410150322) 马妹兰(临床3,1410150317) 文倩倩(临床3,1410150319) 何鹏飞(临床3,1410150318) 张兴树(临床3,1410150307) 2016年6月16日

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关 于医患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要]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任何社会意识不会凭空出现,只能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因而它必然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是最优化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最大化地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 [关键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医患关系 意识就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由于人与人的差异,感觉能力不一样,思维能力不一样,即使处在同一个环境中,人们的意识也不一样。存在决定意识,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意识更不一样。人的个性特点的根本就在于个人意识,意识指导人的行为。而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并且发展着,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此外,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只有加强先进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只有拥有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让我国发展更好,让我国进步富强,让我国走向更高级。[ 2 ]所以,加强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只有我们都了解到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们才能够更快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然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区别于物的最大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认识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人们认识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因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

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课稿(活动创新型) - 副本

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开放思考五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设计。 一、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高一摸索,大部分学生已经高中学习有了良好的适应。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大部分主动思考和参与,抽象和归纳能力初步形成。但由于阅历尚浅和哲学本身比较深奥,在探究的衔接上还需要教师的理论或者实例支撑,在达成教学目标上业需要及时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1、本框题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而本框题主要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它与前一框题物质决定意识共同构成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高考重点考点。第二本框还在阐明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理解了本框题对后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学习也有拐杖式的帮助。所以本框起着奠定基础、总结升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意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分析总结意识的能动作用,调动公共参与; (3)通过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来增强学生对自身以及国家的政治认同; (4)通过案例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尊重实际、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 3、教材重点、难点 依据学情和教材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特点、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分析 围绕本框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本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我选用如下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趋势,我主要用支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在把本框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形成观点。 在学法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本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初衷,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来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设计 我的课堂设计有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升华运用五个环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 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运用对比法、故事启迪和典型事例相结合 教俱: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总结,导入新课: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关系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并思考问题。贾府上的焦大为什么不爱林妹妹? 多媒体展示:电影《红楼梦》片段…… 林黛玉:才貌双全,姿色出从,才气过人。王熙凤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如此美人怎不招人喜爱! 焦大何许人也?他是宁国府的老家人,几次跟随宁国公出征,曾救过主子的命。凭着这份功劳,宁国府的人对他都另眼看待,谁也不敢难为他。他依老卖老,一味地喝酒,喝醉了又无人不骂,不顾体面。 鲁迅所根据的一个千金小姐当然不会委身于一个目不识丁,只配牵马听差的仆人。因为二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犹如天地相隔,其志趣水火不容,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爱情。焦大不爱林妹妹一事,说明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之间的情感,人们的审美观念等等,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呢? 多媒体展示: 一、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什么是社会存在 所谓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什么是社会意识 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区别一下意识与社会意识,两者范围不同。 由学生做两道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第一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意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问题,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合理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并从中成长。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对我们工作,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才能自主、快乐的工作、学习,当我们面对困境之时,让我们面向太阳,积极乐观地生活,迎着阻碍,坚韧勇敢地成长。 关键词意识能动性,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在《赶考》故事中,同是秀才的二个梦,算命先生、客店老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梦,这主要是算命先生、客店老板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不同而造成的,算命先生解梦是用消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高墙上种菜是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应放弃考试.客店老板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墙上种菜是“高种”,“种”与“中”同音;戴斗笠打伞是说明有备无患,“打伞”是“举”;联系两个梦是“中举”;应积极考试。对于同一件事情,悲观的人对它的解释总是悲观的,而乐观的人总能总能对之作出乐观的解释。人生在世,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重要,这不仅是客店老板得出建设性结论的,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在人生的航程上,有顺风、逆风。面对逆风,消极、悲观者抱怨风,乐观、空想者希望风向改变,积极、现实者则调整风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问题,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合理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并从中成长。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意识有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无论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 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定胜天”, 都包涵着深刻的意识能动性观念。它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西方强势主流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碰撞,互相交融。随着全球化①、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到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②,中国迈向世界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西方强势文化不断冲击的困扰。尤其到了今天,韩流、日本漫画、好莱坞大片、奢侈品的不断涌入,一再冲击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新世纪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底线。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而目前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尽管不是完全对等,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物质文明需要建设,而精神文明更是要重在建设。随着计划经济的夭折,自由的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不断蓬勃发展,社会上许多人包括我们的某些领导普遍认为“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也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以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思想,也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最后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做口号、标语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开篇提到“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一样,对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乃至物质文明的建设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正是来源于先进的文化建设,具体到社会主义,就是依赖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之中蕴涵着我们的先辈乃至全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如我国历史上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史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是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考点2价值观 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人皆有之。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轻松学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学法指导 1.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已学知识来理解本框的概念和原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归根到底属于物质范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精神方面,归根到底属于意识范畴。社会存在与物质、社会意识与意识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观上的体现。 2.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具体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入手,进而总结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加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 3.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名词、新观念、新理论,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影响,从而加深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 4.以下为大家提供本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基本概念 (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包括三项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一个国家的国土大小,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二是“人口因素”,它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如,一个

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员的职业构成,人口的分布,等等。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社会意识包括的内容更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只是需要说明一个问题: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阶级性,如政治法律思想、艺术观点、道德、哲学、许多社会科学。另一类社会意识则没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某些社会科学。本课所说的价值观;属于前一类社会意识。明白了这个观点,就能比较清晰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基本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适应,并为其服务。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总之,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从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

从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统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产主义。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必须依靠先进文化的发展,了解意识与社会意识,从而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意识作为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同时,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平衡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进行的,他们之间存在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的重大措施,能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使其领先于我国的社会存在,从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如果忽略先进文化的建设,社会存在领先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将成为人们思想的桎梏,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从另一方面讲,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的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打大小、时间久暂,同他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政府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意识水平,将先进社会意识转化为社会实践,从而使社会获得进步。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之中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举凡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先进文化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在当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和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 本课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第五课内容的引申,又为第七课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课教学的成效又关系到第八课教学的成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准确的价值选择。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中国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理解。自觉树立准确社会意识,克服错误意识,自觉实现中国梦。 具体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 (1)社会存有 (2)社会意识 理解: 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使用: 使用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国梦问题。 2..水平目标 提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水平和思辩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加深对科学发展观、中国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理解。自觉树立准确社会意识,克服错误意识,自觉实现中国梦。 教学重点 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复习提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3.哪些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从学过的第一课和第五课中引出新课,引导学生注意本课和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关系和联系) 导入新课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理解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为最重要,而要准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准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准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准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共同探讨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