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申请表
申请级别:□国家□北京市■学校项目名称: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负责人:所在学院: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填表时间: XX-10-26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制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注意事项
1. 2. 3.
填写申请级别时,将“□”替换为“■”,或手写打“√”;项目负责人应为本科生,鼓励跨年级、跨学科组成项目组;项目成员(含负责人)不超过5人,成员中至少有一名非四年级的学生,每名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同时参加多个项目; 4.
申报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应明确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5.
经费预算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申请,最终以专家委员会批准的额度执行; 6.
项目周期统一为一年。

负责人情况
项目基本信息
-1-
-2-
-3-
篇二:量子点总结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

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

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

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

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

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

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

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
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

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

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

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

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

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

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
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

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可制备量子点的种类多、改进纳米颗粒性能的方法多及所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其粒径分布可用多种手段控制,因而成为目前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

2.1 单核量子点的制备1993 年,Murray 等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为反应前驱物,在高温有机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合成了量子产率约为10%、单分散(± 5%)的CdSe 量子点。

他们采用TOPO 作为有机配位溶剂,用Cd(CH3)2 和TOP-Se 作为反应前驱物,依次将其注入到剧烈搅拌的350℃TOPO 溶液中,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CdSe 纳米颗粒晶核,然后迅速降温至240℃以阻止CdSe 纳米颗粒继续成核,随后升温到260~280℃并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其吸收光谱监测晶体的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要的尺寸时,将反应液冷却至60℃。

加入丁醇防止TOPO 凝固,随后加入过量的甲醇,由于CdSe 纳米颗粒不溶于甲醇,通过离心便可得到CdSe 纳米颗粒。

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将粒径控制在2.4~13nm 之间,且表面的TOPO 可以用吡啶、呋喃等代替。

此后,Peng 等又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 ,将两组体积不同,配比一定的Cd (CH3) 2、 Se、TOP 的混合溶液先后快速注入高温 TOPO 中的方法制得了棒状的 CdSe量子点,从而扩展了该合成方法对量子点纳米晶粒形状的控制。

利用这种
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因此量子产率较低。

由于Te 更容易被氧化,所以制备高质量的CdTe 要比制备CdSe,CdS 难得多。

XX 年,Dmitri.V 等用DDA(十二胺)代替TOPO作反应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65%,且窄的发射光谱覆盖红色和绿色光区。

为了更好的理解CdTe 量子点的成长机理,XX 年,Sanser[17]报导了同样用DDA(十二胺)和TOP 的混合溶液作前体,分别在145℃,165℃,和180℃下制备的CdTe 的尺寸依次为2.4nm,2.7nm,2.9nm。

实验中发现,反应温度越高,量子点成长速度越快,量子产率越高,量子点发光寿命越长。

因为有机隔,有机锌等试剂本身剧毒,在常温下不稳定,易燃易爆,所以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当把有机隔注入高温TOPO 时,会产生金属沉淀,还有就是有机隔的价格昂贵,这些缺点限制了有机金属法的应用和进展,需要找到有机隔的替代品。

XX 年,Peng[18]等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选用CdO 代替Cd(CH3)2 作为Cd 的前体,选用 HPA(己基膦酸)和 TDPA(十四烷基膦酸)作为强配体,在纯度为90 %的 TOPO 中一步合成出了高质量的 CdS、CdSe、CdTe 量子点。

由于不采用有机镉作为原料,反应不需要在严格的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温度较低(250~300℃),反应温和,成核速度慢(几十秒),增强了实验的再现性,大大地简化了制备工艺,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随后,Qu[19]等继续用CdO 代替有机隔加入到TOPO-HAD(十六胺)中混合体系中制备CdSe,实验表明,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等和反应初加入Cd 前体和Se 前体的摩尔质量比密切相关,当Se 前体过量Cd 前体5~10 倍时,所得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在室温下可达85%,对应半峰宽仅23nm,并可稳定保存数月。

接着,Qu 等[20]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前体/溶剂/配体组合对制备量子点的影响,合成出粒径1.5~25nm 的CdSe 量子点。

研究表明选用Cd(Ac)2 与脂肪酸这一前体/溶剂组合,因其反应速度快,适合合成粒径大的CdSe 量子点。

后来,量子点的合成工艺又有了新的改进,一些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试剂逐渐被采用,代替常用的TOPO,TOP 等有机试剂。

例如油酸作配体,ODE(十八碳烯)代替TOPO 作高温反应溶剂。

XX 年,Yu 等首次用油酸和ODE(十八碳烯)分别作配体和非配位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S 量子点。

同样这种方法也应用到合成其它量子点上,包括ZnSe。

XX 年,Li 等利用 Zn 的脂肪酸盐硬脂酸锌作为Zn 前体在ODE 中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ZnS 和 ZnSe 量子点,量子产率高到50%,半峰宽只有14nm。

但是试验中,仍然用到TOPO溶解Se 粉,没有真正实现替代有机溶剂。

近年来,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长烷基链烷烃-液体石蜡,橄榄油作溶剂的报道,与TOPO及ODE 等有机溶剂相比,液体石蜡和橄榄油价格更低廉。

XX 年,Sapra 等利用橄榄油同时作
为溶剂和配体 ,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CdSe 纳米晶粒,合成量子点尺寸在2.3~6.0nm,所对应的光谱范围485~640 nm,但是量子产率偏低,只有10 %~15 %。

XX 年,Dai等同样用橄榄油同时作为溶剂和配体合成高度分散的ZnSe 纳米晶体和纳米花,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不需除氧操作,所用试剂绿色环保,重现性好,他们不仅报导了一种新颖的ZnSe纳米花合成方法并且提出了纳米花合成的机理。

XX 年,唐等采用液体石蜡作为 Se 的溶剂,油酸作为配体,溶解 CdO 形成 Cd 前体溶液。

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Se 可溶于高温液体石蜡( > 220℃)中形成 Se 前体溶液,将 Cd 前体溶液快速注入到 Se 前体溶液中反应 ,制得了 CdS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以达到60%。

利用这种合成方法,邢等[26]合成了高质量的 CdTe 量子点,利用这种方法制得的 CdTe 量子点均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粒径范围为3~7 nm,最大发射波长在570~720 nm 范围内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到65%,重要的是发现量子点在15~6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同年他们成功地将这种油溶性 CdSe 量子点通过溶胀的方法包入多孔聚苯乙烯微球中形成性能优异的水溶性荧光微球[27]。

此外,XX 年,Liao等采用液体石蜡作溶剂,油酸作反应媒介在较低温度170℃时制得高度单分散的CdSe 量子点,但是量子产率较低。

2.2 核壳式量子点量子点荧光的产生,是由于吸收激发
光以后,产生电荷载体的重组。

如果制备的量子点有大量的缺陷,就会发生电荷载体的无辐射重组,严重影响量子产率;如果缺陷仅位于粒子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改善这些缺陷。

因此人们想到用长链烷烃作表面活化剂,提高量子产率,但是有机配体很难同时钝化量子点表面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无机材料来说,不仅可消除表面阴阳离子,而且产生新的纳米晶体[29]。

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性质确实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别是在在半导体量子点核上外延生长另一种晶格匹配、宽带隙的壳材料对于半导体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这样,当光作用到量子点时形成的电子和空穴就会被限域于核材料内部,从而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同时抗光氧化能力、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显着提高。

1995 年,Hines 等[38]以Zn (CH3 ) 2 (二甲基锌)和 (TMS) 2S(六甲基二硅硫烷)作为 Zn前体和 S 前体,用有机金属法制备出了CdSe/Zn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

包覆层ZnS 消除了原子表面的悬挂键,减小了量子点发生团聚的可能,使其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可以达到50%。

1996 年,Bawendi 等[39]又利用 ZnEt2 (二乙基锌)和(TMS) 2S 作为Zn 前体和 S 前体,在 CdSe 的表面包覆了 ZnS,有效的限制了载流子,可以将 CdSe 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提高到40~50%左右。

尽管当时大家的研究集中在ZnS 包裹的CdSe 量
子点上,由于CdSe 与ZnS 晶格失配度较大(≈12%),因此造成在量子点表面形成新的缺陷,使调高量子产率程度有限。

但是壳材料CdS (≈3.9%),ZnSe (≈6.3%)与CdSe 核的晶格失配度相对较小,而且ZnSe 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在从蓝光到紫外光的短波范围,因此它在电子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不少科研人员的注意。

在有机金属法合成技术改进后,XX 年,Reissue 等首先用CdO 作前体,用HAD-TOPO 作配体一锅法制备了CdSe 量子点,后以硬脂酸锌作Se 源,在CdSe 量子点表面包覆了一层ZnSe,合成了CdSe/ZnSe。

量子产率提高至60~85%。

XX 年 ,Mekis 等[41]以Cd (Ac) 2 为Cd 前体,首先在HAD-TOPO-TDPA 混合体系中合成出CdSe 量子点,然后在140℃下,利用在 CdSe 量子点溶液的上方通入 H2S 气体的方法,合成出 CdSe/Cd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

表面包覆了 CdS和 ZnSe 层后的 CdSe量子点具有窄的半峰宽(fwhm≈27~35 nm) 量子产率高达50~85%。

由于壳核材料之间带宽差异较小,量子点稳定性不强,容易被氧化。

XX年,alapin等合成壳核式量子点稳定性有所提高。

但是用到有机锌作为包壳原料 ,因此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2.3 多元混晶量子点的制备在 XX-XX 年间,Bailey 等以 Se-TOP 和 Te-TOP 作为 Se、Te 前体,将一定比例的Se、Te 混合前体溶液在300℃下注入到 CdO 在高温下溶解
在 TOPO-HDA 混合体系中形成的 Cd 前体溶液中的方法合成了CdSeTe 三元量子点,通过调节Se 与Te 的比例合成获得 CdSeTe 三元量子点的最大发射波长可以达到850nm,量子产率为 20~60 %,使得Ⅱ-Ⅵ族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不再局限于可见光的范围内,而达到了近红外区,这种量子点更有利于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三元量子点不再需要通过尺寸来调整发光光谱范围了,只需要调节前体浓度即可。

这样使操作更容易控制,更加人性化。

然而所得CdSeTe 量子点的分散性较差,半峰宽较大。

XX 年,Jiang 等[44]在 TOPO 中合成的 CdSeTe 量子点的表面包覆了 CdS 层,克服了表面氧化,合成的核壳结构三元量子点的不仅实现了发射光谱在600~850nm 而且半峰宽都小于50nm ,量子产率则提高到30%以上。

由于制备原料中用到剧毒二甲基镉作隔前体,操作复杂。

XX 年,Thmas 等[45]用改进后的高温热解法,即采用CdO 和ZnO 代替有机有毒前体,在TOPO-ODE-Oleic oil 混合体系中合成高质量的CdTeSe/CdZnS 壳核式混晶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700~800nm,量子产率提高到50%,丰富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家族。

多元量子点的另一个分支即掺入式量子点也在不断发展中,和普通发光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和无机磷粉等相比,量子点具有明显的优点: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具有可调谐的宽的吸收光谱,零扩散,抗光漂白性等,掺入式量子点不
仅保留了以上优点,而且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解决了普通量子点自猝灭的问题。

这种较宽的斯托克斯位移是由于在类似原子发射的状态下,和母体量子点的吸收带隙相比掺杂物的发射带隙较窄所致。

当然,掺入式量子点的研究也不是新鲜话题了,自1994 年以来有不少报道。

1994 年,Bhargava等首次报道了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ZnS量子点,所制备量子点的尺寸从3.5~7.5nm 可调,量子产率为18 %。

实验还发现,量子产率随量子点尺寸减小而增大。

1996 年,Kelly 等[48]继续研究了掺入Mn 的ZnS 量子点,发现Mn 的掺入位置与量子点的光学性质有关。

1998 年,Join 等用有机金属法合成掺入Er 的纳米硅材料。

1999年,Fredericv 等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CdSe。

XX 年,Norris 等合成掺杂Mn 的ZnSe,常温下量子产率达22%,而且证实了Mn 存在于ZnSe 内部。

之后又有一些此类研究,以上掺入式量子点都是通过传统方法合成的,基于掺入离子和母体离子竞争反应所得,不易控制及优化量子点性质。

通过观察以上合成的掺入式量子点的荧光发光光谱发现,混有一部分未掺入的离子发光。

XX 年,Yang 等报道了一种新式合成方法制备了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合成步骤如下:
(1)核结构CdS 的合成
(2)MnS 在CdS 表面生长
(3)ZnS 的生长。

这种方法使得Mn 的掺入位置和掺入浓度得到精确控制,并且实验表明发光性质和Mn 的掺入位置密切相关,当Mn 掺入在ZnS 壳中,量子产量最高,在常温下可达56%,是之前合成最好记录的2 倍。

XX 年,Narayan 等采用上述方法合成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565~610 nm,最终量子产率50%。

更重要的是所合成量子点不含Cd 等有毒离子而且在300℃的高温下依然稳定。

XX 年,他们[59]将所合成的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应用于生物领域。

经过MPA 的表面离子交换,MPA 中的巯基和羧基使量子点具有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在外界大气相通连续光照的情况下,亦可稳定存在25 天。

和生物大分子结合后量子产率为达40%。

这种无镉,稳定,高量子产率及小尺寸的水溶性量子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荧光探针。

XX 年,Yang[60]又对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的机理进行研究。

发现掺杂物Mn 的量子产率和量子点的尺寸,形状和核晶形无关,而和三个动态过程有关:(1)掺入物的吸附;(2)掺入物的替换; (3)核晶格的生长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掺杂物的化学组成和核生长的前体来控制掺入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量子点有机制备的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是合成方法上的改革,使用一些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试剂代替高毒,昂贵的试剂。

例如油酸,液体石
蜡的使用代替TOPO,TOP 等。

其二是合成量子点结构上的变化。

从最初的单核结构量子点,到核壳式结构量子点,再到近来合成比较热门的混晶多元量子点。

混晶多元量子点的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学性能,通过改变组成比例不用改变量子点尺寸来实现发光光谱的调节获得覆盖近红外以及整个可见光区光谱,这是二元量子点无法实现的。

在操作过程中,改变前体的组成比例往往比调节尺寸更容易控制而且精确度更高。

3 在水相体系中合成虽然有机相中制备的量子点具有尺寸分布范围窄,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但是因为其是油溶性的,与生物环境不相容,不能直接用于生物体系,经过水溶性基团修饰转移到水相中,量子产率降低,甚至发生完全荧光猝灭现象。

这是因为水是强极性溶剂,能够诱导量子点相关的各种平衡,使量子点表面很难在水相体系中钝化;水相合成量子点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成本低、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很容易引入各种官能团分子,因而近年来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3.1 水溶液中利用各种稳定剂直接合成量子点水溶性量子点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
生物荧光探针。

目前,多利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作为稳定剂直接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

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对量子点的稳定性及功能化起重要作用,不同稳定剂
使量子点具有不同表面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的发光效率。

选择带有适当官能团的稳定剂,对于控制量子点的表面电荷及其他表面特征极为重要,尤其当需要水溶性量子点作荧光标记时,稳定剂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3.1.1 巯基类稳定剂自从 1993 年Tijana Rajh 第一次报道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巯基甘油包覆的 CdTe 纳米晶以来,人们在设计合成用巯基小分子作稳定剂的水溶性量子点的技术水平逐步完善,所得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描述如下:选用离子型前驱体,阳离子为 Zn2+、Cd2+或 Hg2+;阴离子为 Se2-或 Te2-;配体选用多官能团巯基小分子,如巯基乙醇、TGA(巯基乙酸)、巯基乙胺、GSH(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介质为水。

通过回流前驱体混合溶液使纳米晶逐渐成核并生长。

巯基水相合成有诸多优点,以水为介质,以普通盐为反应前体,既绿色环保又成本低廉;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一般实验室都能制备,而且可以进行放大反应;无需进一步的表面亲水修饰即可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研究;量子点表面的多官能团配体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复合与组装。

但该方法也有明显缺点,如发光效率较低;荧光半峰宽(60~100 nm)较宽;制备红色荧光纳米晶的消耗时间过长,形成量子点稳定性不够等。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人们在合成过程中进行优化,量子产率有所提高,稳定性有所加强。

XX 年, Guo 等[66]人用改进的方法合成
TGA 包裹的高质量CdTe 量子点。

通过优化了配体与镉比例,改变了镉单体存在形式,当TGA/Cd2+的比例为1.2 时,将TGA 稳定的 CdTe 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 50%。

A. Eychmüller 等[67]通过计算证明单巯基镉形式的单体对纳米晶的发光最有利。

利用类似方法,A. L. Rogach 等[97]人不仅使巯基甘油稳定的 CdTe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 25%,而且合成TGA 包覆的CdTe 最高量子产率可达60%。

XX 年,Li 等[68]人系统的研究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 量子点反应条件,实验中得到,Cd前体溶液的PH 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PH 值等于8.0 时,量子产率达到40~67%。

XPS 和 XRD 的表征结果说明量子点表面形成的Cd-MPA 复合物,不仅减少了表面缺陷而且形成了空间障碍阻止量子点生长。

Zhao 等[69]人研究了前驱体中 Cd/Te 比例对 CdTe 纳米晶发光的影响,发现 Cd/Te 比例越高纳米晶的表面修饰越好。

XX 年,Chen 等[70]人直接在水相中合成半胱氨稳定的CdTe 量子点,不同之处在于,用半胱胺作保护剂的量子点合成后无需加热即可发出较强荧光。

同年,Jiang 等[71]用GSH 作稳定剂合成CdS 量子点,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量子产率提高至36 %。

近来,Yang 等
[72]用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GSH : Cysteine =1:3)作保护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这是首次使用混合保护剂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一方面,两者都含有氨基和羧基,
水溶性好;其次两者之间亦能形成氢键,能够阻止量子点表面巯基的扩散;再者就是半胱氨酸链长较短,反应速度快,能够更好的钝化表面缺陷。

最终使合成量子点的量子产率达70%以上,这是目前不经后处理的水相合成量子点的最高量子产率。

除了优化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外,研究者们还发展了很多制备量子点的新技术。

其中包括水热法和辅助微波法等。

水热法是无机合成和晶体制备相结合的方法。

它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如高压反应釜)中,以水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水加热到超临界温度或接近超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内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方法[73]。

水热法继承和发展了水相法的全部优点,克服了水相法的高温回流温度不能超过100℃的缺点。

由于合成温度的提高,使得量子点的制备周期明显缩短,因成核与生长过程的分开,量子点表面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显着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

所以,目前水热法己经成为直接用做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主要合成方法。

水热法制备量子点是将水相合成量子点的原溶液,再放入密闭的聚四氟乙烯硝化罐中,加热量子点溶液到160℃或180℃,可有效地减少量子点表面缺陷,提高发光效率。

水热法
篇三: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04
报告人:马春平(学号:20)
实验成员:马春平龙雅楠白雅丽吴立芸马振悦田云剑
指导教师:许世超
日期:
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量子点背景知识介绍
量子点材料是指在材料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要比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小,电子在三个方向上都不能自由运动,能量在三个方向上都是量子化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量子点就引起了物理学家、化学家、电子工程学家的广泛关注。

但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光电研究方面。

后来,人们开始对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但是单独的量子点颗粒易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荧光量子产率很低,如果以其为核心,用另一种半导体材料包覆形成核壳结构后,如CdSe/ZnS,可将量子产率提高到约50%甚至更高,并在消光系数上有数倍的增加,因而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十分有利于信号的检测。

Chan W C W等[1]证明,通过修饰量子点的表面结构,可使量子点不仅具有水溶性,而且可以与生物分子相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