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赫一一“大海”音乐巨人
摘要
巴赫是近代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人们尊称巴赫为“德国音乐之父”。本文主要介绍其生平经历、作品特点、对音乐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所写的世俗音乐作品中,也表现了德国市民阶层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巴赫在德国民族处在灾难和分裂的状态中奠立了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石,开创了德国古典音乐的纪元。
关键词:巴赫、音乐作品、德国
引言
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他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其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巴赫的生平可分为魏玛时期、柯登时期、莱比锡时期。他一共有两位妻子,共为他生育了20个孩子,其中有10人长大成人。巴赫是近代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没有巴赫,现代音乐的发展将可能迟缓很多年。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几乎包含除歌剧以外的所有领域。
1生平简介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
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2.作品特色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
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3.人生经历
生活时代特点
当时欧洲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并直接导致德国产生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创造众赞歌这种音乐体裁。众赞歌的旋律采用民间曲调;歌词用德语代替拉丁语,打破了天主教会对宗教音乐的垄断;增强德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因此富于人文精神。众赞歌后来成为巴赫创作音乐的源泉,在他所写的宗教音乐作品中,有3/5以上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着重表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平民思想。而在他所写的世俗音乐作品中,也表现了德国市民阶层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
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3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4.家庭婚姻
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巴赫的子女共有十人长大成人,其中有不少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
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
5.音乐影响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6.地位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几乎包含除歌剧以外的所有领域。巴赫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结语
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人们尊称巴赫为“德国音乐之父”。
[1] 陈丽红.巴赫音乐的人文探究[D].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2006.
[2] 张帆.塞巴斯蒂安·巴赫生平简介及作品创作特点[J].才智,2010(1):46-52.
[3]王凤岐,翟学文.巴赫的生平与创作特征 [J].钢琴艺术,2000(1):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