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红色料在低温无铅釉中的发色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1No.2(Serial No.173)FOSHAN CERAMICS
1引言
硅酸锆包裹型镉硒红色料(结构式为Cd(S x-Se1-x)-ZrSiO4,以下简称包裹红色料),以其颜色鲜艳、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适用性,在陶瓷装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外生产包裹红色料的厂家众多,其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实验表明,包裹红色料对基础釉要求严格,在艺术瓷、建筑卫生陶瓷领域应用较多,且多用含铅的铅硼熔块釉。包裹红色料在日用瓷尤其是高档瓷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无铅熔块釉为基础釉,以高档日用瓷素烧坯为坯体,对比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包裹红色料的发色情况,分析了影响包裹红色料发色的因素。
2实验
2.1实验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精度0.001g)、行星式四头快速球磨机(带玛瑙罐及玛瑙球)、量筒、烘箱、高温箱式硅碳棒电炉(智能控制)、喷釉设备、色度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实验用釉料
使用英国某公司生产的无铅透明熔块釉为基础釉。该釉为成品釉,已加工磨细处理好,可直接加水混合使用。该釉的粒度分布为D50=7.35μm、D90=28.15μm、D100=50μm;细度为325目筛余0.5%~2.5%。该釉为光泽透明釉,软化点为670℃,热膨胀系数为170×10–7/℃,烧成温度范围为1040~1100℃。
该釉的化学组成范围(wt%)为:SiO2:40~50;Al2O3:8~15;B2O3:10~17;Na2O:2~8;K2O:2~8;CaO:10~17;ZrO2:0.5~2.0。该无铅釉粉末中PbO含量小于600ppm,釉烧后陶瓷制品的铅溶出量为零。
2.3实验用坯体
实验所用坯体为高白度骨瓷素烧坯体。为方便对比颜色,坯体做成平板状。先期实验证实,该坯体与基础釉的匹配性很好,未出现任何釉面缺陷。
2.4实验用包裹红色料
实验选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8种包裹红色料,分别编号为:德国产R1、R2;山东产R3;江西产R4,湖南产R5、R6;江苏产R7;广东产R8。这8种色料的粒度分布见表1。2.5实验过程
仔细称量100g基础釉,倒入玛瑙罐中,然后外加9%
包裹红色料在低温无铅釉中的发色对比研究
翟新岗
(淄博福禄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淄博255086)
摘要:本文使用低温无铅釉,在1060~1080℃氧化气氛下烧成,对比了国内外8种有代表性的包
裹红色料的发色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吸收改进国外技术,目前国产包裹红色料的质量远好于国外
同类产品;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国内不同厂家的包裹红色料其质量差异较大;基础釉
组成和烧成温度对包裹红色料的发色影响最大;使用包裹红色料制成的色釉产品,其烧成范围较窄。
关键词:包裹红色料;无铅釉;发色
12
佛山陶瓷
2011年第2期(第173期)
表3各包裹红色料试样的铅镉溶出量(单位:ppm)色料编号Pb溶出量Cd溶出量
R1 R2 R3 R5 R4 R7 R6 R80
0.01
0.02
0.05
0.08
0.10
0.13
表2各包裹红色料试片的色度测量值
色料编号L a b
R8 R5 R3 R4 R6 R1 R2 R7
27.87
28.22
30.08
30.98
29.26
42.73
40.95
35.58
49.47
51.09
53.49
53.74
52.42
47.25
50.47
50.17
15.45
15.95
17.57
17.85
16.66
21.40
21.55
16.81表1各包裹红色料的粒度分布(单位:μm)
色料编号D10D50D90D100<5μm(%)
R1 R2 R3 R4 R5 R6 R7 R80.97
0.96
0.98
1.26
1.15
1.89
0.70
4.56
5.71
6.14
7.75
5.86
8.35
7.55
5.70
11.89
16.14
18.52
20.43
13.34
16.15
14.93
14.23
22.04
30
36
45
30
30
23
23
36
45.40
42.08
31.53
38.14
27.91
30.40
45.60
11.93
的包裹红色料,再加入60%的CMC溶液(在1000mL水中充分溶解5g高粘度CMC制得),用快速球磨机球磨10min,倒出釉浆过筛备用。
把坯体清洁擦拭干净,手动喷釉,控制各试片的釉层厚度基本一致。喷釉后的坯体放入60℃烘箱中烘干,然后把坯体置于电炉中烧成。设定升温时间为180min,烧成温度为1070℃,保温时间为25min。烧成结束后关闭电炉,使其自然冷却。将烧后的试片用色度仪测量CIE L、a、b值。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色度测试结果
釉烧后各色料的发色情况见表2。根据颜色外观和测量值,可把这8种色料分为三类:发色浅,色调不红的为一类,包括R1、R2、R7;发色较好,为鲜艳大红色的是一类,包括R4、R3、R6;还有一类是发色为深红色,但鲜艳度稍差一些,包括R5、R8。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色深度还是鲜艳度,国产包裹红色料都比国外同类产品好很多。同时可以发现,不同厂家的包裹红色料差别较大。3.2铅镉溶出量
将各试片依照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测定铅镉溶出量,判定标准依照GB12651-200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测量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优质的无铅釉,配合使用高质量的包裹红色料,大红色釉制品的铅镉溶出量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3.3烧成制度对包裹红色料发色的影响
3.3.1升温时间的影响
实验中分别设定升温时间为90min、120min、150min、180min,结果各包裹红色料的发色情况及釉面质量并无明显区别。所以,该基础釉可以快烧以节省能源。
3.3.2烧成温度的影响
烧成温度对包裹红色料的发色有重要影响,偏低的温度有利于包裹红色料的发色。通常来说,温度越低则发色越好;烧成温度在1250℃以上时,很难得到鲜艳的大红色。同样的试片在1100℃釉烧后,釉面质量明显不如1070℃时好,部分包裹红色料的发色情况如下:
R2:L=39.90、a=50.62、b=21.57,颜色比1070℃偏深。
R3:L=29.79、a=54.63、b=17.85,颜色比1070℃偏深、红。
R6:L=28.23、a=50.04、b=16.07,颜色比1070℃偏暗、不红。
R5:L=57.00、a=48.99、b=15.39,颜色比1070℃偏暗、不红。
3.3.3保温时间的影响
实验中考察不同保温时间对包裹红色料发色的影响,保温时间低于10min时,釉面质量不好;保温时间超过40min时,发色明显不红。综合考虑,保温时间为20~30min比较合适。
3.3.4烧成气氛的影响
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时,包裹红色料也能发出红色,但不如在氧化气氛下颜色深、鲜艳。所以,包裹红色釉适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