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人类历史,证明了一个事实,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推动了 人类社会前进。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是 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
文化交流存在“势差”现象。一般来 说,高度发展的文化必然流向低度发展的 文化,如水之自然流向,不可逆转。
近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和经济特征, 使得发展迟缓,自我成长能力变弱,保守 的思想文化,向的僵死而衰朽。与此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的的勃勃生机,历经资产那 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远远把中国拉在后 面 ,中国还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自守, 妄自尊大,落后于世界而不自知,终至挨 打,留下惨痛的屈辱一笔。
近110年中外文化交流,经历 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三个文化层面的嬗变。 并经过重构,实现文化的重生。 成为一种爱国、革新、开放的特 征,并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成为 近代文化的主流。
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动脉是资本主义 2 近代中国文化一直与三大矛盾纠缠在一起 3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是“现代化” 4 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突出特征是东西方文 化的空前交流和和对话。 5 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也非被动抵 制和反抗西方文化,它自身也有生命力和能动 性,并也处在变化中。
二 创办教会学校
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大批优秀人 才:孙中山、宋庆龄,容闳,蒋梦麟等, 及科学家、翻译家、教师、医生等等。 奠定中国现代教育基础,也是国立大学 参照模式,是除留学生外最早接受西方文 化的知识分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中外 文化交流的主力之一。
三 输入西医文化
(一)办西医诊所 医院 ,是中国近代西医 发展的奠基石。 (二)开办西医学校. (如协和、中山、湘 雅等) (三)吸引留学生学医 (四)翻译西医医书 弥补中医理论实践的不足,也为更好 布道。
近
代
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晚清以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 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中外交流,鸦片 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努 力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文明 成果,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江泽民
导 论
一 近代文化交流社会背景和必要性
(五) 办医学刊物
四 开拓近代报刊业
近代报刊是有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言论自 由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产物。
最早1815,在麻六甲办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 传》 后澳门、广州多个报刊。19世纪40—90年代,办了 100多份报纸,占中国全部报刊总数95%。 最有影响力《万国公报》《格致汇编》大力宣传西学 及介绍中土新闻时事、信息、教义等。
“文化交流是‘交易光明’,光明不比 财富,他越分越多。越分越大,越传播, 光明越强。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融 合后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 是任何人都无 法阻止的.” (德)莱布尼茨 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外文化交流是近代中国 文化重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讲: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三大宗教,主要指基督教(含天主教、 东正教和新教),19世纪初开始,大规模 来华,主要从事文化传教和慈善事业,正 负面矛盾角色,自觉不自觉的充当了近代 文化交流的主力。
一 传播基督教文化和科技文化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文化传入有两次,一次是
汉代起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次是四百年起西方 天主教后来又加上基督教的传入。两次传入, 从表面上看,都是宗教的传入,但从本质上看, 实际传入的是文化,是哲学、艺术是技术等等, 没有这两次传入,我们今天的科学和文化的发 展绝不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件事实,没有争 辩的余地。” ----季羡林
二 近代文化交流的本质、主旋律、 主力和基本格局
· (一)本质: 是时代性的文化冲突:中世纪中国传统 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冲突。强势西方文 化对弱势被动中国文化。“新政后的“留 日狂潮”是主动吸纳西方文化的进取态势。
(二)主旋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 化剧烈碰撞中的解体和重建。 · (三)主力 ——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留学 生和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 · (四) 近代中外交流基本格局:——大致两 个时期: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一 中国近代文化交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 史背景下展开的? 二 近代文化交流的主旋律和主力以及基本 格局是什么? 三 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得到什 么启示?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忘记历史,就看不清现在, 就不能清醒的走向未来
链接:
1 纪录片:《近代留美幼童》央视 2 纪录片:《水木清华90年》 3 容闳 : 《西学东渐记》 4 顾长生: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5 刘圣宜:《近代广州社会与文化》 6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第二讲:传教士输入西方文化 第三讲:近代外交的艰难传入 第四讲:传播新思想——西方著作的翻译热潮 第五讲:近代中外教育交流 第七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近代学科建立 第八讲:中外文化交流下的中国文学艺术 第九讲:西洋文明传入及其影响
因时间关系,又因为有些内容在史纲中会有所涉及, 如:引进现代工业和技术的洋务运动;维新思想和维新 变法思潮和运动;孙中山与中外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的传播……,都是近代中外文化传播的内容这 里不再阐述。
近代的主题是“现代化”
途径是“西学东渐” 内容:一 器物文明 二 制度文明
文化冲突是相对的,对抗和冲突的不一定是绝பைடு நூலகம்
对的,一定条件下可转为兼容和互补
中国走向世界,经历坎坷, 被动卷入,特点是“后发,外 生和传导”,而非自身生发, “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即后来 努力学习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 知识分子,反对西方侵略同时, 学习西方的物质和制度文明, 从而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6 应充分重视文化发展的人文意义 7 中国文化每次历史上的光辉,离不开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刺激。 8 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 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应互相尊重,相互 学习,共同进步 9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0 重视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历史的 眼光和历史思维。
导论 思考题:
文化交流存在“势差”现象。一般来 说,高度发展的文化必然流向低度发展的 文化,如水之自然流向,不可逆转。
近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和经济特征, 使得发展迟缓,自我成长能力变弱,保守 的思想文化,向的僵死而衰朽。与此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的的勃勃生机,历经资产那 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远远把中国拉在后 面 ,中国还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自守, 妄自尊大,落后于世界而不自知,终至挨 打,留下惨痛的屈辱一笔。
近110年中外文化交流,经历 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三个文化层面的嬗变。 并经过重构,实现文化的重生。 成为一种爱国、革新、开放的特 征,并与救亡图存相联系,成为 近代文化的主流。
三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启示
1 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动脉是资本主义 2 近代中国文化一直与三大矛盾纠缠在一起 3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是“现代化” 4 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突出特征是东西方文 化的空前交流和和对话。 5 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也非被动抵 制和反抗西方文化,它自身也有生命力和能动 性,并也处在变化中。
二 创办教会学校
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大批优秀人 才:孙中山、宋庆龄,容闳,蒋梦麟等, 及科学家、翻译家、教师、医生等等。 奠定中国现代教育基础,也是国立大学 参照模式,是除留学生外最早接受西方文 化的知识分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中外 文化交流的主力之一。
三 输入西医文化
(一)办西医诊所 医院 ,是中国近代西医 发展的奠基石。 (二)开办西医学校. (如协和、中山、湘 雅等) (三)吸引留学生学医 (四)翻译西医医书 弥补中医理论实践的不足,也为更好 布道。
近
代
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晚清以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 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中外交流,鸦片 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努 力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文明 成果,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江泽民
导 论
一 近代文化交流社会背景和必要性
(五) 办医学刊物
四 开拓近代报刊业
近代报刊是有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言论自 由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产物。
最早1815,在麻六甲办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 传》 后澳门、广州多个报刊。19世纪40—90年代,办了 100多份报纸,占中国全部报刊总数95%。 最有影响力《万国公报》《格致汇编》大力宣传西学 及介绍中土新闻时事、信息、教义等。
“文化交流是‘交易光明’,光明不比 财富,他越分越多。越分越大,越传播, 光明越强。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融 合后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 是任何人都无 法阻止的.” (德)莱布尼茨 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外文化交流是近代中国 文化重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讲: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三大宗教,主要指基督教(含天主教、 东正教和新教),19世纪初开始,大规模 来华,主要从事文化传教和慈善事业,正 负面矛盾角色,自觉不自觉的充当了近代 文化交流的主力。
一 传播基督教文化和科技文化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文化传入有两次,一次是
汉代起印度佛教的传入,一次是四百年起西方 天主教后来又加上基督教的传入。两次传入, 从表面上看,都是宗教的传入,但从本质上看, 实际传入的是文化,是哲学、艺术是技术等等, 没有这两次传入,我们今天的科学和文化的发 展绝不会是这个样子。这是一件事实,没有争 辩的余地。” ----季羡林
二 近代文化交流的本质、主旋律、 主力和基本格局
· (一)本质: 是时代性的文化冲突:中世纪中国传统 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冲突。强势西方文 化对弱势被动中国文化。“新政后的“留 日狂潮”是主动吸纳西方文化的进取态势。
(二)主旋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文 化剧烈碰撞中的解体和重建。 · (三)主力 ——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留学 生和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 · (四) 近代中外交流基本格局:——大致两 个时期: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
一 中国近代文化交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 史背景下展开的? 二 近代文化交流的主旋律和主力以及基本 格局是什么? 三 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得到什 么启示?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忘记历史,就看不清现在, 就不能清醒的走向未来
链接:
1 纪录片:《近代留美幼童》央视 2 纪录片:《水木清华90年》 3 容闳 : 《西学东渐记》 4 顾长生: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5 刘圣宜:《近代广州社会与文化》 6 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第二讲:传教士输入西方文化 第三讲:近代外交的艰难传入 第四讲:传播新思想——西方著作的翻译热潮 第五讲:近代中外教育交流 第七讲: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近代学科建立 第八讲:中外文化交流下的中国文学艺术 第九讲:西洋文明传入及其影响
因时间关系,又因为有些内容在史纲中会有所涉及, 如:引进现代工业和技术的洋务运动;维新思想和维新 变法思潮和运动;孙中山与中外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的传播……,都是近代中外文化传播的内容这 里不再阐述。
近代的主题是“现代化”
途径是“西学东渐” 内容:一 器物文明 二 制度文明
文化冲突是相对的,对抗和冲突的不一定是绝பைடு நூலகம்
对的,一定条件下可转为兼容和互补
中国走向世界,经历坎坷, 被动卷入,特点是“后发,外 生和传导”,而非自身生发, “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即后来 努力学习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 知识分子,反对西方侵略同时, 学习西方的物质和制度文明, 从而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6 应充分重视文化发展的人文意义 7 中国文化每次历史上的光辉,离不开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刺激。 8 每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 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应互相尊重,相互 学习,共同进步 9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0 重视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历史的 眼光和历史思维。
导论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