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研究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研究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研究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风险研

目的对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进行比较,并对风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实验1组,阵发性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实验2组,非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调查所有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并对诱发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实验1组有21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61.8%;实验组2组有23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67.6%,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29.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对照组患者均无低于35岁的患者,超过60岁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36~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胆固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实验1组、实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均会导致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标签: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非常高,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心律不齐,本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1-2]。房颤后患者血管内的血栓很容易堵塞动脉,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等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脑卒中表现,脑卒中患者预后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02例,对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进行比较,并对风险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02例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实验1组,阵发性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实验2组,非房颤患者34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实验1组患者平均年龄(62.3±5.9)岁,其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病程(2.6±1.5)年;实验2组患者平均年龄(62.5±5.3)岁,其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病程(2.4±1.6)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3.1±5.5)岁,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病程(2.1±1.7)年,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进

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77.00%是由房早诱发,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平均为:372.8±40.8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平均为:431.6±435.3ms,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831±105ms,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平均为:715±101ms。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多由房早诱发,且能够引起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较不能引起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更短,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前周期较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前周期更长。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 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病,阵发性房颤又是风湿性心脏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倂发症,房颤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原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1]。我们对风湿性心脏病倂阵发性房颤的8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80名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48名,女性32名,年龄从37岁至69岁不等,平均年龄45.2岁±7.3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 1.2方法 动态心电图分析仪为MEIGAOYI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每个患者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每位患者监测时间设定为24小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信号分析,对异位的QRS波群要进行确认。我们把房颤时间持续在30秒以上者且能自行终止的房颤定义为阵发性房颤。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统计如下指标:每位患者发作阵发性房颤的次数、每次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诱发房颤的所有异位心律次数,包括由房早诱发次数、房速诱发次数、房扑诱发次数及室早诱发次数;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联律前周期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及房早联律前周期。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 作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显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初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前面提到,房颤的治疗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3个方面。节律控制治疗除药物及电复律外,还有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的介入治疗方法——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此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在了解这种技术后可以对其不再陌生或恐惧,以后还会将各部分分开来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一、什么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消融设备送入心脏,通过高频电流能量造成局部心肌坏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其名字里包括一个“术”字,其实与外科手术不是一个概念,严格讲都不能算作手术,体表也没有明显的伤口,它是一种介入操作,只不过我们内科医生喜欢把这种操作也称作“术”,以区别于药物保守治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节律控制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或终止房颤的发作以改善症状和生活方式。它也是目前治疗房颤效果最好的内科方法,显著优于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诞生与发展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诞生于1994年前后,灵感来自于治疗房颤的外科手术,可以说是个比较年轻的技术,算得上“90后”了,但成长却十分迅速。大约自1998年起,全球电生理室均开始尝试和改进这项技术,我国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三、原理

研究表明,房颤大多起源于肺静脉,少数可能来自肺静脉外的一些位点,因此隔离肺静脉的心电活动可治疗房颤。肺静脉位于左心房后方,是连接肺和左心房的血管,一般有4条(图1)。名字叫“静脉”,里面流动的实际是动脉血,肺静脉负责把肺里氧合好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射频是一种高频电流能量,作用于心肌时可以导致局部坏死,此后以瘢痕组织替代愈合,从而截断传导通路。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森林大火时拔除树木和野草而制作的隔离带。沿肺静脉开口周围或邻近的左心房壁通过消融导管一点一点进行消融,使点连成圈,组成隔离带,将房颤病灶隔离开来,使之不能向整个心脏传导而达到治疗目的(图2)。经过这种消融治疗,多数房颤可以消失。

房颤治疗综述

房颤治疗近十年进展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并且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1],发生于总人口的0.2%。房颤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更有甚者会出现心衰。另外,房颤时心房出现无效泵血,血液停滞在心房内产生血栓,这些血栓可以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卒中。因此,房颤是卒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机分析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并且其发生率及流行范围逐年增加[1],发生于总人口的0.2%,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生率高达4% [2]。 房颤的临床表现为: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房颤的主要原因 1.心血管系统病变 (风湿性) 心瓣膜疾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三尖瓣返流) 窦房结疾病 2.非心原性疾病 肺部疾患

甲亢 中毒:酒精、咖啡 3.“孤立性”房颤 青年患者 30% 房颤的发生机制:多发子波学说心房基质的不均一性,引起多子波折返激动,要求:心房内同时存在3个以上的微折返环。 房颤的诱发因素: ?快速发放冲动的心房病灶 -房扑或房速的蜕变 房颤分为阵发性(发作通常≤7天,能自行终止)、持续性(通常)>7天,不能自行终止)及永久性(转复失败或不宜转复)房颤三类。 房颤对患者的危害在于:(1)快速心室率如果长期持续,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左室功能损害、心室腔的扩张、心力衰竭。(2)房颤时心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合并症[3]。房颤过去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不在少数。房颤的治疗是针对房颤本身对患者的危害,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和减轻症状。治疗方法有两种:(1)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同时抗凝治疗。一般情况下,对每一次发作并且持续时间短于24h的房颤,选用复律治疗(包括药物复律和直流电复律),这一选择已成为共识[4]。问题在于,对于持续性的房颤治疗原则数十年来都基于经验,并无权威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5],由此而来,在房颤治疗方法上出现了至今无法统一的分歧。 1 维持窦性心律 对于房颤的患者,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能明显地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发生率,减轻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并能减少抗凝药物的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在刚刚作完房颤射频消融后,少数患者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后遗症的表现,这种后遗症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平时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调理和治疗,配合上合理的适应症,加快手术的康复,慢慢的调理就能避免后遗症的出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可与其他心脏疾病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仅延长数十分钟,同时会切除或关闭左心耳(血栓发生最主要的部位),从而降低病人脑卒中几率。微创射频消融手术,是在腔镜辅助下,通过双侧胸壁的小切口,直接对关键区域进行消融,以达到理想治愈的目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3-5天。同时,也切除左心耳,将房颤所致脑卒中率降低至10%以下。我病区目前开展本项技术,大多数是在其他心脏手术的同时完成。所用设备有单极射频消融笔及双极射频消融钳。 ★疗效

开胸直视射频消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也可以用于治疗内科导管消融术效果不确定的永久性房颤。据报道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中、远期疗效可达到70%-80%以上。 微创射频消融手术针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12个月的 治愈率可达到90%-95%以上,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适应证 一般来说,频繁发作、难以忍受症状、药物治疗欠佳、且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治疗,尤其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房颤病人、慢性房颤患者及内科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 ★术后康复 出院后根据情况继续服用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及抗凝药物,增减或停用药物一定要遵从医嘱。术后早期因为心房消融线附近炎性反应的影响,约有30%患者术后仍有短期的房颤,不必过度紧张,一般术后3个月炎性反应彻底消退后可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长期房颤对心脏、肌肉造成的损伤则需要更长时间(大 约6个月)恢复。出院后定期复查,明确房颤是否转复为窦性心

急诊房颤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房颤(指阵发性房颤)的处理原则是:一. 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二.. 恢复窦性心律,减少房颤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三.治疗原发病和纠正诱发因素。 1.常用于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有: ①首选洋地黄类药物,西地兰0.4mg+5%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注意:预激综合症合并房扑、房颤者忌用。),控制不满意者可以重复给药,将心室率控制在100~120bpm以下。 ② 钙离子阻断剂,地尔硫卓10mg+5%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然后以10-15 mg /h速度静脉维持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安全、有效。 ③ 维拉帕米5~10mg+5%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2.控制心室率同时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 ①胺碘酮.首次150mg静脉注射,10分钟推完,然后以1mg/分钟速度静脉维持6小时,随后18小时以0.5mg/分钟速度静脉维持,第一个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2.2g,超过48小时房颤转复者改为口服胺碘酮,第一周600mg/d, 第二周400mg/d,然后以200mg/d长期维持。同时注意抗凝。 ②普罗帕酮.70mg+5%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 3. 同步直流电复律: 当心室率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时,应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选择100~200焦耳(单相波)、选择70~100焦耳(双相波),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或奎尼丁维持窦律。 3.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 大多数阵发性房颤可以在24小时-48小时之内自行转复或经静脉药物、同步直流电处理后转复复为窦性心律。48小时之内的复律治疗不需抗凝。48小时之内经复律治疗,仍未能转复者按持续性房颤进行抗凝。房颤持续72小时以上,有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既往有栓塞史、左房内有血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均主张长期正规抗凝治疗。在复律之前的3周及成功复律后4周应用华法令抗凝,保持INR 2.0~3.0,预防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对孤立性房颤、血栓栓塞低危患者、老年人或有出血危险的病人,可以选用阿斯匹林(200~300mg/日)等抗血小板凝聚。

房颤AF

房颤 本词条由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病和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常见症状 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 专家解读

基本信息 又????称 规范词:心房颤动 英文别称 atrialfibrillation;Af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症状 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 传染性 无 病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先天性、肺、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 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 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 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卒中)、肢体(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 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11-29T14:33:37.7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陈裕雄 [导读]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漳浦县医院 363200 摘要: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后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目前临床对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就包括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则针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综述。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房颤动如果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该加强对该病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了解疾病治疗的详细情况。本文则着重分析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种方法的进展情况,仅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ESC指南进展 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主要是,以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标准,该学会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可靠、准确的依据[1]。 该指南中指出,药物复律所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丙吡胺、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介导的房颤,进而对患者选择对症的药物治疗,如果上述药物均对患者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的选择则是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而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该同时对患者的疾病基础实施治疗,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经导管射频消融被ESC指南推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方案,早在该指南2010年的报道中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替代治疗复律治疗且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但是仅仅作为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可行性选择,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最终选择药物仍然是胺碘酮。而经过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该指南在2012年关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报道中指出,药物复律可作为临床的主要选择,因为药物使用更加便于广泛实施,如果患者在药物复律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个人治疗的其他意愿,即患者主动选择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则可以由相关医师对患者实施干预;同时在2012年的相关指南中明确指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具有同等地位,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措施。同时该指南中对于患者病发的详细情况做出了报道,认为可以根据患者心力衰竭和房颤发生的关系选择治疗方案,即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不存在显著关系,则仍然应该将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作为首选,此外可对患者辅助实施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而患者的心力衰竭和房颤如果不存在显著关系,则可以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在胺碘酮药物复律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则均应该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ACCF/AHA/HRS指南进展 ACCF/AHA/HRS指南即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 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律学会(HRS),该指南主要是针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方面、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被临床中认为相对客观的心脏疾病相关标准[3]。 ACCF/AHA/HRS指南从2006年以来,对于决奈达隆的应用未进行过提及,而截止到2001年再次对决奈达隆的应用情况做出了分析,认为决奈达隆是房颤患者复律治疗的主要药物。同时该指南指出,如果患者不合并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应该首选决奈达隆、普罗帕酮、氟卡尼、索他洛尔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和胺碘酮则均可以在该类患者的最终治疗过程中选择使用。而患者如果合并存在心力衰竭情况,则应该先使用多菲利特、胺碘酮等对患者实施治疗,最终选择可以使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较 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中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复律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别应用于患者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则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我们在针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过程中发现,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可搜出多种类型的相关文章,最终将“药物复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作为关键词,可筛选出30余篇相关的研究文章,此时对该类文章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在5%左右,治疗成功率在80%左右,而药物复律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则达到30%左右,治疗成功率在72%左右;这充分说明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治疗效果更好,更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使用[5]。 4、小结 房颤在心内科临床十分常见,病情发展可威胁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治疗是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对患者使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药物复律均能够起到相应效果,我们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最终帮助患者及时恢复。 参考文献: [1]成少永,张晓婷,徐雪纯,等. 射频消融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对比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05):387-391. [2]王英,周秀娟. 经导管冷冻球囊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进展[J]. 江苏医药,2016,42(03):317-319. [3]洪晋,刘小慧.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06):346-348. [4]徐晓薇,陈步星,魏欣,等.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2):2681-2685. [5]张芳,夏振伟,冯磊,等.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与胺碘酮复律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7):22-24.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2016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 1.1电复律 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 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 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刻电复律。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3至4 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

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 Ⅰ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Ⅱa 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 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左心房直径>55 mm、心房肌纤维化、房颤持续时间过长和伴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而未完全纠正者,是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因素。 建议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循环系统 1、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2、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心足肾眼颜, 肾快心原慢.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3、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

奔马律,杂音清,逆****,第二音。 4、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紊乱心失常过劳剧变负担重贫血甲亢肺栓塞治疗不当也心衰 5、右心衰的体征:三水两大及其他 三水:水肿、胸水、腹水两大:肝肿大和压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其他:右心奔马律、收缩期吹风性杂音、紫绀 6、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症: 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刺迷胆碱洋地黄,升压电复抗失常(注:“刺迷"为刺激迷走神经) 8、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两肾原醛嗜铬瘤、皮质动脉和妊高 (注:“两肾”-—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瘤”-—嗜铬细胞瘤;“皮质"——皮质醇增多症;“动脉”——主动脉缩窄;“妊高”-—妊娠高血压) 9、心肌梗塞的症状: 疼痛发热过速心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衰竭心 10、心梗的并发症: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11、心梗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痛哭流涕、肺腑之言 痛——心绞痛;流——主动脉瘤夹层分离;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雪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赵雪 发表时间:2019-03-29T11:49:40.163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112 作者:赵雪张瑞[导读] 探究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吴忠市人民医院赵雪张瑞【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究组(n=47)与参照组(n=47),分别在其术后开展连续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比较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方面探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连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护理干预中效果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再次复发。 【关键词】连续护理;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房颤发病率会伴随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该疾病可引发脑栓塞、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不利患者机体健康[1]。因此积极治疗房颤并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目前房颤常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但依旧需持续服用抗凝药物等,对治疗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探究组(n=47)与参照组(n=47),探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43.50±14.50)岁;参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44.50±14.50)岁;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谈及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对组员开展专业、合理的护理培训,同时依照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均会因病情或环境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缓解。后续可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时间,耐心倾听其倾诉内心苦闷,并实施针对性疏导。使患者明确良好的心情对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术后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依照恢复情况制定出个性化运动计划,增强患者免疫力与抵抗能力。(4)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再次嘱咐术后注意事项,并发放健康手册,同时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使心理处于轻松状态,以加快身体康复。同时可留取微信、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以便患者随时与护理人员联系,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开展院外随访,了解患者机体恢复情况。同时还可为患者答疑解惑、指导用药、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比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探究组(n=47),用药依从性45/47(95.74%)、出血事件1/47(2.13%)、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46/47(97.87%); 参照组(n=47)用药依从性44/47(93.62%)、出血事件2/47(4.26%)、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况35/47(74.47%); (x2=0.211,P=0.646;x2=0.344,P=0.557;x2=10.802,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出血事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生活习惯维持方面探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连续护理主要指护理流程的顺畅性与流畅性,其中含括护患关系、临床信息及护理管理的连续,随时间变化不断强化个性化护理为其关键要点。不同护理方法需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护理方案的制定与患者饮食偏好、文化差异、年龄及消费能力等均具有重要关联。就实际情况而言,连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护理人员主要在其出院后通过上门随访或电话等方面进行交流,以持续性指导患者自我护理,纠正其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提升治疗信心,促进疾病恢复[2]。现阶段连续护理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对慢性疾病护理已经取得一定效果。该护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等,同时强化其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此外连续护理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化运用甚至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机体健康。本研究中探究组实施连续护理相较于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连续护理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确保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复发几率。 参考文献 [1].徐威, 郭子静, 刘荣新, et al. 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7):884-886. [2].雷晓庆, 张梦霜, 张莹莹, et al. 连续护理干预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6):92-92.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内关、气海等穴;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房颤的护理措施

房颤的护理措施 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可自然终止。持续性房颤、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房颤护理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 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 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 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2、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3、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超于5g。 4、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常见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心悸不适 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如何预防? 1.房颤的预防应从病因和诱因的防治开始治疗原发心脏病,控制诱发房颤的因素。 2.房颤转复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房颤的复发。近年来,应用植入起搏器内设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预防房颤,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些原来药物难治、反复发作的房颤得到满意的控制。 3.目前人的房颤致病基因的发现也将在未来给房颤的预防开辟更新的途径。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一、前言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 进一歩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预后、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指导临床做好房颤患者卒中防治,在国家卫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组织下特制订此规范。 二、房颤与卒中的流行病学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葬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 非瓣膜病房颤占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在瓣膜病中,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的患病率最高,约占40%。其次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

和主动脉瓣病变。在发展中国家,房颤合并瓣膜性今脏病仍较为常见。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7倍。瓣膜病性房颤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17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进一步增高。 发生卒中的风险在不同的房颤的类型(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是类似的。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在不明原因的卒中患者中应注意心电监测以明确有否房颤。房颤相关卒中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症状更严重,常为致死性卒中;更容易复发,死亡率2倍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医疗费用1.5倍于非房颤相关卒中。 虽然已有确凿研究证据表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髙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抗凝治疗。即使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INR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2.0)。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临床医生对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危害性认识不足以及对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致出血风险增加过度 担忧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实际上,严格遵照相关指南、正确掌握适应证、动态评估栓塞及出血风险、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风险。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倩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 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

房颤患者预防卒中—— 口服抗凝药物是最佳选择

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口服抗凝药物是最佳选择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重要风险因素。房颤也会同时伴有许多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状动脉疾病)。此外,房颤往往还与心脏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共存。 对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事实上,许多关于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队列研究,以及大型登记注册研究的证据都在强调抗凝治疗的价值,如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从病理生理学上来说,房颤患者的血栓主要是有丰富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相反,冠状动脉疾病往往是富血小板的"白色"血栓。这些特点解释了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房颤,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基本原理。 更安全的口服抗凝新药开始应用 由于人们凭感觉认为阿司匹林具有与华法林一样的疗效,因此阿司匹林经常被作为口服抗凝药物替代品用于治疗房颤。另外,一些患者不方便服用华法林,尤其是那些不容易获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还有,华法林可引起颅内出血和死亡(任何抗凝血药物都可能会有此副作用),有些患者在卒中预防中不愿意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基于华法林的上述种种问题,尽管医生会反复推荐使用华法林,但不少需要进行卒中预防的患者还是会拒绝华法林治疗。 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中,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口服Xa因子抑制剂)的应用,将会突破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种种限制(例如,不同患者INR差异和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药物饮食的相互作用)。事实上,有研究者使用现有文献进行了一次Markov 状态转移决策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口服抗凝血剂治疗的最可怕并发症)的危险比,结果显示,如果每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是0.9%或者更高,应考虑使用新的、更安全的口服抗凝血剂。因此,这些新药的问世,将会使更多的患者比以前更有可能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有效治疗。然而,一些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使得他们仍然不接受口服抗凝血剂治疗。最终,医生也会向这些患者提供口服抗凝血剂替代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然而,现有的证据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01T14:34:07.3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阮芳 [导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可危及生命阮芳(广西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一病区广西南宁 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60-0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可危及生命[1]。2000年,Pappone等[2]首创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取得成功后,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为57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6.23±1 2.26岁;合并冠心病23例,合并高血压10例;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12例,房颤病程0.5~2年;心超提示:左心房直径30~45mm;术前均予食道超声检查提示左房内无血栓。 1.2方法常规消毒,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穿刺右颈内静脉和双侧股静脉,分别放置十极冠状窦标测电极、四极希氏束或右室标测电极及2根SL1 房间隔穿刺鞘,行左房-肺静脉造影,随后送入Lasso 标测电极导管和Carto冷盐水消融导管,在Carto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和重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图,选定消融靶点依次行左右侧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 1.3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胸闷、心悸、气促现象明显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复发的4例,经再次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治愈。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房颤虽然是心律失常中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栓塞等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即使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但其效果不佳,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大,还会引起其他心律失常,所以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是有效的手段。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了解,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情绪。因此,根据评估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3],因此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心理指导, 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大致过程,房颤治疗的新进展,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2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做好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输血前五项等;做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心脏CT等检查以了解左心耳及左心房是否有血栓;皮肤准备,即穿刺部位备皮,左右颈胸部和双侧腹股沟;做青霉素皮试;左上肢置静脉留置针;手术治疗前禁食8h,按需给予静脉补液。 2.3术前用药监测为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影响射频消融术中不能诱发房颤,影响手术判断,术前2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手术治疗前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者,于治疗前3天改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于手术前12h停用。在抗凝治疗期间严密监测INR,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及血便等现象,根据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3 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入CCU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每30分钟测量P、R、BP,直至平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发生。 3.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双侧腹股沟穿刺处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肢体制动12h[4],密切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变化[5],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饮食护理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管接近,为防止出现心房-食管瘘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给予凉流质饮食,术后2周予凉软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营养,保证各类营养素摄入。1月后无异常可恢复正常饮食。 3.4用药指导据国内外临床资料显示: 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血栓栓塞率0~7% ,多发生在术后24h内,甚至到术后2周均为血栓栓塞多发期。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5d后停用,术后患者均应服用华法林至少2个月,服药期间监测INR,使之维持在2.0~3.0。如果患者的心律成功维持窦性心律,则在术后3个月左右左房功能恢复后可以终止抗凝治疗。 3.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5.1栓塞栓塞是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的变化,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以及早发现栓塞的发生。术后24h ,患者生命征平稳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本组患者术前均充分抗凝无一例发生栓塞。 3.5.2心脏压塞为最严重和凶险的并发症。术中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发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冷汗、呼吸困难、意识模糊、静脉压升高、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本组患者发生心包填塞2例,均经内科治疗好转。 4 小结 Carto 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已成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护理关键主要是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善各项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要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强调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完善出院指导, 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新,张澍,胡大一.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2):70-81. [2]Cappato R, Calkins H, Chen SA, et al.World-wide survey on t he Methods , efficacy , and safety of cat heter ablation for human at rial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 ,2005 ,111:1100–1105. [3]刘翠荣,符雅明.心理干预对安装起搏器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7):57-58. [4]董建增.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心电学杂志,2008,27(1):37-40. [5]张代富,李莹,祁炜罡,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8(4):219-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