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小结与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与复习
知识结构
长度:m 时间:s
基本单位
单位换算
常考长度估测
常考时间估测
长度:刻度尺 时间:秒表
测量
长度和 时间
机械运动
误差
概念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方法
参照物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 慢:速度
定义 公式 物理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重点回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体的长度l=(12.34 cm+12.36 cm+12.35 cm)÷3=12.35 cm。
测量数据“12.75 cm” 的准确值是“12.7”与 其他数据不符,是错误 的数据,应舍去。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回顾: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__置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作为___标__准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 也不一样,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相__对___的。
两车的初始位置未知无法判断
甲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
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度不变
乙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实验突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主要器材:小车、斜面(作用: 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 。
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目的是 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减小误差 )、刻度尺(作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注意:测量时
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1 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20 cm, 停表的 读数为: 140 s。
3.00cm
6.20cm
6.20cm-3.00cm=3.20cm
小盘的分度值是1 min,指 针在2 min和3 min之间。
大盘的分度值是1 s, 大盘指针在20 s。
要“头对头”“尾对尾”)、停表(作用: 测量时间 )、金属片(作
用: 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
)。
返回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和分析】
项目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路程/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返回知识结构图
【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
4.测量下半段路程的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因
返回知识结构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 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 理由是__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
乌鸦相对老鹰的位置没变,所以以乌鸦(或老 鹰)为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静止的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回顾: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2.定义:把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
4.单位
(1)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2)换算关系:1 m/s= 3.6 km/h;
4.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 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 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B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返回知识结构图
5.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
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 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 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 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0.04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 速度约为 20 m/s。
B.70 km/h
离,即s=50m×4=200m,t=10s,所以
C.50 km/h
D.40 km/h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2 一列火车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山洞长920 m, 火车全部通过山洞共用了100 s,求此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火车通过的距离为洞长与车长之和。
解:36 km/h=10 m/s, 火车通过的距离s=vt=10 m/s×100 s=1 000 m, 火车长s车=s-s洞=1 000 m-920 m=80 m。
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_4_0_._0_cm,如果测
sAB=82.0 cm-42.0 cm =40.0 cm
42.0cm
82.0cm
得时间tAB=1.6 s,则 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2_5__cm/s。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 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小____。
因此停表的读数为2 min 20 s=140 s。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2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
,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
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 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4m/s
例3 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
象,由图象可知( B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乙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4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3)人步行速度约 1.2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2米
。
返回知识结构图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直线且速度不变 的运动。
6.变速运动
(1)概念:运动速度 变化 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 和通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老鹰相对地面的位置变化,所以以地面为 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运动的
例 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 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返回知识结构图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表 。 2.时间的国际单位: 秒 ,常用单位: 分 、 小时 。
三、误差 1.概念: 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是 不能 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仪器和
正确的测量方法。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刻度尺 。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米 ,符号: m 。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应该观察
① 零刻度线 是否磨损,若磨损则要从后面清晰的刻度开始量起。
② 量程 :便于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③ 分度值 :便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
返回知识结构图
(2)使用时 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 平行,不能 歪斜 。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垂直 ,不得斜视。 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 位。 (3)记录:要记录数据和 单位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估读值 和 单位 组成。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的 平均速度 。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1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
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
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B )
A.90 km/h
实际通过的距离是4个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距
返回知识结构图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B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1_.3_6____cm。
返回知识结构图
2.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 3 min 10 s ,合计__1_9_0____s。
返回知识结构图
3.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 物可能是 我们自己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 包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为 小车运动到中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
5.误差分析:①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
值 偏大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小 ;②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
在顶端,导致时间测量值 偏小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大 。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
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
知识结构
长度:m 时间:s
基本单位
单位换算
常考长度估测
常考时间估测
长度:刻度尺 时间:秒表
测量
长度和 时间
机械运动
误差
概念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方法
参照物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 慢:速度
定义 公式 物理意义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重点回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体的长度l=(12.34 cm+12.36 cm+12.35 cm)÷3=12.35 cm。
测量数据“12.75 cm” 的准确值是“12.7”与 其他数据不符,是错误 的数据,应舍去。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回顾: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__置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作为___标__准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 也不一样,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相__对___的。
两车的初始位置未知无法判断
甲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
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度不变
乙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实验突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主要器材:小车、斜面(作用: 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 。
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目的是 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减小误差 )、刻度尺(作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注意:测量时
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1 图中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20 cm, 停表的 读数为: 140 s。
3.00cm
6.20cm
6.20cm-3.00cm=3.20cm
小盘的分度值是1 min,指 针在2 min和3 min之间。
大盘的分度值是1 s, 大盘指针在20 s。
要“头对头”“尾对尾”)、停表(作用: 测量时间 )、金属片(作
用: 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
)。
返回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和分析】
项目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路程/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返回知识结构图
【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
4.测量下半段路程的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因
返回知识结构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 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 理由是__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
乌鸦相对老鹰的位置没变,所以以乌鸦(或老 鹰)为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静止的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重点回顾: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2.定义:把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
4.单位
(1)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 km/h 。
(2)换算关系:1 m/s= 3.6 km/h;
4.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 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 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B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返回知识结构图
5.如图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
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 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现 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 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 0.04 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 速度约为 20 m/s。
B.70 km/h
离,即s=50m×4=200m,t=10s,所以
C.50 km/h
D.40 km/h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2 一列火车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个山洞,山洞长920 m, 火车全部通过山洞共用了100 s,求此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分析:火车通过的距离为洞长与车长之和。
解:36 km/h=10 m/s, 火车通过的距离s=vt=10 m/s×100 s=1 000 m, 火车长s车=s-s洞=1 000 m-920 m=80 m。
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 =_4_0_._0_cm,如果测
sAB=82.0 cm-42.0 cm =40.0 cm
42.0cm
82.0cm
得时间tAB=1.6 s,则 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2_5__cm/s。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 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小____。
因此停表的读数为2 min 20 s=140 s。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2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
,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
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前往针对训练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 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4m/s
例3 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
象,由图象可知( B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乙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4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3)人步行速度约 1.2 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2米
。
返回知识结构图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直线且速度不变 的运动。
6.变速运动
(1)概念:运动速度 变化 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从公式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 和通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老鹰相对地面的位置变化,所以以地面为 参照物,老鹰(或乌鸦)都是运动的
例 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 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返回知识结构图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表 。 2.时间的国际单位: 秒 ,常用单位: 分 、 小时 。
三、误差 1.概念: 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是 不能 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仪器和
正确的测量方法。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刻度尺 。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米 ,符号: m 。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应该观察
① 零刻度线 是否磨损,若磨损则要从后面清晰的刻度开始量起。
② 量程 :便于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③ 分度值 :便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
返回知识结构图
(2)使用时 ①会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 平行,不能 歪斜 。 ②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 垂直 ,不得斜视。 ③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 位。 (3)记录:要记录数据和 单位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 估读值 和 单位 组成。
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的 平均速度 。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1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
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
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B )
A.90 km/h
实际通过的距离是4个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距
返回知识结构图
随堂训练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B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1_.3_6____cm。
返回知识结构图
2.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 3 min 10 s ,合计__1_9_0____s。
返回知识结构图
3.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 物可能是 我们自己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 包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为 小车运动到中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
5.误差分析:①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测量
值 偏大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小 ;②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
在顶端,导致时间测量值 偏小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大 。
返回知识结构图
典例精析
例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
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