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6 正 应力验算
正应力验算
1.7.7 剪应力验算
剪应力验算
1.8 施工阶段整体稳定验算
1.9 设计实例
(1)施工阶段设计
(1.1) 荷载计算 钢梁截面:上翼缘120x6;下翼缘150x8;腹板286x8 厚90;宽3000 施工荷载1kN/m2
(1.2) 内力计算
2.5.2 竖向抗剪连接承载力计算方法2:考虑混凝土翼板
2.6 设计实例:塑性理论设计
例7-1
(1)施工阶段按弹性理论
跨度为3.5m的两跨连续梁 已计算,满足要求 跨度为7m的简支梁,不必考虑荷载路径
(2)使用阶段:塑性理论
荷载计算 判断中性轴位置 截面承载力
(1)荷载计算
4.3 纵向剪切面的抗剪强度
Biblioteka Baidu
4.3.1 EC4的桁架模型(***)
叠合面的剪力Vl 混凝土斜压杆的压力De 横向钢筋的拉力Ts
(1)混凝土开裂前:混凝土斜压杆破坏
(2)混凝土开裂后:裂缝间混凝土的咬合 力,横向钢筋的销栓力,压型钢板的抗剪力
4.3.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5085-1999
跨度3.5m 支座截面弯矩
1/8ql2
3/8ql
支座反力
上翼缘
Aft=120x6=720 Afb=150x8=1200
Aw=286x8=2288
下翼缘
腹板
A=Aft+Afb+Aw=4208 Ybs=134.06;Yts=165.94 Is=55.68e4
借助Excell计算
截面应变分布???
2.4.1 部分抗剪连接承载力计算方法1:钢结构设计 规范
2.4.2 部分抗剪连接承载力计算方法2:EC4
2.4.3 部分抗剪连接承载力计算方法3:清华回归公式
2.5 竖向抗剪承载力计算
2.5.1 竖向抗剪连接承载力计算方法1:仅腹板受剪
腹板剪应力均匀分布 忽略混凝土翼板和板托贡献
影响纵向抗剪破坏的因素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翼板的厚度 横向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连接件的种类,数量,布置方式,间距 荷载作用方式
4.2 组合梁纵向剪切破坏面
纵向剪切破坏裂缝
端部混凝土的竖向劈裂
剪力最大 混凝土压应力最不均匀
剪跨段裂缝贯通
混凝土翼板竖向界面 包络连接件的界面
(2.7)应力计算
2 按塑性理论确定钢-混凝土组合 梁截面承载力
基本假定
完全抗剪连接 部分抗剪连接
截面正应力 截面剪应力 设计实例
2.1 按塑性理论分析的基本规定
施工阶段钢梁验算仍按弹性
一般为挠度控制,挠度<25mm
挠度计算仍按弹性理论确定截面的刚度 使用阶段钢梁验算不必考虑应力叠加
3*3*1.4=12.6kn/m
总荷载:5.4+12.6=18.0kn/m 支撑的反力设计值
55.56kN
(2.3) 内力
单跨:跨度7.0m 荷载:均布+集中 弯矩:
应力计算
(2.4) 长期荷载效应组合
混凝土翼板的等效宽度
Beq=0.5*1200/6.87=87.3
中性轴距梁底的距离
1.2 组合梁折算截面
计算理论:将混凝土部分折算成钢材,按 材料力学方法
1.3 截面特性计算
1.4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荷载的标准组合 vs 准永久组合
活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折减
混凝土徐变,弹性模量降低
1.5 截面正应力
1.6 截面剪应力
1.7 两阶段应力叠加: 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
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设计
主要内容
施工阶段 使用阶段
1. 按弹性理论设计 2. 按塑性理论设计
1 按弹性理论确定钢-混凝土组合 梁截面承载力
基本假定 折算截面 截面特性 混凝土徐变影响 截面正应力 截面剪应力 设计实例
1.1 按弹性理论设计的基本假定
(2)使用阶段设计
(2.1) 短期荷载效应组合
混凝土翼板的等效宽度
Beq=1200/6.87=174.7
中性轴距梁底的距离
Ybs=(174.7*90*345+ 120*6*297+ 286*8*151+ 150*8*4)/( 174.7*90+120*6+286*8+150*8) =300.5
Ybs=(87.3*90*345+ 120*6*297+ 286*8*151+ 150*8*4)/( 87.3*90+120*6+286*8+150*8) =271.4
Is=87.3*90^3/12+87.3*90*118.6^2+ 120*6*25.6^2+ 8*286^3/12+8*286*117.4^2+ 150*8*257.4^2 =1.83e8
施工阶段:
研究对象为钢梁 简支梁或多跨连续梁,跨度为:
无支撑时取支座间距 有支撑时取支撑之间的距离
1.7.1 施工阶段设计荷载
自重:
钢梁:7850kg/m3 混凝土:2500kg/m3 压型钢板:根据型号查表 不小于1.5kN/m2
施工荷载:
1.7.2 施工阶段设计
Is 弯矩 剪力 钢梁顶A 钢梁腹板上端B 钢梁中性轴处C 钢梁腹板下端D 钢梁底E 5.57E+07 -165.9 -159.9 0 126.06 134.06 ys So 正应力计算截面 支座截面 L/4 0 19.45 0 0 117316.8 0 219640.0 0 156072.0 0 0 0 L/2 10.89 4.17 -32.45 -31.28 0.00 24.66 26.22 -19.45 27.78 57.97 55.87 0.00 -44.03 -46.83 剪应力计算 支座截面 0 19.45 0.00 5.12 9.59 6.81 0.00 L/4 10.89 4.17 0.00 1.10 2.06 1.46 0.00 L/2 -19.45 27.78 0.00 7.32 13.70 9.73 0.00
Is=174.7*90^3/12+174.7*90*44.5^2+ 120*6*3.5^2+ 8*286^3/12+8*286*149.5^2+ 150*8*296.5^2 =2.14e8
(2.2) 短期荷载效应计算
恒荷载
楼面铺装,吊顶等
1.5*3*1.2=5.4kn/m
活荷载
使用荷载
3.2.2 槽钢连接件
3.2.3 弯筋连接件
3.3 压型钢板-栓钉抗剪件承载力的折减
主梁型组合梁
次梁型组合梁
3.4 抗剪件按弹性方法设计
短期荷载效应 短期荷载效应
3.5 抗剪件按塑性方法设计
划分剪跨区段
例 8.1
4 组合梁纵向抗剪设计
4.1 纵向受剪破坏机理:混凝土受的压应力沿板长和板宽方向不均匀
(2.5) 长期荷载效应计算
恒荷载
楼面铺装,吊顶等
1.5*3*1.2=5.4kn/m
活荷载
使用荷载
3*3*1.4*0.5=6.3kn/m
总荷载:5.4+6.3=11.7kn/m 支撑的反力设计值
55.56kN
(2.6) 内力
单跨:跨度7.0m 荷载:均布+集中 弯矩:
不必在计算混凝土翼板的抗剪贡献
3 抗剪连接件设计
作用:
传递剪力,保证钢梁与混凝土翼板共同工作 抗掀起 刚性 柔性
类型:
3.1 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
3.1.1 混凝土挤压破坏
3.1.2 栓钉剪坏
3.1.3 混凝土劈裂破坏
3.2 抗剪连接件的承载力
3.2.1 栓钉的抗剪承载力
4.4 混凝土翼板及板托纵向抗剪验算
荷载效应Vl,1的计算
4.4.1 根据力的平衡计算
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确定界面的剪力
折算后的组合截面 截面中性轴位置变化
1.7.4 使用阶段设计荷载
计算跨度和跨数:
支座之间的距离
二期恒荷载:
装修,抹灰,吊顶,管道等恒载 有支撑时,去除支撑,反向施加支座反力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使用活荷载:
1.7.5 应力叠加
两阶段设计 钢梁:应力叠加 混凝土板:仅第二阶段应力 挠度:两阶段叠加
钢梁弯曲应力
上翼缘上表面 腹板上端与上翼缘相交处 下翼缘下表面 腹板下端与下翼缘相交处
1.7.2 施工阶段设计
剪应力
腹板上端与上翼缘相交处 中性轴处 腹板上端与上翼缘相交处
折算应力
腹板上端与上翼缘相交处 腹板上端与上翼缘相交处
1.7.3 使用阶段设计
研究对象:
塑性分析理论与荷载路径无关 所以参与受力的材料均屈服
塑性理论的基本假定:
2.2 钢梁截面尺寸要求
为保证塑性充分发展,避免截面屈服前发 生局部屈曲,截面尺寸满足:
2.3 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受弯承载力
基本假定:
板中钢筋???
2.4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受弯承载力
条件限制,无法设置足够的栓钉 部分抗剪连接承载力已满足要求 基本假定:
截面的范围: 钢梁+有效宽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板,且假设应力在混凝 土板内均匀分布 钢和混凝土均为理想线弹性材料 忽略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的滑移 符合平截面假定 有效宽度范围内的混凝土板按实际面积计算,不扣除受拉 开裂面积,忽略板托面积,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板 肋部分混凝土面积忽略 忽略混凝土板内的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