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散货型物流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对下游企业的供货物流进行优化而形成 的。上游企业对物流系统的依存度小于下游企业,而且物流系统的下游企业相对集 中或利益共享(如连锁业)。采用此类物流模式的流通企业,其上游企业竞争激烈, 下游企业的需求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要特征,适于原材料或半成品物资的配送, 如机电产品的物流配送。
(1)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 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微观物流是指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企业 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生活物流等。
(2)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也叫第三方物流)可以理解 为各需求点和生产点之间的各种物资流动,由外部的物流网络来完 成;也可以理解为物流的实际需求方(假定为第一方)和物流的实际 供给方(假定为第二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约向第一方和第二方提 供的物流服务。企业物流是指生产企业中原料或半成品在各个生产 环节之间的流动,以及企业将自己生产出的成品直接送抵需求方的 物资流动。
1.2 物流系统 1. 物流系统的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 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 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方式迅速向 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存储和提取系统、物流计算机 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3)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一个发展 很快、规模很大的物流领域,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 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 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内的物流和一个经济区域内的物流 被称之为区域物流。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一般物流指具有物流活动共同点和一 般性的物流。一般物流涉及大部分产品和大部分企业,其物流系统 的建立及物流活动的运作可以普遍适用。带有特殊制约因素(如特殊 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的物流则 属于特殊物流范围。例如,按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水泥物流、石油 及石油产品物流、煤炭物流、危险品物流等;按物品形体不同有超 长超大产品物流;按装备及技术不物流”这个概念的,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 Logistics,已经不是过去PD的概念了。Logistics的原意为“后勤”,这是二战期间 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 种后勤保障系统。后来把Logistics一词转用于物资的流通中,这时,物流就不单纯 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了,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 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 面、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等问题。
(3) 混合型物流系统。这种系统综合了上述两种物流模式的优点,并对商品的 流通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物流的弊端。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的流 通企业规模较大,具有相当大的设备投资,如区域性物流系统;在实际流通中,多 采取多样化经营,降低了经营风险。这种运作模式比较符合新型物流配送的要求, 特别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概念中的“物”,是指所有的物质资料,实际指一定积累的社会劳动 产品,也包括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各种自然资源;既包括用于生产性消费的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也包括用于人们最终消费的生活资料(即消费资料)。
现代物流有两个重要功能:第一,能够管理不同货物、物资的流通质量;第二 ,开发信息和通信系统,通过因特网建立商务联系,直接从客户处获得订单。现代 物流的运作,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或者说要素)间的重复劳动,实现最大限度“ 缩短”原材料供应者、产品生产者、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流距离和物流时间。
2. 物流系统的分类 1) 按照运营主体分类
(1) 以制造商为主体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里的商品都是制造商自己生产 制造的,用以及时地将预先配齐的成组元器件运送到规定的加工和装配工位。这种 物流系统的设计比较容易,从商品制造到生产出来后条码和包装的配合等多方面都 较易控制,但不具备社会化的要求。
电子商务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1 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1.1 物流
1.物流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 或“货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PD),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译为“物的 流通”。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当时 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 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桥梁作用”。
(4) 以仓储运输业为主体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最强的是运输配送能力,它 的地理位置优越,如港湾、铁路和公路枢纽,可迅速将到达的货物配送给用户。它 提供仓储储位给制造商或供应商,而物流系统的货物仍属于制造商或供应商所有, 物流系统只提供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服务。
2) 按照运送货物的系统分类
(1) 集货型物流系统。这种系统主要针对上游企业的采购物流过程进行创新而 形成。其上游企业关联性较强,下游企业则互相独立。上游企业对物流系统的依存 度明显大于下游企业。同时,这类物流系统也强调其加工功能。此类物流模式适于 成品或半成品物资的推销,如汽车的物流配送。
(2)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物流系统。批发一般按部门或商品类别的不同,把每个制 造厂的商品集中起来,然后以单一品种或搭配向消费地的零售商进行配送。这种物 流系统的商品来自各个制造商,它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是对商品进行汇总和再 销售,而它的全部进货和出货都是社会配送的,社会化程度较高。
(3) 以零售业为主体的物流系统。零售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以考虑建立自 己的物流系统,为专业商品零售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 店、宾馆饭店等服务,其社会化程度介于以制造商为主体的和以批发商为主体的物 流系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