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摘要]

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幼儿年龄小,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和兴趣,但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不具备深入探究的意识。这可能是幼儿本身的探究意识不强,也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无意识地被打压,从而渐渐失去了探究的意识。探究意识需要从小培养,那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如何在生活中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机生成各项适合幼儿探究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并适时地引导,培养幼儿的探究学习能力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幼儿探究性学习教育

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作准备的。在幼儿期,如果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探究学习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从一下几点出发。

一、丰富活动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欲望。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有充分的物质保证,才能使幼儿与环境充分对话、互动,达到教育目的。材料即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认识周围世界的桥梁。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能激发、保持幼儿探索欲望。所以,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

1、材料的充足性。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首先考虑的条件是充足,特别在一些探索性强的区域,例如:在益智区中有许多可以让幼儿进行探索的东西,如果数量提供得不多,有时会引起幼儿的争执和抢夺。

2、材料的可选择性。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基本条件。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例如:有的孩子认为种子要去掉皮泡在水里才能发芽,有的孩子认为不需要去掉皮就能发芽,还有的孩子认为要长在土里……对于孩子们的各种说法,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孩子自己利用各种材料来尝试,于是,在自

然角里,出现了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种子,引发了孩子们不断的关注、观察和探究。

3、材料的不断扩展性。

在幼儿探究学习中,为幼儿所提供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还应积极思考,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察幼儿活动,及时更改或增加材料。

例如:在美工区中,我提供小鞋让孩子进行装饰,第一次我投放了颜料、毛笔、盘子等,孩子们把小鞋涂上了美丽的颜色。第二次我就放了彩纸、剪刀、双面胶等,孩子们剪了各种形状贴在有美丽颜色小鞋上,各种造型的鞋子像极了一只只小动物。第三次我又提供了鲜花、泡沫等,孩子们又把小鞋变成了一只只动物花瓶……

二、在活动中尽量鼓励幼儿进行探究。

幼儿经常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有时不仅不被教师所接纳、重视和鼓励,反而被误解成错误的行为而制止。当幼儿的探究行为与其他幼儿不同或与教师的预想或喜好不同时,教师的反应经常会劝其放弃或让其从事与同伴相同的活动。教师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造成幼儿的紧张,使幼儿无所适从,幼儿会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甚至放弃自己的探索活动而去迎合老师的想法,长此以往,幼儿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如:有一次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XXX小朋友看到地上有一只蜗牛,对它十分感兴趣。经常蹲在地上看,还要拉着我一起去看,但由于我本身对蜗牛的不喜爱,就没有跟他一起去观察。当时具体的对话已经记不清楚,但那个孩子失落的表情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所以,针对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对每一位孩子的发现和兴趣都要尊重和接纳。

兴趣是儿童发展的动力,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又好又快。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只要看过或学习一遍,就能记入脑中,再次呈现出来的可能没有一模一样,但与原样的东西相当接近了。兴趣还能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维持时间更长,因此,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成为教育的内容。幼儿的兴趣、观点、做法常常和老师不同,老师的尊重和接纳可以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俗话说“童言无忌”,幼儿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例如:发现幼儿对蜗牛特别感兴趣时,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并适时的引导,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科学活动等。让幼儿了解蜗牛的一些知识。

2、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们的想法各种各样,有的合乎逻辑,有的天马行空,但无论幼儿的想法对或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鼓励幼儿轮流表达他们的想法,不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似失败的孩子,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给予每一个孩子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出每个幼儿探索活动的价值,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例如:有一次请小朋友画房子,小朋友们画出来的都跟老师的差不多,只有XXX画的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刚开始,小朋友都说她画的是错的,经过几个小朋友一致的说法后,她也有点灰心失落了。看到这里,我就走过去跟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都画了中国的房子,但XXX画得也没错啊,她画的可能是别的国家的房子呢,她画得也很漂亮啊!”XXX小朋友听到我没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否定她,反而还表扬了她,立刻露出了开心笑容。

3、幼儿出错时采取包容的态度,在还没有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不要误解孩子。

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事物,有不客观的一面,那是因为他们经验还不够丰富、概括还不够全面。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作为老师应认识到,错误代表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是合理的。教师要寻求幼儿真正的动机,不要急于制止、批评幼儿,而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有时还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意图,和幼儿取得同步。当幼儿的某些想法有错误时,教师也可以先给与肯定,表扬其做的好的地方,再帮助幼儿改正做错的地方,不要直接地就否定幼儿。在这种看似错误的基础上,期待下一次的进步。例如:区角活动时,在理发店的幼儿对为别人理发一点概念也没有,经常出错。在活动中,我没有直接批评幼儿,而是让他们回家后请父母帮忙,让他们有空带孩子去理发厅看看,体验一下,或从电视、电脑上了解。

三、对幼儿的探究行为要适时的引导。

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及做法应给与支持。幼儿的活动总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听教师的解释,看教师让看的东西,回答教师认为幼儿应该知道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束缚了幼儿的手脚,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应该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幼儿产生疑问→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鼓励幼儿按

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真实、直接的体验→引导幼儿进行记录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引导幼儿与事先的猜想相比较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种解释。以这样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