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二

[文件] chja59.doc

[标题] 什么是生态系统

[关键词] 现代文/教案

[内容]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认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理解段落内部的层次。

3.领会先举例后概括的写法。

【重点与难点分析】

1.本文说明的对象与主要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写作意图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生态系统”,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写作意图是介绍有关生态系统的科学知识,教育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本文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为什么插入第4节,大讲乔木的“经济价值”?

这一节文字是附笔,承上一段末句,强调“混合林”的经济价值,以进一步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要求人们不要去干破坏生态平衡的傻事。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因此,不是多余的笔墨。

3.第3、6两小节都提到“物物相制”,比较一下,它们各从哪一方面来说明生态系统的?第3节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上说明“生态系统”;第6节是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上说明“生态系统”的。

4.文末点题“这个综合体就叫做森林生态系统”,但文章标题是“什么是生态系统”,这二者矛盾吗?为什么?

本文作者是从森林自下而上这一特定的侧面来说明“生态系统”的,所以标题定为“什么是生态系统”,虽然只从一个侧面来解说,但有关生态系统的一般原理,文中都已说到,这是用个别来说明一般,“题”与“文”还是对应的。结尾说“这个综合体就叫做森林生态系统”,由上文推出这一结论是准确的,顺理成章的,对于标题而言,这也是一种举例说明,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以普通读者为主的写作目的。

本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中涉及了许多科学概念和术语,但作者并没有端起大专家的架子刻意地去解释概念,而是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发生在前苏联、中国广东新会和吉林长白山等地森林中一些有趣的情况或现象,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枯燥乏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作者时刻想着读者,他明白自己的写作目的:为普通读者做通俗的科普服务。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用了一系列方法,如:举有趣的例子,正反对比,讲自己亲身的经历,介绍各种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借以揭示其生态价值)等,而对概念的解释,只在文章结尾处才出现,而且不是以定义的形式出现。这样写,体现了科普文章的基本特点:化专深为浅显明易,雅俗共赏。

(2)以举例为主的说明方法。

文章虽不长,但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阅历丰富的特长,用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复杂的生态学知识。这些例子有国家之别(前苏联、中国),地区之异(北方的吉林长白山、南方的广东新会);有的例子以正面说,有的从反面说;有的例子是植物方面的,有的例子是动物方面的;有些例子是属生物因素或成分的,有的例子是属非生物因素或成分的(如作者所举“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一例);等等。这些例子构成了全文大部分篇幅,读者仿佛随着作者徜徉于茫茫林海中,眼前似乎有数不清的奇异事物。读者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实例体会到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奇妙,明白了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也许还会产生对人类许多所谓改造自然的行为的反思与内疚。

(3)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

文章在介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时,先说飞鸟吃昆虫,昆虫吃树木这一人人都明白的简单事实,然后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动物、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复杂情形;在介绍“相互制约”这一概念时,先说生物之间交替相食的状况,这是“简”,后说大森林中各种物质

的循环过程和能量的转化,这是“复杂”。全文虽然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具体说明生态系统的特点,但也不忘在关键处点出这些例子所说明的道理,如第3、4、6等自然段,作者都用“由此可见”、“因此”等词语,来点明事例所说明的抽象道理。

【典型例题解析】

细读第6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一,理解物质循环的原理。

提示:划分段落内部的层次,应以该段的内容为依据。对叙述事物发展过程的段落,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阶段来划分;对说明事物构成的段落,可以根据按照构成的几个组成部分来划分;对说明事物类别的段落,可以按照事物包含的类属来划分;对说理的段落,可以按照道理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分析:本段说明各种物质不断循环的原理,应该按照道理的逻辑关系来划分层次。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②两句)说明植物是怎样将土壤中无机物质变为有机物的;第二层(第③、④、⑤三句)说明动物以有机物为食料,其残体以及植物残体又变为无机物;第三层(最后一句)概括说明森林中各种物质是不断循环的。

层与层的关系是分总关系,前两层分说,第三层总括。森林中各种物质的不断循环,可以用下面“物质循环图”来表示。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有机物

食肉动物

六、大自然警号长鸣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议论中说明的作用。

2.认清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严峻形势,增强环境意识,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

【重点与难点分析】

1.课文中哪些段以说明为主?哪些段以议论为主?它们有什么关系?

第2~6段以说明为主,说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第7~12段以议论为主。议论是在说明的基础上展开的,而说明正是议论的依据,是为议论服务的。

2.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的主张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一方,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作者先说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再议论其原因,并指出两种势力的斗争。在这样说明与议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的主张。

3.这篇文章中的“警号”是什么意思?大自然向我们发出了哪些警号?

“警号”,表示会出现重大的危机,提醒人们采取预防的措施。这里的意思是,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破坏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要求人们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号”主要内容包括:不许滥伐森林,防止环境污染,不许肆意行猎等。

4.文章最后说:“从警号长鸣中,我不禁想到这一切”仔细阅读文章的后半部分,看作者想到什么,发了哪些议论,这些议论和前半部分的说明有什么关系?

“这一切”是就全文说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野生动物特别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数量的锐减和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二是大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为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所作的努力。

所发的议论有:我国虽说“地大物博”,其实在自然生态环境上还比不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再加上有一些目无法纪,愚昧短视而又骄傲任性的人肆意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必须动员全社会和破坏势力作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