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已取得进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目 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已基本完成各自的 市场体系建设。在上海,除有国家级证券 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联系和辐射 全国市场外,其它类型市场的服务范围也 已基本延伸到周边地区。
长三角一体化相关体制机制建设获重要进展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 次。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参加的“沪苏浙经 济合作与发展(高层)座谈会”制度,在构筑区 域大交通、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等五大专题上取得 重大进展,并就“加强合作、共进共荣”和水系 治理、电子政务、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联手 构建现代物流中心、2010上海世博会和构建沪苏 浙旅游经济圈的政府间合作问题进行了磋商。
近2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而这 个地区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 却创造占全国20%的GDP、22%的财政收 入、28%的出口份额 利用外资总量占全国35%;区域间15个城 市交流、经贸往来不断,并签订一系列合 作协议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
区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获突破性进展
五是积极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拓展长三角地区 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功能。宁湖杭沿线县市须充分考虑 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容量及其生态屏障功能,选择与生态经 济相协调的开发方向和模式,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旅游 休闲、现代物流、生态农业以及资源加工业,积极培育城 镇集聚区,形成生态产业集聚、城镇有序发展的新型发展 带。 六是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成为全国性重要 旅游休闲带和区域性会展研发基地。环太湖乡镇须坚持生 态优先原则,在保护太湖及其沿岸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前 提下,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展、研发等服务 业和特色生态农业,严格控制用地开发规模和强度,突出 开发理念创新和空间布局优化。
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还将完善其他沿路 发展轴带,重点建设泰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泰州)锡(无锡) 湖(湖州)南北拓宽轴、通(南通)苏 (苏州)嘉(嘉兴)南北物流和轻工经济 轴、杭(杭州)绍(绍兴)甬(宁波)产 业和港口联动轴、宁(南京)通(南通) 城镇集聚发展轴、申(上海)苏(江苏) 浙(浙江)皖(安徽)西部拓展轴等,共 同形成长三角地区分工明确、功能齐备、 等级合理的网络状总体开发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
讲课人:张春波
长三角一体化
一、概念与背景
“16+7”
“长三角”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中,沿长江下游冲 击扇形成的区域,主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 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 州、台州等15个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都市圈范围之内的 区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 建设部正在做一项规划——《长三角城镇群体系建设规划》 据参与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介绍,该规划年底全部完成。这 个草案引起轰动之处在于,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 马鞍山、合肥、铜陵等7市将被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
长三角区域规划八大内容基本敲定
一是明确长三角区域发展指导思想原则 ,长三角地区应 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转变 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区域统筹协调发 展,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 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 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 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 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 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 湖)生态服务带。
政府间合作联动动作多
1、上海市政府发表了“关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政府间 行动纲领”;杭州市发表了“接轨上海,错位发展”的战 略取向;湖州市提出了加快“接轨上海”的具体举措;舟 山市制定了“打破封闭,全面接轨”上海的三大战略;绍 兴市制定了“战略北进,接轨上海”的行动计划;常州市 提出了要成为上海工业后方基地的设想;南通市则提出要 把南通建设成为“北上海”的战略思路。南京市的城市定 位“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 2、发布了一些政府间合作宣言 3、签订了一系列省市间合作协议
“六带”各自的发展方向
一是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目标是建 成具有世界发达水平的都市连绵区域。这一发展 带主要包括沪宁杭交通沿线地区,将按照集约、 创新、优化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现代 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 二是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根据规划,长江沿线 的县市区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引导 装备制造、化工、冶金、物流等产业向沿江地区 集聚;建成特色鲜明、规模聚集、布局合理、生 态良好的基础产业基地和城镇聚集带,并成为具 有全球影响的长江产业带的核心组成部分。
长三角区域规划“一核六带” 上海定位中心城市
“一核六带”上海是核心,上海未来扮演的角色将 是国内外交通枢纽、资源配置中心、文化交流中 心和创新源头 新的规划在布局上强调“一核六带”,一核就是 强化上海这个核心的地位。纲要的内容包含充分 发挥上海作为国内外交通枢纽、长三角地区要素 资源配置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创新源头的作 用,整合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强上海集 聚和组织引导能力,以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 和竞争力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文件即将出台 将成纲领性文件
一个是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 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性意见的,由国务院印 发 另外一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十多 个部门和两省一市,历时两年多时间编制 的《长三角区域规划》
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问题和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态势、问题和方向
四、长三角一体化方向和出路
在这里,就竞争而言,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方面要创 造促进竞争、特别充分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条件;另一方面 要维护公平竞争,也就是要建立促进有效竞争的公平、公 正、公开和有序的制度环境,促进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 和优化配置。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必需加强政府的合作和联动,打 破地区分割,加强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加强地区间发展 的协同和协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在这其中,由政府 层面尽快推进区域统一市场建设的合作和联动是解决问题 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地区合作和联动的核心是 政府(间)的合作和联动。企业间的合作可通过市场主要 由企业自己解决。
三是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沿杭州湾县 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积极发展高新 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和重化工业。这一 发展带的目标是建成功能协调的现代制造业聚集 带和城镇聚集带,以带动长三角南翼发展。 四是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即拥有沿海岸线的县 市区,依托临海港口,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大 型重化工和能源基地,发展新兴的临港产业、海 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综合经济带。
目 标,即市郊车辆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城中心至各区县城镇在30分钟内到达,车辆在高速公路网上任 何两点间行驶,在60分钟内到达)。
使沪苏浙任何两城市间交通不超过4小时
工商、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加速建设
1、江浙沪两省一市工商局已就市场准入、政策信息共享、帮助民营 企业发展、开通三省市著名商标保护直通车等达成共识。 2、江浙沪两省一市信息工程专家已就“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长三角示 范应用”项目进行商讨,为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铺平道路。 3、江浙沪16个城市人民银行官员,已就长三角金融合作框架、金融 监管跨地区合作、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合作一体化 进行磋商。 4、“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论坛”召开 5、江浙沪两省一市特种设备施工企业凭本地许可证可走遍长三角, 在区域内任何地方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都不必重新审批。
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机遇和举措
1、浙江杭州湾新一轮大开发战略 ,宁波启动北仑新区“百亿工程” 项目群计划, 慈溪和海盐将分别兴建以“工业为主、融商贸住、旅 游配套的园林化新区”新工业园和一座新城。舟山市积极配合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动融入上海——宁波——舟山组合港建设统一规 划。 2、江苏沿江400公里开发战略。加快苏南IT、新材料和重化工、新医 药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实现产业规模8000亿元;建设南京、南 通、镇江等主要港口深水泊位;在苏锡一带建设国际货运机场等。 3、上海正在城市周边和外围加紧打造微电子、化学工业、汽车制造、 精细钢材和现代物流装备东南西北五大产业基地。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 能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 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 及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 然气、电力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 别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 质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 沿湾(杭州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 湖(湖州)杭线及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 对沿湖(太湖)地区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 政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 生态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 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四是提出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优化沪宁、 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 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 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 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 支撑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城镇体系。 五是明确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做强石化、钢 铁、电子信息产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 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纺织轻工和旅游业等传统 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型产 业。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投入运行。 2、杭州湾跨海大桥已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后宁波到上海的路 程将缩短120公里。 3、沪崇苏越江大通道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4、江阴大桥已建成开通; 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已正式开工,2008年建成; 嘉兴准备5年投入250亿元加快与上海基础设施对接; 绍兴正抓紧筹建绍兴至嘉兴第二座跨杭州湾大桥; 浙江加紧建设省内高速公路“四小时经济圈”、 江苏加紧打造“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 上海加速建设“153060”工程(上海在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中最近提出了“153060”的建设
2、关于一体化概念。是行政区域一体化? 还是GDP统计合并报表一体化?抑或是计 划和管理体制“一体化”? 3、关于一体化实施途径。如何实现一体化: 是通过强制性政府统一规划(区域规划)? 还是通过市场调控途径?或者两者兼有之?
4、关于一体化的政府行为。在“一体化”进程中, 过去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哪 些工作?应建立什么样的协调机制?也即亟需回 答和解决:长三角现在到底缺什么?需要怎样的 协调以及如何进行协调? 在理论上,以上分歧的要点实际上可以归结为: 是强调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还是通过 体制安排,促进资源自由和顺畅地流动?
障碍和分歧
1、关于地区产业协同整合及合作、联动和一体化发展的 理论依据。不少研究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概 念和重点还不明确,特别是受计划经济习惯思维的影响, 在区域调控的思路、模式及政府行为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 误区,政府主导和摆布痕迹较深,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把地 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作为立论的主要依据,偏重于政府直接 操控。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和分歧
问题 1、政府行为依然突出(所谓“强势政府”), 争抢外资、竞相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地区间新 一轮竞争比较激烈,长三角各省市纷纷推出新一 轮战略发展规划。 2、地区分割,地方利益诉求依然存在,以市场 为导向的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突出表现 在:在“主动接轨”、“一体化”发展的口号下, 期望通过计划手段达到地区产业布局重新配置的 意识还比较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