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山居秋暝》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 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 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 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 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 相)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 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 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 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 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 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 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 《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 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 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 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 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5、“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结合本 诗,你认为哪些诗句可以入画?
颔联颈联都可入画 颈联可入画:忽听竹林里笑语一片,原来 是那洗衣的少女踏着金色,沐着清辉归来 了,只见河塘里莲叶纷动,清莹晶亮的水 珠滚下来,晚归的渔舟荡出来,好一幅情 趣盎然、魅力无穷的山村生活画面。
①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 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赏析全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寻——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 锦官城——成都。 柏森森——以苍松翠柏之茂密暗含人们 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 的气氛。
赏析全诗
映阶碧草自有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寓 情 于 景 、 乐 景 衬 哀 情
自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 并不引起游人注意。
《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 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 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 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 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 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 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僧无可)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司空曙) 这些都不免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比较豁达的是: “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杜牧)
下面,走进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秋景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杜甫避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 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 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 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 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 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 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 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 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 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 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 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 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 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 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 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 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 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 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空‛。碧 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 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 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 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 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 慨。
3、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
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 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 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 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 的深沉感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 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 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 的深沉感慨。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 季节,还点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有重要作用的“雨”。 B 、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 — —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爱。 C 、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 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2 、下列诗句与“空山新雨后”手法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B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D、渡头余落日,墟 里上孤烟。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 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 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 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 烘托。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 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 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 招隐 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 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 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 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 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 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 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 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 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 心啊!
(或理解为: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 迁和朝代的更替。)
赏析全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 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 施展。 此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寄寓了自 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 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 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 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 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 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 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 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 特点。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 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 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 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 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 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 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 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 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 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 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 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 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 《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 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 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 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 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 一般人所能学到。
王维( 701—761 ),字摩诘,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 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可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王维 40 岁左 右为界。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 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 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 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
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 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又 喜绘画,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 诗 中 有 画 ; 观 摩 诘 之 画, 画 中有 诗。” 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 为“诗佛”。这种称谓意在说明王 维的诗歌中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 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诗中画

外意
山.雨
秋.晚
自然美
明月 清泉
远离尘俗
超然淡远
竹喧 莲动 —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山居秋暝主题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
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 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 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蜀 相 杜甫


杜甫
杜甫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 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第六课 山居秋暝
蜀相
预习提问
1、析题(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Baidu Nhomakorabea2、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3、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的?
4、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5 、《蜀相》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怀?
1.这两首诗分别是什么体材? 2.你还学过杜甫的那些诗? 3.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4.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概括
赏析全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写自己对诸葛亮一生遭际的沉痛感慨。 英雄——应指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 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尤其如杜 甫这样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之人。 此联隐含着诗人感时伤乱之意。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 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 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 运)小谢(谢眺),盛于唐 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 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 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 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 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 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 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 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 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1、析题(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
2、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3、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 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或者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押韵的需要; 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 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 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 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 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明确:和谐。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 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鸟 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 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②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 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