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儒释道思想,包罗万象的文史哲三科,和谐统一的天地人三学,都集中地显示出人文精神的内涵,可谓是殊途同归。
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精神追求,是指向人的主体精神层面的终极关怀。其实质是对人生存的关怀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深深根植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其内涵和精髓给予后人以深深的思考。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能引领我们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认识、了解并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位于“群经之首”的《易经》集结了古人的智慧,蕴含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则,它所承载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依共存、审时度势、诚信待人、和悦出世等思想,对人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更是人之为人的崇高理想。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其实就是博爱的人道主义的理想境界。老子的《道德经》则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唯物主义命题和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老子强调的“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思想同样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吸纳圣贤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会使更加我们懂得人之为人的根本。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有助于能培养美好情感,修养自身的情怀,提升人格魅力。司马迁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崇高理想铸就了贯穿古今的通史《史记》,他继承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吸取儒家、道家之精华,在书中表现出积极的进取精神。从“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信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可见司马迁爱憎分明的勇气与深厚的人文情怀。脍炙人口的唐宋诗词更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地方,它谱写了人性中最相通的情感,呈现着文人们的人格、气质和风骨,能够引起现代人的思想共鸣。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表达出积极进取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出救治天下的责任意识。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赠汪伦》、孟郊的《游子吟》等则表现出有诚挚友爱的情感体验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则表现出追问生命内核的终极关怀。唐宋诗词的神韵成为后人巨大的精神盛宴。
第三,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实施更科学更人文化的管理,实现科学和谐发展。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学习吸纳《孙子兵法》的智慧策略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大有裨益。《孙子兵法》是竞争的哲学,更是管理的科学,虽然通篇都在论战,却处处都在讲“和”,无论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是“必以全争天下”、还是“尚谋”和“五德”的主张,其主体思想均在于“止戈谋和,以和止战”。这一切都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人文价值观。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以补天平地的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追本溯源地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以木石前盟作为引子,体现了《中庸》中所说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的和谐观。他以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基石作为小说的思想基础,将儒家思想定为主流思想,释家和道家思想定为非主流思想,体现了自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流思想。他以历代各种不同的文化载体如汉赋、唐诗、宋词等作为小说的骨架,成为真正的文备众体。他以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作为小说的皮肉,将古人语言、民间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等融于一炉,体现了华夏民族语言的丰富。他以一个内涵丰富的“情”字作为小说的血液,囊括了爱情、亲情、人情、友情等人间所有的真情,突破了老庄哲学的生死观,突破了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束缚,超越了活在当下的人生追求。《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现代人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一面镜子。传统文化决定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决定人类的情感,所以说最终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和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性因素就是文化。这个文化体系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基本命脉所在。要想改变人类生存的现状、改变人类未来的命运,最根本的途径是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将永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