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山隧道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_廖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毛羽山隧道大变形破坏特征
1
工程概况
1 ) 变形量大。 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严重, 设计预 , 留变形量明显不够 多次因变形量过大侵限导致拆换 拱。且隧道边墙两侧多次呈现出变形不对称情况 , 一 侧变形量偏大导致预留变形量不够出现侵限 , 致使换 拱, 隧道两侧轮廓破坏严重。 以 DK285 + 141 断面为 例( 图 1 ) , 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该断面水平收敛变 形量达 700 mm, 拱顶下沉达 500 mm, 左右两侧边墙变 形不对称, 右侧出现侵限, 左侧变形在预留变形量以 内。该断面具有变形速率快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 在 给施工造成极大安 长达 70 d 之后变形依然未能稳定, 全隐患。 2 ) 变形速率快。 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及卸荷 较猛, 初期变形量大、 变形速率快, 在初期支护尚未闭 合以前已侵限。 3 ) 持续时间长。 大变形段围岩持续变形时间长, 在初期支护完成以后变形并未停止, 而是等速变形发 展, 收敛难以稳定, 局部段落二衬开裂, 反映了围岩的 典型流变特性。 4 ) 变形的重复性。 毛羽山隧道局部地段因大变 形造成侵限, 进行拆换拱。 在拆换拱结束后对断面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隧道工程日益增多, 隧道地 质灾害趋于复杂。在各类地质灾害中, 隧道围岩大变 形是一类容易造成施工困难、 毁坏施工设备、 延误工 [1-2 ] 。 兰渝线毛羽 期、 增加工程成本的严重地质灾害 山隧道自开工以来, 由于围岩大变形多次造成拆换拱 、 [3-5 ] 。 本文以毛羽 钢架扭曲、 塌方及延误工期等问题 山隧道为例, 系统全面地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软岩 大变形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为类似隧道 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收稿日期: 2013-01-10 ; 修回日期: 2013-04-25 作者简介: 廖俊( 1983 — ) , 男, 湖北钟祥人, 工程师, 硕士。
( 10%
80
铁
道
建
筑
August, 2013
图1
DK285 + 141 断面监控量测变形状况
图2
DK285 + 132 断面换拱前后变形随时间变化曲线
2013 年第 8 期
铁 道 建 筑 Railway Engineering
79
文章编号: 1003-1995 ( 2013 ) 08-0079-03
毛羽山隧道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
廖 俊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路基处地质三所, 陕西 西安 710043 )
摘要: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穿越三叠系薄层状板岩地 层, 且 位 于 极 高 应 力 区, 隧 道 施 工 中 容 易 发 生 严重 大变形。对毛羽山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实例研究发现, 大变形主要受岩性、 地应力、 地下水、 岩体结构面的 空间组合和施工时间五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岩性。该 隧 道 围 岩为板岩, 板岩的 低 力 学 性能、 遇水易软 、 、 。 化 弱膨胀性 流变性及易扰动等特点使之易发生大 变 形 岩性是 大 变 形 发 生 的主要 影响 因 素, 其它因 素很少单独作用导致大变形发生。 关键词: 毛羽山隧道 软岩 大变形 中图分类号: U456. 3 1
3
毛羽山隧道大变形原因分析
通过对毛羽山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实例研究 , 发现
大变形主要受岩性、 地应力、 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尤其是岩性, 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几乎是所有大 其它要素很少单独作用导 变形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 致大变形发生。 1 ) 岩性的影响 毛羽山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地段岩性为三叠系板 部分地段夹薄层炭质 板 岩。 根 据 X 衍 射 试 验 结 岩,
果, 毛羽山隧道板岩含大量亲水性矿物 , 由于亲水性矿 物晶胞与晶胞之间结合不够紧密, 可以吸收无定量的 造成结构格架活动性大, 亲水性强。 通过吸 水分子, 水, 使体积大大膨胀, 甚至使相邻晶胞失去链接力, 在 地下水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变形。地下水不发育地段在 施工开挖后, 由于地应力的重分布, 造成一定的卸荷回 密闭结构面微张, 为地下水缓慢渗移提供了通道。 弹, 这也是隧道在开挖并完成初期支护后变形一直持续发 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毛羽山隧道围岩剪切试验, 板岩内摩擦角 c 为 15. 1ʎ , 黏聚力 为 0. 04 MPa。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进行了超前小导管注浆, 使 c, 值增加, 提高了围岩的 自稳能力, 减小围岩的塑性范围, 延缓了岩体塑性状态 出现的时间。 毛羽山隧道围岩受构造作用影响, 岩体较破碎。 但因毛羽山隧道受多次、 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围岩被 挤压密实, 岩体纵波波速仍达 3 970 4 060 m / s, 加固 浆液不易渗入, 浆液扩散半径小, 只在注浆孔附近形成 固结, 周围岩体并未得到有效固结。 在隧道围岩开挖 由于围岩抗剪能力差, 加之结构面发育, 就会 暴露后, 松散膨胀, 发生塑性变形, 诱发大变形的发生。 毛羽山隧道泥质板岩及钙质板岩交错, 力学性质
毛羽山隧道全长 8 503 m, 为双线隧道。隧道位于 西秦岭高中山区, 山高沟深, 山坡、 谷坡较陡, 植被覆盖 较差, 隧道最大埋深为 700 m。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 主要为三叠系板岩、 板岩夹灰岩, 局部夹炭质板岩。隧 道受构造作用影响, 褶皱断裂发育, 地质构造十分复 杂, 节理裂隙、 褶皱发育, 岩体较破碎, 且处于极高地应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力区, 根据前期勘测及开挖揭示验证, 毛羽山隧道板岩 为薄层 状, 矿 物 成 分 为 石 英 ( 44% 74% ) 、 伊利石 17% ) 、 绿 泥 石 ( 0 20% ) 、 高 岭 石 ( 4% 12% ) 、 方解石 ( 5% 23% ) 、 铁白云石 ( 5% 14% ) 、 ( 1% 7% ) 、 ( 0 1% ) 、 菱铁矿 赤铁矿 斜长石 ( 2% 8% ) 、 钾长石( 0 2% ) 等。局部变质程度较深岩石中 绢云母含量高达 30% 。板岩含膨胀性及黏土性矿物,
+
变形原因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1995. 2013. 08. 25 泥质板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5. 63 17. 7 MPa、 钙质板 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22. 7 36. 3 MPa。 板岩结构松 散、 结构面发育、 层间结合力差, 具有典型的软岩特征。 毛羽山隧道位于极高应力区, 隧道未开挖之前处 于极高地应力和高围压环境。隧道围岩具有典型的软 岩特征, 因此在隧道开挖后极易发生大变形 。
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显现, 主要是因为板岩的流变性质 及时间的增长加剧了围岩的弱化过程, 使围岩变形增 加、 塑性或松动区扩大。同时随着时间的增长, 地下水 的缓慢作用亦造成板岩软化及抗剪强度降低 。 根据兰渝线等其他隧道变形控制的经验, 在隧道 掘进过程中, 围岩的变形自掌子面前方 1. 5 2. 0 倍洞 径处即己开始。当隧道快速掘进时, 循环时间较短, 隧 道开挖后立即施工临时支护结构, 这样隧道围岩时间 效应影响较小, 在软岩隧道变形的初始阶段就提供了 支护力, 防止了围岩形成较大的塑性区和松动区 , 增强 了围岩的自稳能力。 当隧道慢速掘进时, 围岩时间效 , , 应明显 围岩变形充分 变形的塑性体在无支护作用 下, 进入破裂阶段, 形成松动体, 对支护结构形成较大 的荷载压力。而毛羽山隧道自开工以来, 进度一直较 慢, 尤其在毛羽山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下 , 高地应 力条件下的板岩具有明显的蠕变性质, 隧道掘进速度 的快慢, 往往直接影响围岩的稳定性。掘进速度太慢, 掌子面前方的岩体在掘进前即进入了松弛破坏阶段 , 围岩甚至随挖随塌。 同时, 由于掌子面后方围岩开挖 进度的影响, 往往多次出现初期支护侵限, 在处理后方 大变形的过程中, 前方围岩由于长时间的暴露风化及 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围岩的自稳能力极差, 造成一种 恶性循环。因此施工及时间因素也是毛羽山隧道大变 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3 年第 8 期
廖
俊: 毛羽山隧道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原因分析
81
差距较大, 是导致大变形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因此, 毛 羽山隧道围岩的特殊性是造成大变形的主要因素 。 2 ) 地应力的影响 软岩隧道的失稳是由于隧 根据国内外多年研究, 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超过围岩强度而导致围岩过 分变形造成的, 地应力是影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基 本因素之一。毛羽山隧道受多期、 多次构造作用影响, 地应力分布复杂。根据测试结果, 洞身段最大水平主 应力 值 为 21. 28 MPa, 最 小 水 平 主 应 力 值 为 12. 14 MPa, 为极高地应力区, 极易发生围岩的塑性流变。 同 时在隧道开挖后, 应力重分布过程中, 径向应力减小, , 切向应力增大 在洞壁附近形成应力集中。 围岩发生 变形破坏,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逐渐增大 , 尤其在 地下水发育地段, 板岩遇水软化, 进一步降低岩体的强 度, 导致支护结构的严重变形及破坏 , 因此地应力是毛 羽山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力学原因 。 3 ) 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动也是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重 要因素, 毛羽山隧道在地下水发育地段, 变形速率及变 形量很大, 在地下水不发育地段, 围岩的大变形往往滞 后 5 7 d 左右。 这是因为隧道开挖在应力重分布及 卸荷作用下, 密闭结构面微张, 地下水缓慢向开挖临空 面渗流, 引起地下水渗流场的改变。 地下水向松动圈 附近汇流, 同时在洞周产生渗透压力并导致结构面中 的有效压应力减小, 致使应力状态恶化, 抗剪强度减 小。因此地下水的活动不仅大大降低围岩的抗压强度 同时降低了结构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 , 和抗剪强度, 加剧了围岩的破坏和变形。毛羽山隧道的大变形与地 下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4 ) 结构面空间组合的影响 毛羽山隧道刚开挖时, 岩体强度还能稳定一段时 间。但是开挖扰动后在应力的重分布、 卸荷作用及掌 子面爆破振动的共同作用下, 岩块沿结构面剪切滑动, 同时隐含裂隙扩展直至解体, 从而导致外观上突发式 岩层走向与隧道轴向小 的大变形。尤其当岩体破碎、 角度相交时, 变形破坏更严重; 当岩层走向与隧道轴向 大角度相交时, 变形较前者稍好。 其原因主要为变形 受结构面的影响而呈现各向异性的特征 。根据现场掌 毛 羽 山 隧 道 岩 层 产 状 为 NW31ʎ 60ʎ / 子面的素 描, N60ʎ 89ʎ , 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夹角 7ʎ 36ʎ , 且板 理及节理发育。不利的结构面组合是发生大变形的因 素之一。 5 ) 施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 毛羽山隧道部分地段的围岩失稳和破坏往往经过
4
结论
根据对现场变性特征的分析, 毛羽山隧道围岩大 变形主要受岩性、 地应力、 地下水、 岩体结构面的空间 组合及施工时间五种因素影响,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隧道处于高地应力区及板岩这一特殊的岩性 。
参 考 文 献
[ 1] J] .煤 罗学东, 陈建平. 火车岭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及治理[ 2006 ( 4 ) : 49-53. 田地质与勘探, [ 2] 罗学东, 陈建平, 左昌群, 等. 大断裂区域片岩地层巷道围岩 J] . 黄金, 2006 ( 2 ) : 21-23. 大变形类型与机理研究[ [ 3] 张文强, 王庆林, 李建伟, 等. 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 J] . 隧道建设, 2010 ( 4 ) : 157-16l. [ 4] 张文新, 孙韶峰, 刘虹. 木寨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 J] . 现代隧道技术, 2011 ( 2 ) : 78-82. 工技术[ [ 5] 唐林, 李天斌, 何勇, 等. 杜家山隧道大变形成因机制研究 [ J] . 铁道建筑, 2012 ( 5 ) : 44-46.
行监测, 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依然很大, 采取相应加固 最终仍然侵限, 被迫进 措施后变形依然持续加速发展, 行二次拆换拱。 以 DK285 + 132 断面为例 ( 图 2 ) , 该 断面初期支护完成后历经 2 个月的变形, 初始阶段变 形较快, 随后变形一直缓慢发展, 水平收敛变形量达 550 mm, 拱顶下沉达 350 mm, 最终造成初期支护钢架 在 40 d 时间内水平收 扭曲及混凝土掉块。拆换拱后, 敛变形量依然达 250 mm, 拱顶下沉达 100 mm, 且水平 发展速率约 10 mm / d, 收敛变形量在后期呈加速发展, 安全隐患极大, 在采取相应加固处理措施后最终依然 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