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练习技能,同时还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思维的训练。要使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课题重点词句延伸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强调“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练习技能,同时还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任何一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思维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思维的训练。要使思维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两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质疑
古往今来,知识的获取,才能的增长,都是经过从疑到无疑,从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活动的逻辑性、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人的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这种活动经常是由产生疑问开始的,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问题,便是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科学的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可以反馈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并积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条件,激发其想象思维与创造思维。
1、根据课题质疑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质疑,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就针对课题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呢?于是,学生思考后便先后提出了几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样补的?”“补天的结果怎样?”等等。然后,我就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研读课文。当学过之后,学生都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的思路相吻合,因而感到十分高兴。
2、根据重点词句质疑
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就必须引导他们认真钻研重点词句,并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比较。《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学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就抓住“抽泣”“呜咽”“啜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阮恒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大哭?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明确在自己作文时也应恰当地选择词语。语言是千变万化的,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多读多深思,才能真正掌握词语的确切含义,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而促使思维的发展。
3、抓住延伸点质疑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结尾“语虽止而意未尽”,往往会给人留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因此可抓住这些延伸点引导学生质疑并展开遐想。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光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也就是说,语感语言文字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生活经验,而不是干巴巴地记住几个生字或简单地分析文章,只有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情趣。在教学《七颗钻石》时,结尾是从水罐里涌
出一股巨大而新鲜的水流。我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这股水流会给大地带来怎样的变化?人们会说些什么?人们会做些什么?于是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描绘了久旱逢甘露的景象,语言和思维得到了训练。
二、加强语感训练
我认为“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也就是在感知语言的刹那间,其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的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不仅可避免学生只掌握一大堆诸如“中心突出、首尾呼应、详略得当、过渡自然”之类的套话而忙于课堂上应答,但是缺乏对语言正误、异同、美丑、优劣的敏锐感觉,而且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则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加强朗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它是一种有声音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的并用过程,其中既有视听训练,言语运动器官和大脑的协同活动。可见朗读对学生语言学习、器官刺激是全面深入的,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朗读有范读、分角色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合理选择。在《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细读课文,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后,先采用了范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小组内分自然段读,接着对课文中的众鸟纷飞的景象引读,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增强学生的语感。与此同时,我还把朗读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朗读前,先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语句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读,做到以读促思,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在边吟咏边揣摩的气氛中,渐入文章的佳境。
2、熟读成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还可以促使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优美的文章或段落,我都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比如,《荷花》中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姿态各异,学生通过熟记后,即使没有见过荷花,也可以想象它的婀娜多姿。新课程标准推荐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背诵的诗文就达70
篇之多,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这反映了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在教学中如果加强检查、交流,必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练习复述
复述是学生把自己经历或者看到的事情和读过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内化吸收,再进行语言加工、处理,讲给身边的人听。既可以积累语言,又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语感常常来源于口语能力,语言的掌握运用。《西门豹》一课我是这样安排复述的: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整理出思路,即讲了哪几件事。利用课外时间同桌之间互说互听、互相补充、互相讨论,然后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这样语言和思维得到了真正的训练。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把整个阅读教学看作一个点,语言实践当作一个面,那么语感训练就是点和面的联结点。因为加强语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和运用能力,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潜能、整体素质、个性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