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有效地实施城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如何有效地实施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发展演变而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规划体系的缺陷日益明显,以往的规划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后的全新环境。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人文环境的多元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既包括经济体制及增长方式的转变、传统与现状文化和心理的冲突与整合,也包括决策层所作的改革及宽松政策环境的获得。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土地开发投资主体多样化,私有产业增长和国企比重下降,决策地方化和实用主义观念加强,种种问题,使得我国城市规划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积极向上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1. 城市规划发展现状及问题
探讨未来发展就得先了解当下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 现实困境带来的挑战
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导致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规划无法跟上快速的城市发展速度。首先是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和城市的不断蔓延,使得城市规划很难预测城市未来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需求。其次是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不可持续态势。人口高密度与耕地的不断减少,使城市呈现危机,并威胁到经济、环境的长期效益。
双重土地使用体制。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有偿有期限使用城市土地的制度,对成同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原有的无偿无期限使用城市土地的制度仍未完全取代,两种体制的并存造成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化。市场机制和行政干预共同作用下的土地使用导致了土地使用性质的随意改变以及城市蔓延。另一方面,在当地竞相吸引外资以及土地开发的特殊模式激励下,城市逐渐开始蔓延。
1.2来自历史遗留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对经济计划的固有依赖,以及城市规划和经济计划之间缺乏协调。过去,城市规划属于从属地位,长期服从于经济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生产活动及其相应的居住安排物质空间,以实现经济计划的目标。城市规划无法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进行直接控制。只有“注册在案”的项目才能获得资源、土地及规划的支持。由于这些遗存,规划者无法处理和控制不断增长的非政府计划的项目。总体规划要与经计委编制的项目规划协调。事实上这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总体规划主要考虑一个城市最为理想的空间结构,而较少考虑到操作性因素,例如投资、
财政或制度上的制约。总体规划无法指定哪个部门投资哪个项目,而经济计划却可以。因此,经济计划更接近于决策过程,而规划过程则与土地利用决策分离开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总体规划难以实施了。此外,“计划发展”意识还普遍存在。通过国家干预的城市规划被赋予太多任务而难以操作。
1.3 城市规划体制本身的缺陷
改革开放20年,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基本建立了城市规划的初步体系。但就整体而言,城市规划仍然受到各种力量的挑战,甚至被指责为阻碍了经济发展。在规划行业,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理性的分析,研究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以探索中国城市规划进步的有效途径。
1.3.1 首先是在价值体系对接上的矛盾。城市规划是以社会的综合最优发展为目标,并且更倾向于对社会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的保障。由于与“最大经济效益”的政府目标体系的不吻合,造成了在规划价值目标和规划理念的偏差,经常出现反复、混乱、无序的现象。
1.3.2 法规建设和实施的环境还不完备,其系统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法规体系、主干法内容、相关法的衔接和整合以及法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方面。
1.3.3 政府管理架构与城市规划体系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方行政权力的分配和平衡,行政权力体系的纵向性与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的整体协调性,现行财税体制与城市规划实施,政府部门权利分割与城市规划运作实施过程,政府的权威决策体制与城市规划发展要求等等。
1.3.4 体系的开放性不足,由此造成规划本身的公共认可度较差。体系内部似乎完善,但外界交接时容易受到冲击。
2.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应注意
2.1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2.1.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1.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1.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2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远期与近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②合理、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尽
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③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④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保持与发扬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⑤根据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的各项定额指标和建设标准,并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2.3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设计到许多领域,具有综合性、政策性与前瞻性。广义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由于二者在交通方面的交叉性和各自本身的规划性,二者具有重要关系。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在最初阶段决定了交通规划,在建设及运营阶段,交通规划又反作用于城市规划。
单从城市规划对交通规划方向来考虑,由于城市规划更具宏观性,更加全面地整合利用城市既有资源,协调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所以城市规划对交通规划起到了决定和分配的作用,注重交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注重了与其他方面的协调关系。交通规划对城市形成和发展具有影响:它是国民经济4大生产部门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备条件。交通规划对城市规模也具有影响,这是由于它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城市贸易,人的生活工作等差生重大影响。交通运输直接影响城市用地规模。交通规划对城市布局也存在影响: ①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②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影响城市干道走向;③对外交通用地不止,关系到城市发展方向.;④是城市面貌的反映。
2.4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每个城市都具有代表其自身个性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来源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当地的人文等多个方面。在世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调解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的矛盾成为城市良好发展的重中之重。
就我国来说,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理、气候差异很大,造成各地区和城市之间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上海的石库门、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土围楼、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等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或城市文化,凡此种种的形成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都有其形成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