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方案

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方案
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方案

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方案

本填埋场1#填埋库区边界全封闭实施水泥帷幕灌浆垂直防渗,

垂直防渗系统总长度约为593m,灌浆孔间距2.0m,平均深度11.32m,侧向总面积约6178m2,灌浆总体积约13800m3,粘土心墙体积约4500m3。

一、施工依据规范及规程

《水工砼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GJ08-90-200,J10053-2000)《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25-92)

《水工砼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水工砼试验规程》(SD105-82)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试行)SDJ204-81

《水利水电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DL2002-92

《砼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

二、设计标准及参数

1、垂直防渗帷幕结构顶标高:比所在位置现状地面标高低0.5m。

2、垂直防渗帷幕深度:嵌入中风化花岗片麻岩至少1.0m,如采用

高压注浆补偿,其帷幕比正常灌浆帷幕深1m。

3、垂直防渗帷幕厚度不小于2.0m。

4、垂直防渗帷幕灌浆标准:单位吸水率ω≤0.03L/min.m.m。

5、帷幕灌浆允许比降J>150.

6、灌浆孔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垂直防渗平面布置图中按2.0m

均布设计,灌浆影响半径不小于1.5m。

7、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

0.6:1、0.5:1 等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8、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继续灌60min;或

不大于1L/min 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可以结束。

三、帷幕灌浆工程施工

1、施工准备与放样

(1)施工放样的前期须做好供电供水、场地平整及临时道路、施工作业平台、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等准备工作;

(2)施工必须准确定位,按照图中指明的坐标、标高、桩号尺寸来施工;(3)指定专人负责测量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资料,及时准确的将施工控制点引至施工现场附近,并妥善保护,经监

理工程师验证后方可使用。

(4)施工放样、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按规范(SL52-93)执行。

2、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及施工机械、人员、材料进场计划

(1)施工机械选用150 地质钻机及其附属设备,该机械钻孔工艺成熟、施工效率高,能完全适应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

(2)根据施工计划,帷幕灌浆施工工期拟安排20 天,根据甲方提供清单,工程量约为3362m,每天需要钻孔约170m,按每台钻机一个台班钻孔60m 考虑,机械

每天按三班倒,则钻孔需要150 型地质钻机1 台;灌浆每台钻机每个台班按60m 考虑,机械每天按三班倒,则只需一台钻机就能满足灌浆要求,施工时,拟在进场第1 日后调遣3 套(一套备用)150 地质钻机及其附属设备进行施工。

(3)根据施工经验,每台套150 型地质钻机及其附属设备综合约需要人员6 人,每天按三班倒,施工时拟配备40 人;施工所用材料主要为水泥,因施工工期较短、为防止因材料因素耽误工期同时考虑节约存储空间,拟根据试验段施工材料用量,在施工初期和施工中期各进所需水泥量的一半。

施工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品种满足国标GB20089 规范要求;

②水:施工用水符合拌制砼要求,水电导率必须低于1000μs;

③粘土心墙用粘质土:塑性指数>7 或粘粒(<0.005mm)含量大于25%,沙粒(>0.05mm)含量小于30%。

3、钻孔

钻孔可分为灌浆孔的钻孔,先导孔、检查孔、排水孔和观测孔的钻孔,根据各钻孔的作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工艺和要求。

(1)灌浆孔的钻孔

灌浆的质量与钻孔的质量密切相关,对于钻孔质量总的要求是:

①帷幕灌浆孔布置间距2.0m,灌浆半径1.5m,帷幕最小厚度2m,最佳孔距在准备阶段试验确定;

②帷幕灌浆孔宜选用较小的孔径,钻孔直径不宜超过100mm,钻孔孔壁必须平直完整,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③钻灌浆孔时应对岩层、岩性以及孔内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提交给项目

监理;

④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而后继续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应查明漏水部位、漏水量和漏水原因,经处理后,再行钻进;

⑤钻进结束等待灌浆或灌浆结束等待钻进时,孔口均应堵盖,妥加保护;

⑥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

⑦帷幕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宜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到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 时,采用1Mpa,压水20min,每5min 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仍以透水率表示;

⑧如遇岩溶、断层、大裂隙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帷幕灌浆孔(段)是否需要裂隙冲洗以及如何冲洗,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⑨施工中不得在帷幕线上进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灌浆试验;

⑩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试验合格并经设计、监理认可确定后方可进行采用,不合格应分析原因,并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补强。针对以上要求,本工程钻孔选用150 型地质钻机,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 厘米,因故变更孔位时,须征得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将实际孔位作好记录。钻孔孔深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覆盖层及孔口管钻孔采用φ91 岩芯钻具成孔,基岩钻孔采用φ75 岩芯钻具钻进。灌浆钻孔必须保证孔向准确,如果钻孔方向发生偏斜将导致各孔灌浆的扩散范围不能互相搭接,从而留有漏水通道。为控制钻孔方向准确,钻机安装必须平正稳固,钻孔时在孔口埋设孔口管,钻机立轴和孔口管的方向必须与设计孔向一致,孔口管对全孔钻进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保证钻孔的方向。为满足设计对孔斜的要求,确保工程质

量,对孔深相对较浅的帷幕灌浆孔测斜,拟采用KXP-1 轻便测斜仪,KXP-1 型测斜仪的精度为:方位角≤±2°,顶角≤0.5°。每钻进5~10 米进行一次测量,作好观测记录和资料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钻孔的方向。当遇到特殊地段(如断层)或钻孔相对较深孔斜难以控制时,采用DUZ-D 型多点照相测斜仪进行测量。DUZ-D 型多点照相测斜仪的精度为:方位角≤±0.5°,顶角≤0.2°。

(2)先导孔、检查孔、排水孔和观测孔的钻孔

①帷幕灌浆先导孔的孔位应与帷幕灌浆一序孔相结合,钻孔孔径为75mm,孔间距为30m。灌浆检查孔的孔位应按监理人的指示确定。随机排水孔的孔位应按施工图纸规定或监理人的指示确定。观测孔的孔位应符合要求。

②先导孔、灌浆检查孔的孔底偏差要求与灌浆孔相同,其它各类钻孔的孔底偏差应不大于1/40 孔深或符合施工图纸规定。

③排水孔的位置偏差应不大于10cm,孔的倾斜度偏差应不大于1%,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2%。

④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在排水孔周边30m 范围内(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范围内)的灌浆孔尚未灌浆之前不得钻进排水孔。

⑤排水孔钻进过程中,如遇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岩体或溶洞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监理人,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若钻进中排水孔道堵塞,则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重钻。

(3)钻孔取芯

①对检查孔、帷幕灌浆先导孔,进行钻取岩芯,按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绘制钻孔柱状图和进行岩芯描述。

②芯样的最大长度应限制在3m 以内,一旦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应立即取出。

对于1m 或大于1m 的钻进循环,若芯样获得率小于80%,则下一次应减少循环深度50%,以后依次减少50%,直至50cm为止。如果芯样的回收率很低,应更换钻孔机具或改进钻进方法。

③在钻孔过程中,对钻孔冲洗水、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岩石或混凝土特性的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④制作专用岩芯盒对岩芯进行存放,并对岩芯用岩芯卡片进行标记,放于指定地点妥善保存。

⑤帷幕灌浆先导孔钻孔完毕后,进行地质CT 试验,并将试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

4、冲洗

钻孔后,将冲洗管插入孔内,并用堵塞器将孔口堵住,用压力水冲洗。冲洗工作分两步进行,即钻孔冲洗和岩层裂隙冲洗。钻孔冲洗在钻孔结束以后,将钻具下到孔底,从钻杆通入压力水进行,冲洗时,流量要大,使孔内回水的流速足以将残留在孔底的岩粉、铁沫冲出孔外,冲洗一直要进行到回水变清,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不超过10~

20 厘米。岩层裂隙冲洗是将裂隙中松软、风化的充填物洗出孔外或推移到灌浆区范围以外,当岩层较完整和裂隙较小的情况下,采用单孔冲洗,否则可采用群孔共同冲洗。冲洗水压不大于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1MPa 时,采用1MPa;冲洗风压采用50%灌浆压力,压力超过0.5MPa,采用0.5MPa。冲洗时间不少于30 分钟。裂隙冲洗应冲至回水澄清后10min 结束,且总的时间要求,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2h。对回水达不到澄清要求的孔段,应继续进行冲洗,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不得超过20cm。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邻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h 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应立即连

续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 者,应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5、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在裂隙冲洗完成后进行,每段均必须进行。一般灌浆孔采用简易压水试验,先导孔分段压塞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单点法或五点法压水试验,检查孔采用五点法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 时,采用1MPa;压水20min,每5min 测读一次压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6、制浆

①制浆材料

帷幕灌浆选用的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R,帷幕灌浆的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μm 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对于灌浆所用的水泥要严格的控制其质量,按批量收集其出厂合格证,并按批量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水泥不得进场使用,对于存放时间长或因受潮而结块的水泥也不得使用,水泥的存放期为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不得使用。制浆用水必须符合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灌浆一般选用纯水泥浆,拌浆水的温度不得高于40℃,如遇特殊情况,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特定类型的浆液。根据灌浆的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下列掺和料: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大于2.5mm,细度模数不大于2.0,SO3

含量小于1%,含泥量不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7,粘粒含量大于25%,含砂量不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根据灌浆的需要也可在浆液中加入速凝剂、减水剂、稳定剂等外加剂,所有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以水溶液的状态加入,各类浆液掺入的掺和料和加入的外加剂的种类及掺入量必须经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②浆液制备

灌浆前进行浆液的室内试验,测定浆液的浆液密度或比重、浆液流动性或流变参数、浆液的沉淀稳定性、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或终凝时间、浆液结石的容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等参数,以便于在灌浆过程中使用。制浆前必须对制浆材料进行称量,称量的误差小于5%,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不小于3min;使用高速度搅拌机时,应不小于30s,在搅拌站输浆口处设置滤网,保证浆液在输送到各灌浆点前进行过滤,制浆站制备的浆液的水灰比为0.5:1,通过灌浆泵输送到各灌浆点,浆液输送的速度为1.4~2.0m/s,各灌浆点以LJ-1.0 型立式搅浆机用来储存浆液,并根据灌浆的需要根据浆液的比重配制所需要的浆液。如果在灌浆施工过程中需要拌制细水泥浆液或稳定浆液,则选用ZL-400 型搅浆机进行搅浆,并加入减水剂,搅拌的时间必须经过试验确定,细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应该小于2 小时。

7、灌浆

本工程帷幕灌浆基本要求如下:

①帷幕灌浆必须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本工程帷幕灌浆孔分为三序施工;

②本工程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帷幕灌浆段长度采用3~6m,一个分段单位工程内,后序排上的第一序孔宜在前序排上最后次序孔在岩石中均灌完15m 后再开始钻进;

③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 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可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④帷幕灌浆应首先采用循环式,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先行拟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

中根据钻孔的地质资料调整确定,并经监理认可;为保证接触段灌浆质量,接触段进行单独灌浆,接触段的灌浆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大量的浆液进入覆盖层,该段的灌浆压力及灌浆量同过试验确定,并且不应套用规范中压力变换及终孔标准。下面的各段压力逐步递增,当灌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的各段都以设计压力进行灌浆。灌浆压力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当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灌浆时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帷幕灌浆的浆液水灰比有以下7 个比级:5:1、3:1、2:1、1:1、0.8:1、0.6:1、0.5: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 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 小时,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 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⑤帷幕灌浆的灌浆压力初定为0.5~1Mpa;

⑥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

0.4L/min,继续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 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可以结束;灌浆全过程中,在设计压力下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当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时,应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⑦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

8、特殊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2)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否则应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3)灌浆工作必须持续,若因故中断,可按照下述原则进行处理:

①应及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

②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断前比级的水泥浆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较多,则浆液应逐级加浓继续灌注。

③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大邻孔邻段灌浆压力,直至补孔。

(4)灌浆段注入量大,灌浆难于结束时,选用合理措施处理,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甚至充填级配料,该段经处理后仍应扫孔,重新依照技术要求进行灌浆,直至结束。

(5)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宜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延续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

(6)压水试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并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补强。

9、工程质量检查

(1)帷幕灌浆质量检查以钻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和采取岩心的分析成果为主,结合对竣工资料和测试成果的分析,综合评定。

(2)帷幕灌浆检查孔的孔口具体位置、数量由设计单位确定。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 后进行。

(3)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清除废浆、废渣等工程遗留物;整理各工序原始记录资料,单孔质量检测资料及单元、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上报监理。

10、文明施工

(1)施工全过程必须做好废弃浆液的安全排放等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2)施工时临时占地在垂直防渗施工完毕14d 后按原状或业主要求进行恢复、修整;

(3)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封孔;

(4)用电及设备使用安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