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名中青年机关干部体重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6名中青年机关干部体重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中青年机关干部的体重与血脂、血尿酸情况,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有效资料。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本院体检的896名中青年机关干部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的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体检者的肥胖、尿酸及血脂情况。结果肥胖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血尿酸(UA)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TC、TG和UA的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0岁年龄组与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1]。TG>1.71 mmol/L和(或)TC>5.17 mmol/L为血脂升高;UA:男性>428 mmol/L、女性>350 mmol/L为尿酸升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肥胖组和正常组TC、TG和UA异常率的比较

896名参检人员中,肥胖组为446名,占总数的49.78%,其中TC、TC和UA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不同年龄组肥胖、TC、TG和UA异常率的比较

肥胖、TC、TG和UA的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0岁年龄组与<3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肥胖、TC、TG和UA异常率的比较

男性≥30岁体检者肥胖、TC、TG和UA异常率明显增高,与<3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岁体检者肥胖率明显增高,与<4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组TC、TG和UA异常率与<3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肥胖、TC、TG和UA 异常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40~50岁女性肥胖人数较男性明显增加,TC、TG和UA异常率无性别差异(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肥胖是造成多系统慢性疾病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聚集,其程度和代谢综合征、心脑血

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呈线性关系[2-4]。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肥胖者446名,占总数的49.78%,在肥胖者中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肥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密切相关。男性≥30岁体检者肥胖、TC、TG和UA异常率明显增高;女性≥40岁体检者肥胖率较男性升高,TC、TG和UA在≥30岁年龄组与<3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50岁TC、TG和UA异常率无性别差异;女性40岁后随着年龄增加,血脂、血尿酸异常率明显增高,与绝经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女性体内雌激素主要作用于肝和血管壁而影响脂代谢,绝经期前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对肝脏酯酶的抑制作用降低,使得HDL-C水平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5]。

在中青年机关干部中存在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饮食结构失调(经常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富含嘌呤的食物),每日静坐时间较长,缺少活动时间,而且应酬多,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在各年龄组肥胖者的比率最高。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6],在年轻人中,只有内脏脂肪组织的增多与代谢综合征的几个主要危险因素呈线性相关关系[7],而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主要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8]。肥胖者体内大量能量物质堆积在肝内合成TG,当超出肝脏运转能力时,就沉积在肝内形成脂肪肝[9]。目前认为,血尿酸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10],高尿酸血症多见于有BMI增高及腹型肥胖者,有报道在腹型肥胖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以皮下脂肪增多为主的肥胖,腹型肥胖与尿酸的生成增多密切正相关[11]。因此如果肥胖得不到有效防治,很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观察43例超重者减重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变化,认为减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12]。综上所述,“肥胖等于疾病的观念”[13]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中青年就应开始进行必要干预和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最简单且收效最快的方法。应合理饮食,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及海鲜,戒烟、限酒,多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2] 张长青,叶巍,邢晓博,等.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12(5):260-261.

[3] Field AE,Coakley EH,Must A,et al.Impact of overweight o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during a 10-year period[J].Arch Inern Med,2001,161(13):1581-1586.

[4] 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

[5] 梁万宁,吴赛珠,刘伊丽,等.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3):181-183.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2-865.

[7] V on-Eyben FE,Mouritsen E,Holm J,et al.Intra-abdominal obesity and metabolic risk f actors:a study of young adults[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3,27(8):941-949.

[8] 马艳,刘雅,欧阳凌云,等.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相关因素分析及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J].西部医学,2012,24(4):651-652.

[9] 刘雯.某部中老年体检脂肪肝情况分析[J].人民军医,2007,50(6):336-337.

[10] Chen JH,Chuang SY,Chen HJ,et al.Serun uric acid level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ll-cause,cardiovascular,and ischemia stroke mortality:a Chinese cohort study[J].Arthritis Rheum,2009,61(2):225-232.

[11] 李东晓.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11(6):387.

[12] 武阳丰,吴锡桂,李莹,等.减重对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4):299- 301.

[13] 杨泽,郑宏,于普林,等.1997-1998年12地区老年人肥胖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3):8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