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许多语文老师在教文言文时常会感叹,文言文难教,学生厌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真所谓“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被支解得支离破碎。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正陷入了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1、选材上,新课程的文言文课文明显比老教材加深加难,而且量也明显增多。这就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果,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教师甚至困惑:新课程改革到底是精英教育还是面向全体?落后生到底如何引导,特别是在合作小组讨论的时候。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对于字、词、句的把握,我们究竟应该把握到一个什么度。传统的文言文教法,老师可能因为应试,往往都要具体到词的意义、用法、也就是说词法、句法讲解相当到位。比如传统教法,开始上文言文时我们可能会把初中阶段涉及到的词法、句法很详细地罗列给学生。

词法: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名做动、动做名、形做动、名做状、形的意动用法、形的使动用法)、古今异义。

句法: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置句

还有重点虚词如“之”、“而”、“其”、“然”、“以”等也会加以归纳整理。而新课标下,一部分老师可能就反其道而行之,对这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或句法特点很疏忽地点到为止,或者甚至是一笔带过。而且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了解无底,无法监控。

3、新课程大量的古诗文都需要背诵,(这从我们语文老师角度来说是相当欢迎,也是求之不得的。但实际情况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他们要应付大量的习题,他们哪有时间来完成语文的大量背诵?面对这大题量的背诵,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背诵、巩固。古诗可能还好把握,只要是常见的、常用的名句。那么文章呢?有些文章篇幅相当长,而且又极难理解,是不是都需背诵呢?(新课标说背诵优秀诗文80篇),象《醉翁听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等这写经典名篇不背真的可惜。而背的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

4、文本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到底该挖掘到哪个度?挖掘到如何深度才算达到新课程要求?许多老师也觉得很难把握。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它新增了这类古今结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运用题。我们当然尤需关注。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15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1 关于文言文的讲法,思路永远相同:读文章、介绍作者及背景、翻译、内容、思想情感、总结拓展,真的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文言文似乎总是每一次考试的重点,老师也是特别重视,像我,每一个字词都希望强调到位。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的教学存在的弊端,企图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得生动形象,让他们能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 课前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她说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下小故事;翻译的时候讲一讲人物形象分析或者背景,交叉进行,避免一直讲翻译,让学生感到疲倦。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挑选了好几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故事,有文言文版的,还有我自己记在脑子里白话文版的,以备调节课堂的不时之需。事与愿违,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状况: 1、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他们提前没有将课下部分注释誊写在文本内,我在讲得时候,他们一直埋头记笔记。 2、没有给同学们自己展示的机会,一节课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在讲,跟学生没有进行良性有效的互动; 3、准备的故事和当堂练,课堂上也没有进行,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梳理文本内容上了; 4、教学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看同学们一直在记笔记,到后面有些慌乱,部分重点内容就讲漏了,而且语气中已经有了愤怒的情绪; 5、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一组和四组的同学,个别已经走神了。 这一节课下来,我反思了很多,发现在我的语文课上,已经需要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和四点思考重点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和四点思考 一、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三大要求 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在总共140篇课文中让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 1、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附录一“诵读名篇”) 2、教学建议: (1)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2)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3、教学评价: (1)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2)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3)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四点思考

1、立足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在功利主义、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之际,诵读,就只能打入“副册”,倍受冷落,代之而起的“流行色(式)”大致为,“要点应试式”、“内容分析式”和“词句串讲式”。 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明白不过了:“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委婉细腻的语句只有通过诵读才能真正领悟。如怀念祖母的一段文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疼爱、赞许之情)比去,以手阖门(临走时轻轻的关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的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喜悦之情;激动之余稍带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勉励、期待之情十分真切,至此一位慈祥、平易的长者的形象毕露无遗)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深沉的怀念,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 注意点: (1)教师一定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诵读落到实处。 (2)方法参考:以读为主线,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 (3)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附“诵读分类”知识:诵读按形式大致可分为范读(含录音朗读)、领读、接读、轮读、齐读、角色朗读和配乐朗读;按所读内容可分为通读、精读、泛读、跳读;按用时可分为速读慢读;按状态可分为默读、漫读等等。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来划分诵读程序,大致有四个阶段: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参悟。在各阶段相机辅以诵读各法,循序渐进,唤起语感。 2、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养成三大习惯”: (1)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精选8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1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老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中尝试着进行了情景教学。 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记,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乐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想了很长时间,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能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语文(心得)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论文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文言文教学的 实践与思考 阅读积累提高 --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大溪三中曹雪莲 一、解读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目标 新课标为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课内文言文教学实践的体会 在学生初接触文言文时,我发现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知识面、阅读量等等原因,面对文言文时普遍有一种畏难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缺乏主体参与投入的热情,在机械的背诵中觉得文言文索然无味;二是面对文言文,不能调动自身的理解条件和可用资源,不知如何去理解把握。但其实学生具备克服这些困难的基本条件,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看起来很难的文言文,学生其实是能够靠自己读懂的。 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对学生文言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我们扎实地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文言文教学就能出彩。 (一)突出诵读教学,强化语感培养。

文言文比现代文还多了一层美,即语言文字本身的美,以及由语言的隔阂所带来的想像美、再创造美,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要求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要反复朗读。 我通常是这样上文言文的:先让学生泛读,读准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读通课文,并划出自己认为难的词句,先组内相互解疑,解决不了的举手问老师。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个学生讲一句做到大致疏通文意,讲的时候要求指出句中的关键词,然后疏通句子,最后针对学生的难点字字落实,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译出神采来。我觉得这比串讲花的时间要短。然后指导他们朗读,必要时进行范读,通过反复诵读读出精神读出文言语感来。当然如果每一篇文言文都如此上下去,肯定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况且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而我们的课时是有限的,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文本,尝试多种课型的上法。 (二)加强课外阅读,丰富感性认识。 在落实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每星期诵读一篇课外文言短文,然后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听。讲故事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所选的短文要求故事性稍强,如简短的文言形式的人物故事或者成语故事(如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文言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的背景、现状和教学思考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素质教育”、“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也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应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也需要文言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文言文教学在许多学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诵读和默写阶段,忽视了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和思维启发作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思考如何在新的背景下进行文言文的教学。 1.注重文学价值 文言文不仅仅是汉字的学习,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多媒体辅助 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像、声音和文字,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文言文教学更加贴近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目标。 4.与当代生活联系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许多语文老师在教文言文时常会感叹,文言文难教,学生厌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真所谓“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被支解得支离破碎。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正陷入了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1、选材上,新课程的文言文课文明显比老教材加深加难,而且量也明显增多。这就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果,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教师甚至困惑:新课程改革到底是精英教育还是面向全体?落后生到底如何引导,特别是在合作小组讨论的时候。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对于字、词、句的把握,我们究竟应该把握到一个什么度。传统的文言文教法,老师可能因为应试,往往都要具体到词的意义、用法、也就是说词法、句法讲解相当到位。比如传统教法,开始上文言文时我们可能会把初中阶段涉及到的词法、句法很详细地罗列给学生。 词法: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名做动、动做名、形做动、名做状、形的意动用法、形的使动用法)、古今异义。 句法: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置句 还有重点虚词如“之”、“而”、“其”、“然”、“以”等也会加以归纳整理。而新课标下,一部分老师可能就反其道而行之,对这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或句法特点很疏忽地点到为止,或者甚至是一笔带过。而且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了解无底,无法监控。 3、新课程大量的古诗文都需要背诵,(这从我们语文老师角度来说是相当欢迎,也是求之不得的。但实际情况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他们要应付大量的习题,他们哪有时间来完成语文的大量背诵?面对这大题量的背诵,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背诵、巩固。古诗可能还好把握,只要是常见的、常用的名句。那么文章呢?有些文章篇幅相当长,而且又极难理解,是不是都需背诵呢?(新课标说背诵优秀诗文80篇),象《醉翁听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等这写经典名篇不背真的可惜。而背的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 4、文本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到底该挖掘到哪个度?挖掘到如何深度才算达到新课程要求?许多老师也觉得很难把握。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就是:它新增了这类古今结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运用题。我们当然尤需关注。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考 背景 2017年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变化,注重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 文言文教学需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底蕴。 问题 在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如何选择适当的古文篇目,以指 导学生的学习;二是如何深入挖掘文言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三是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化素养。 思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古文篇目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为出发点,注 重阅读、感悟和分析文言文的内涵。在选择古文篇目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与 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有关;二是能够体现文言文的经典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 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三是篇目本身难度适中,容易让学生把握全局和细节。 比如,《论语》中的《为政》《学而》《子罕》等篇目,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同时,这些篇目也能够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相 联系,引发学生的共鸣。此外,《资治通鉴》中的《吴王夫差列传》、《战国策》中的《谏太子》、《孟子》中的《离娄章句》等篇目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 思想和风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深入挖掘文言文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深入挖掘文言文的内涵,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文化 背景、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对历史和文化的介绍。教师应对每篇文言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和解释,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创作和流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2.注重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的解析。教师应对文言文的句式、词汇、用典等方面进行 解析,让学生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内涵和思想。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改后,文言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板块。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步骤,培养语感,初步形成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思路。但由于文言文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勤加思考,加以应对。因而本文将简要阐述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问题,进 而浅谈如何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关键字: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措施 引言:文言文是很多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难攻克的一个难关。文言文本身与现代文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与阅读能力,并且非常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善与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文言文的学习无疑是重要的,而教学的方式方法还值得改善。目前部分教师过度将自己作为教学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让学生跟随自己教学的节奏,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缺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了解学习情况,不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另一方面,过于集中教师与书本的学习会使得课堂变得较为枯燥沉闷,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出现走神的情况。除此之外,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消极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偏向死记硬背,觉得学生只要背好了课文就能掌握课文。这样的教学思想是不全面的。背诵对于文言文来说是重要的,但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无疑是加大学生的压力,且弱化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最后,文言文的教学非常考验老师的讲解水平,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文言文篇幅较多,

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1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老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中尝试着进行了情景教学。 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记,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乐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想了很长时间,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

立足新教材彰显古典作品的人文情怀——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_1

立足新教材彰显古典作品的人文情怀——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甘肃省通渭县一中孙继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30-0037-02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靠文字流传后世,给后人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只有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学以致用,为此,笔者不禁想问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在传承中起什么作用?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基石,那么丢失了这些,我们拿什么来建造未来的大厦呢?传统中的精华丢失了,我们拿什么与别人交流呢?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内涵。再看时下的文言文教学,一味注重文言知识传授,一味深究文言句式、词类用法,一味进行强化训练,使原本意蕴丰富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肢解了作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言”不见“文”。 文言文教学的成效一直是许多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地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

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在讲台下兴味索然,昏昏欲睡。教师力求字字落实,滴水不漏,恨不得揭开学生的天灵盖,把有关的文言文知识全部给学生装进去,而且最好能再加上一把锁,以免丢失。就这样,有限的文言文教学时间全被教师占用了,还嫌时间不够。一些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除了满堂灌,篇篇讲以外,别无他途。至于作品的内涵往往由教师包办,以归纳、总结的办法让学生认同并记住。往往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认知不明。其实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其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濡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有所创造。古人讲究文章要有“文气”,“气盛则言宜”,再看高中课本中的文言作品都是“文气”十足,所以应该把文章当作一个整体,让学生去解读、感悟,实现与古人对话。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文言文教学。 其次,教师的理念没有更新,教法单一、陈旧、无效。具体说来,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观念落后,把文言文课完全上成了分析课。二是有的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至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

文言文教学反思(精选8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精选8篇) 文言文篇1 样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作用。首先是解决文言的障碍,教师要讲解古汉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问题,做古今的对比,使学生读懂文意。理解文章意思,进而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篇章结构,语言修辞;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社会意义。还要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口译或笔译,做其他练习。这是较传统的做法。古代强调的篇篇诵读、背诵,目前已做不到,只是作为对部分篇目的要求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2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随时发生改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学生的自信感,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性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教学观念新颖,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构建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对两小儿所持不同观点的依据是否科学产生了疑问,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指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小组,或上网查询、或探师访友、或翻阅书籍、或动手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更乐意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最后举行小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这个过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课堂中心,使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小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乃至提升。 文言文教学反思篇3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文言文教学亦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哪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哪几点思考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确实值得探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文言文有效教 学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资共勉。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无尽尴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扭转局面,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识和兴趣,还文言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做,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1、文言文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学了《苏武传》,学生就深深懂得了什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载体,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语的

起点,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凭借。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组织构思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继承这些文学作品,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特有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3、文言文素养是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今天有人主张中学生只读白话文,文言文已经是“死语言”让学生远离文言文。可是,我们看一看钱钟书、叶圣陶、鲁迅等文学大师们取得的成就,说明学习文言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二、指导诵读,增强情感体验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说,今天,文言文教学若要真正地走出困境,也应借鉴传统的诵读教学法,从过去重视讲翻译、谈语法等转移到指导吟诵、美读上来。诵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如:范读、齐读、个读、分段读、播放唱片录音后要求学生仿读等。老师首先要进行准确的范读,让学生在老师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然后再训练学生读准语音,读准句读,掌握文言文音调、语言、停顿、重音即抑扬顿挫的诵读技巧。当学生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外化,充分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时,已经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比如,《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文字看到孔子紧皱的双眉,凌厉的眼神,气愤的神情。而不管是文言的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分析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它借助十分凝结的语言来承载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初中文言文在培养学生重视本民族文化、继承以及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提升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也对我国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展开一番研究发现,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朗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就能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文言文教学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的选取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排的,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教法、学法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体现出强烈的价值取向。回顾这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就其价值取向而言,一方面,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交流语言,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及整个社会文化的载体,在内容的选取上往往受到传统社会伦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点、古汉语字词的掌握灵活地运用到文言文阅读中去,听说读写并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要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之中增进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民族情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新课标》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这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已经占到一定的比重,然而学生在平时接触文言文的时间并不多,普遍存在学生不能够读明白文言文的现象,即使读明白了用白话文也说不出来,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和信心,不知道如何才能学好,对文言文感到头疼。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特别重视文言文教学,花费了大量的课时,讲解细致全面,但是一直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要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从把握文言文的本质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 对《论语》一文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去搜集与孔子有关的箴言名句,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等渠道充分了解孔子一生的感人事迹。然后,教师制作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再配合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介绍,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进一步走进孔子,触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更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言文在我国历史之悠久是白话文无法比拟的,它所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无法逃避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视为畏途,教师苦与困惑。语文文言文教学在新课改下到底该怎样教才能对处于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本文结合新课程和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造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边活动多,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学少。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解析——内容分析。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 3、教学重点偏颇。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条件。文言文的内涵式丰富多彩的,但一些教师忽视了文言文的特点,尤其忽视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走入“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误区。 二、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1、文言文教学要多元化发展 在全面分析了中学生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之后,我认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确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并恰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文学遗产。 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 2、文言文教学要读、记结合 在文言文教学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为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圭臬。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且教师应在字音、停顿、语气感情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精选文档

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洗涤,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让文言文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中考、高考等也在加强文言文的重要性,所以中学语文教育对文言文的教学非常重视。 一、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的两极分化,“文”与“言”不能有效统一文言文教学,应兼顾“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积累和“文”(文章的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艺术特色)的感悟。然而,由于高考、中考的导向,绝大多数教师把文言文教学的重心放在“言”的积累上。许多教师为了将“言”落到实处,把文言知识点嚼烂了喂给学生。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师讲解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学生记笔记、背诵、习题训练。更有甚者,教师不讲课文,直接让学生背参考译文。这种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阉割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逐步丧失了感悟文言文精妙语言、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圣人先哲深邃思想的能力。如此,新课标要求的“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彻底沦为空谈。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国学热的兴起,在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文言文经典作品的人文性、机语文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打破咬文嚼字、艺术性重新被关注。.

械串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内容分析、艺术鉴赏、思想挖掘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探索。然而,又有部分教师走入了误区,出现了重“文”弃“言”的现象。特别是上公开课,由于讲解文言知识点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不易出彩,所以老师们干脆把文言文当作纯粹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在四川省的一次优质课比赛中,一教师讲庄子的《逍遥游》,其教学的环节设置为:1、明确文中的“三笑”;2、“三笑”说明了什么;3、体会“逍遥游”的含义。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又引经据典阐述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教师讲得无比陶醉,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整个课堂热闹非凡。然而,最后让学生谈对“逍遥游”的理解时,由于“言”的意思不明确,文章没读懂,答案让人啼笑皆非。所以,文言文作品欣赏如果采取跳过“言”直达“文”的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方式,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这样一来,学生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文”也就变得虚无缥缈。 (二)教学主体错位 30多年前,钱梦龙先生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所谓的“主导”,重在“导”,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激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学习思维;而具体的学习活动和思考过程则是由学生来完成,即所谓的“学生为主体”。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主要采用学生只需机械教师把相关文言知识点灌给学生,传统的讲授法,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 考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掀起了改革的热潮。然而,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改革却进展缓慢,实际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状态依然存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419011900.html,]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汉语中的主要书面语言,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则是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师们普遍缺乏对文言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在沿用“朗读- 释词- 翻译- 背诵”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课堂上“满堂灌”,课后大搞“题海战术”。被动、无自主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激情和兴趣,致使初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成为语文基础教学中的“重灾区”。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存在着偏差,许多教师以学生能掌握考试重点内容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忽视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思想品格和人文修养的熏陶作用,课堂教学时对考点知识讲解占用大量时间,使得新课标的“三维目标”难以落实。其次,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上,奉行“字字过关、句句落实”的八字真经,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此外,部分教师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相对匮乏,其文言修养无法满足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需要。 (二)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分析 其一,初中生对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他们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仅仅将学习

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文言诗词教学仍存在弊端: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为了应付考试,文言诗词教学已经演化成一种纯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学习者被动接受,完全死记硬背。为改变文言诗词此种尴尬的境地,应注重学生的“读”、“说”、“背”、“用”四大环节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文言诗词问题对策 在科技昌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华古代文明的价值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掘中华文化的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文言,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自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加强文言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共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文言诗词课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事实上,文言诗词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诗词教学的具体要求有所降低:把原来的“内容理解”改变为“内容了解”。从表面看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导致教师在讲授文言诗词时,重文言实词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新,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应付考试,文言诗词教学已经演化成一种纯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教学者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习者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从语文课堂教学来看,许多学校的语文课,文言诗词常常是“精耕细作”,把一篇篇意蕴深刻、内涵丰富、诗情画意的文言诗词分解得支离破碎,根本谈不上去体味挖掘文言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达到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文言诗词教学要想改变尴尬的境地,应注重学生的“读”、“说”、“背”、“用”四大环节的学法指导。 一、强调读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诗词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品味。 (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

浅谈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 【摘要】文言文的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感体验的调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诵读,形成查找资料等方面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Abstract】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teaching already needs to teach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but must sharpen student’s synthesis reading knowledge. Must take the stud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study the interest the raise, the emotion experience reassignment,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utilization, takes seriously to read aloud, forms aspects and so on search material to study independently ability, thus rais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causes the student to read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synthesizing capacity to obtain the promotion. 【Key words】Puzzled and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Method; Ability 1文言文教学困惑及现状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辈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在附录中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根据新课标理念精神,文言文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能读懂,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基本篇目,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虚实词,了解文言文句式一般特点,通过阅读训练,不断丰富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朗读水平。但目前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2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文言文的这一现象,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获得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