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植物的茎》((共29张PPT)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三单元第13课时《植物的茎》练习

一.填空题

1.益母草的茎上长着、、等器官。

2.观察图片,请写出下列图片中植物茎上长着什么:

()()

3.植物的茎上长着、、、、等器官。茎上有,节上生。

4.茎是根和叶之间起和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5.匍匐茎,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不能__________,沿生长。

6.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 ----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传送给植物的其它部分。

7.列举地下茎的植物。

二.判断题

1.所有植物的茎上都长着叶和花、种子等器官。()

2.茎不是植物的主要器官。()

3.草莓和地瓜茎的形态不一样。()

4.茑萝松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5.向日葵的茎和许多大树茎一样都属于缠绕茎。()

6.茎的生长都能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从而最大可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三.填图题——填写下图中的植物茎的形态。

(1)

答案:

一.1.叶、花、根

2.叶、果实叶、花

3.叶、花、果、种子、根节叶

4.疏导支持

5.细软直立地面

6.各部分根部叶子食物

7.荸荠莲藕

二.1.× 2.× 3.× 4.√ 5.× 6.√

三.(1)缠绕茎匍匐茎匍匐茎直立茎(2)直立茎攀缘茎攀缘茎缠绕茎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

4.茎和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植物的叶平展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阳光。 (3)植物的茎具有运输作用。 (4)叶具有蒸腾作用。 (5)植物的根茎叶的不同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的外形特征,了解茎叶特点。 (2)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 (3)收集根茎叶不同形态的图片资料,猜测植物的生长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根茎叶的不同形态猜测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萌发首先长出根。根除了固定植株外,还吸收土壤中水分、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靠什么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回答聚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破土而出的风仙花,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请从小组成员栽培的风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1、观察任务 ①测一测:植株的高度 ②数一数:叶片的数量 ③看一看: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④画一画: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2、温馨提示 测量高度的方法:用手量或用直尺量 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员、计数员、观察员、画画员 3、凤仙花外形特征观察记录 4、我看到的凤仙花 叶子是绿色的,因为里面含有叶绿素。 从侧面看:叶交叉生长 从上面看:叶平展生长

连接根和叶的部分叫做植物的茎。仔细观察凤仙花的茎有什么特点? 明确: 凤仙花的茎是直立的,红褐或淡绿色,常与花色有关。 二、茎的作用 茎除了对植物有支撑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想什么办法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呢? 1、实验材料 透明杯、红墨水、水、滴管、凤仙花的茎、小刀 2、实验过程1 (1) ①取一段风仙花的茎和装 有红色水的杯子 ②将风仙花的茎放入杯中 ③观察风仙花茎的变化 提示:分组收集数据。 (3)实验观察 凤仙花的茎和叶慢慢变红。 (4)得出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3、实验过程2 (1)用小刀将放入红色水中的凤仙花的茎纵向、横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有什么特点。 (2)实验现象 纵切面有红色通道,横切面有红色圆点 (3)得出结论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叶的作用 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 想什么办法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是正确呢? 1、实验材料 黑色纸、回形针、透明口袋、细绳、凤仙花 2、实验过程 ①在风仙花植株上选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3、叶的实验记录 4、讨论 水分是怎么从叶子里跑出来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测试卷带答案(达标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 变化》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我们常吃的食物中,食用部分属于植物种子的是()。 A.葡萄 B.花生 C.桃子 2.同一株凤仙花植株上的果实成熟是()。 A.同时的 B.有先后顺序的 C.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给凤仙花播种前,要在花盆底部开几个孔,并在孔上放几块小石头,目的是()。

A.便于根长出花盆外面 B.便于根吸收更多的水分合泰 C.便于排出多余水分并利于根的生长 4.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下面食物不属于果实的是()。 A.西瓜 B.桃 C.土豆 D.苹果 5.下列植物中,我们平时吃的是植物的果实的是()。

A.红萝卜 B.四季豆 C.甘蔗 D.菠菜 二.填空题(共5题,共18分) 1.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小强坚持记录,发现完整的凤仙花包含六个部分:①根、②茎、③叶、④花、⑤果实、⑥种子,他发现()为其生存提供营养物质,()帮助其繁衍后代。 2.像蚕豆这样的种子,可以分成()和()两部分。 3.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叫做(),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 4.根据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和须根系。 5.通常情况下苍耳利于借助()传播种子,蒲公英利于借助 ()传播种子。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种子萌发时,根生长最快。() 2.小草的根很小,所以小草不是依靠根稳固地生长在地上。() 3.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后来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4.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的。() 5.我们常食用的莲藕,是植物的根的部分。(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6分) 1.不同的植物种子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请帮小强把植物种子和对应的传播方式及这种传播方式的种子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蒲公英水力传播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莲蓬动物传播果实能浮在水面上,不易腐烂 凤仙花风力传播果实或种子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苍耳弹射传播果实或种子轻、带翅或绒毛 五.简答题(共5题,共20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茎和叶》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茎和叶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第4课,本课主要介绍茎和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重点认识茎和叶在维持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环境中茎和叶的形态会有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种子在发芽之后,茎和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课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测植物的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并设计相应的实验验证一一将植物的茎在有颜色的水中浸泡,观察其横切面和纵切面并进行比照,了解茎具有运输的作用;通过将局部叶用黑色纸遮光,一段时间后比照遮光的叶子和其他叶子,了解叶的光合作用;通过用干燥的塑料袋套在叶上,观察其变化,了解叶的蒸腾作用。探究茎和叶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指向了“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这一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级《植物》、《动物》,三年级《动物的一生》的学习后,学生对于观察记录的方法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经过前3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到植物在种子发芽后先生根再长茎和叶,但是对相应的功能还存在疑惑,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植物的不断变化中改进观察和记录的形式,并能在持续的观察中对植物的茎和叶的作用进行合理地猜测,设计具体的验证方法并付诸实践,在持续的探究活动中不断收获成果和乐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比照植物的茎和叶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知道茎有运输作用,叶有吸收阳光制造养分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思维]在绘制叶在茎上的分布的样子时,描述出叶在茎上的生长方式,分析叶这样的生长方式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基于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提出对于茎与叶功能的合理推测。 [探究实践]利用提供的相关证据,探究茎和叶的作用,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并认识到茎和叶在维持植物自身生存中的作用。 [态度责任]在实践探究中,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基于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难点]通过实践研究,在持续的观察中收集证据,基于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1.提前准备浸过红墨水的凤仙花的茎;2.提前4-7天用黑色卡纸遮住凤仙花植株上的一片叶子;提前一天用塑料袋罩住的局部凤仙花的叶并密封。 [学生]1 .凤仙花、软尺、红墨水、杯子、黑色卡纸、透明塑料袋、小刀等; 2.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植物的生长变化,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凤仙花生长的图片,学生种植的凤仙花 播放凤仙花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的图片,观察现在的凤仙花植株。 L提问:种子萌发后,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追问:其中茎和叶是什么样的?揭示课题,板书“茎和叶二 [设计意图]第一个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可以更多的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个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茎和叶的变化上。 二、[探究实践],共同探讨茎和叶的作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凤仙花、软尺、浸在红墨水一段时间后的凤仙花的茎、遮光一周左右的植株上的叶子;叶用塑料袋密封一段时间后的植物、记录单。 (一)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特征

药用植物学-茎-练习题

药用植物学-茎-练习题 1.把一段带叶的茎插入红墨水中,几小时后观察茎的新切横断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正确答案) E.髓 2.卷心菜、大白菜、花椰菜等植株之所以呈莲座状是因为()。 A.具地下茎 B.茎仅具有一个节 C.无茎 D.节间极短(正确答案) E.茎无侧枝 3.下列植物中,()的食用部分是茎。 A.萝卜 B.卜 C.红薯 D.荸荠(正确答案) E.姜(正确答案) 4.下列特征中,()常为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特点。 A.具周皮 B.具内皮层 C.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正确答案) D.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E.具髓(正确答案)

F.维管束排成一环(正确答案) 5.下列特征中,()为双子叶植物根茎具有的特点。 A.木栓组织(正确答案) B.具内皮层 C.外韧型维管束(正确答案) D.皮层常有根迹维管束(正确答案) E.具髓(正确答案) F.维管束排成一环(正确答案) 6.下列特征中,()为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特点。 A.具表皮(正确答案) B.具内皮层 C.无限外韧型维管束 D.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E.具髓 F.维管束排成一环 7.在木材切向切面上可以观察到射线细胞的()。 A.长 B.宽(正确答案) C.高(正确答案) D.长和宽 E.长、宽和高 8.下列()结构不着生在茎的节上。 A.侧芽 B.单叶 C.花 D.复叶的小叶(正确答案) E.叶卷须 9.春季,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产生新木质部的特点是()。

A.胞较小,壁厚 B.胞较小,壁薄 C.胞较多,疏松 D.细胞较大,壁厚 E.细胞较大,壁薄(正确答案) 10.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可使茎()。 A.产生新的次生木质部 B.周径扩大(正确答案) C.产生韧皮部 D.形成新的周皮 E.增加形成层细胞数量(正确答案) 11.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为()。 A.平周分裂 B.切向分裂 C.横向分裂 D.径向分裂(正确答案) E.垂周分裂 12.单子叶植物茎内维管束周围的机械组织称为()。 A.叶鞘 B.维管束鞘(正确答案) C.维管柱鞘 D.髓鞘 E.晶鞘 13.啃干甘蔗后,剩下了蔗渣,其中的细丝是()。 A.维管束(正确答案) B.韧皮纤维 C.木纤维

植物的茎教案及联系练习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7.《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科书呈现了柳树、竹子、玉米的图片。这3种植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柳树的枝细长、柔软;竹子的茎坚韧,内部中空,节和节间比较明显;玉米的茎节间比较明显,与竹、柳树不同的是玉米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属于草本茎。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点,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总结出植物茎的共同特点。 教科书还呈现了洋葱、荸荠、莲藕3种常见的食物,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特殊的茎。这种植物的茎各具特点:洋葱的茎短缩成圆盘状,可食用部分属于鳞片叶;荸荠和莲藕的可用部分膨胀而肥大,属于变态茎。泡泡语“它们也是茎吗”引导学生根据茎的特点进行思。其目的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出发,引导学生利用茎的特点辨认各种形态的茎,认到茎的多样性。 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此活动可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猜想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 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学生猜想的场景,泡泡语“我认为茎能运输水分”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猜想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什么运输到各个部分的,为接下来的实验作铺垫。泡泡语“我认为……”意在给学生的猜想留下一定的空间:茎除了可以运输水分外,还可能有什么作用?例如: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身体”的作用,可以让大树长得更高、更挺拔。植物的茎可以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植物的茎还有输送养分等作用。其目的是引领学生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第二环节:探究根是否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教科书出示了一组实验的情境图。首先,从一株凤仙花上截取一段带叶的枝条,剪下一小段枝条作为对比。然后,把带叶的枝条插入准备好的红色水中浸泡。选用红色水的目的是更容易观察现象。最后,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静置一段时间。放在阳光下可以加快叶的蒸腾作用,使实验过程缩短。【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段已经学习过《看茎认植物》,对茎有简单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茎?你们能指出它们的哪部分是茎吗?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

三上科学第七课-植物的茎,小学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 第7课植物的茎j ī n g 1、一般情况下,植物的茎都有节,节上有叶子,在叶腋y è(叶与茎交接处)的地方生发出芽,芽可生出枝叶来。 2、像柳树、竹子、玉米这样的茎属于直立茎。 3、像洋葱、荸荠bí qi、莲藕lián ǒu、马铃薯这样的茎属于变态茎。 4、植物的茎的作用: (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茎从下往上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植物的茎从上到下把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5、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6、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zòng qiē,了解茎的内部,这就是观察。 7、植物茎的共同特征是都起到运输水分的作用 8、对树木进行环切,时间久了,会在接口上部形成树瘤shù liú,这是怎么回事?答:切断了运输养料的筛管shāi guǎn,养料停留在此处。 9、不同形态的茎: (1)缠绕茎:这种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例如:牵牛花、扁豆。(2)攀缘茎:这种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卷须、吸盘等攀缘其上才能生长。例如:爬山虎、葡萄等。 (3)平卧茎:茎通常草质而细长,在近地表的基部即分枝,平卧地面向四周蔓延生长,节上通常不长不定根,植株蔓延的距离不大。例如:地锦,蒺藜j í l í (4)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有少数植物,在同一植株上直立茎和匍匐茎两者兼有。例如:草莓,红薯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案《根和茎》

根和茎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第3课。本课理解植物的另外两大组成局部:根和茎。 植物的根根据它的形状能够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根,理解到所有的根都能够按形状分为这两大类。根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营养物质。本课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证明植物的根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水平。 植物的茎根据形态也能够分成几大类,但这儿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学生知道虽然他们形态各异,但都是属于植物的茎。茎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养料,所以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把吸了有颜色的水的植物的茎切开来看看,理解茎的运输功能。 本课能够分成根和茎两大块教学内容。 第一局部,根。教材选择了把菠菜和仙人掌的茎作比较。教师为了方便教学,能够不必用胡萝卜和仙人掌,选择别的植物的根实行比较,但必须是两种不同的。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挖一些比较小的连根的植物来,然后按形状来分类,从而理解直根和须根。 第二局部,茎。教材中例举了几种形态各异的茎,其中有一幅图是仙人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把仙人掌的茎当成叶子,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补充一些仙人掌茎和叶形状的相关知识,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观点。在证明茎的运输功能的实验中,教师需提前准备一株在红墨水中养过的植物,供学生解剖观察。为了观察得更仔细,教师也可为学生准备放大镜协助观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观察给根分类;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实验; ●会通过实验观察茎的运输功能。 知识与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能够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营养; ●理解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三年级新版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 一、填空 1.植物的身体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根茎类植物。 3.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等作用。 4.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呼吸作用。 5.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类植物。 二、选择

1.植物的(C)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 在土壤中。 2.在水土流失的地方,我们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树根能(B)固定土壤。 3.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D)种子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4.植物的(A)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5.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C)草本植物。 三、实验 1.为了观察根对植物的作用,某同学做以下实验: 1)实验工具与材料:装有少量水的塑料瓶、带根的植物、剪刀。 2)实验过程: ①把带根的植物插在装有少量水的塑料瓶里; ②剪掉植物的叶子; ③在塑料瓶外壁做好水平面标记。

3)观察到的现象:植物不再生长,但仍然保持绿色。 4)得出的结论:没有叶子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 法生长。 2.如右图,用透明塑料袋将一株生产旺盛的盆栽植物(最 好是叶子大的)罩起来,在茎底部用绳子扎紧,放在向阳处,并按时浇水。1—2天后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凝结。如 果选择一株没有叶子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没有水珠凝结。说明叶子具有蒸腾作用。 四、科学与生活 家们告诉我们,移栽植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春季或秋季移栽,这样气温较为温和,植物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如果在夏季或冬季移栽,植物可能会受到过度的热或冷的影响而无法生长。 其次,挑选合适的土壤。根据植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良好。如果土壤不适合,可以添加有机肥料和营养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茎和叶》知识梳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茎和叶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茎和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能通过实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 3.能坚持进行长期、仔细的观察。 知识梳理 1.植物的茎不断长高长粗,连接着植物的根和叶。 2.植物的茎具有运输的作用,叶子具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3.凤仙花叶子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从侧面看到的凤仙花的样子从上面看到的凤仙花的样子 现象:植物的叶子在茎上交叉生长,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 好处:既可以使植物受力均衡,叶子又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雨露。 4.探究凤仙花茎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方法: 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子中,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将凤仙花的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 将凤仙花的茎横向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纵切面上有一条条的红线,横切面上有许多红色的圆点。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能够运输分水,还能运输养料。 5.探究凤仙花的叶子的作用 实验一:吸收阳光的作用 实验方法: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三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遮住阳光的这片叶子变黄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叶子具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实验二:叶子的蒸腾作用 实验方法:选择一种叶片比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的叶子具有蒸腾作用。 6.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茎和叶,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 叶的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茎的作用:主要是运输物质和水分。 7.不同植物的茎和叶子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茎和叶的不一样,是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练习题(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练习题( 植物的生殖 一.单选 1.下列哪项属于植物的有性生殖()A.桃树的开花结实 B.椒草的用叶生殖 D.植物的组织培养 C.马铃薯的用块茎生殖 2.无性生殖原理被广泛应用生产实践中,是因为无性生殖能()A.使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征B.明显增加作物产量C.保持亲本遗传特性 D.使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3.“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中体现的繁殖方法与下列哪项相同()A.用压条方法繁殖夹竹桃B.用嫁接方法繁殖苹果C.用扦插方法繁殖月季 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非洲紫罗兰4.下列植物通常以扦插来繁殖后代的是()A.苹果 B.葡萄 C.梨 D.桃

5.福建有千年的种茶历史.扦插是茶的主要繁殖方法,下列与此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A.马铃薯块茎繁殖C.草莓的组织培养 B.月季的嫁接繁殖D.豌豆的种子繁殖 6.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A.25% B.50% C.75% D.100% 7.将带有芽的葡萄枝条插入湿润的泥土中,不久长成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称为()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分根 8.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肾蕨用孢子繁殖C.椒草用叶繁殖 B.马铃薯用块茎繁殖D.蒲公英用种子繁殖 9.下列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是()A.嫁接的梨树C.试管婴儿B.扦插的葡萄D.组织培养的月季

10.大片月季苗圃中发现一株花色特别的月季,要繁殖并保留该性状,常用的方法是()A.扦插 B.嫁接 C.播种 D.杂交 11.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是()A.玉 米用种子繁殖C.椒草用叶繁殖 B.竹用地下茎繁殖D.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12.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精的 鸟卵中能够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B.植物的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C.克隆羊多莉是 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获得的D.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13.一株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果实, 所釆用的繁殖方法是()A.嫁接 B.孢子生殖 C.种子繁殖 D.扦插 14.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的原理是无性生殖B.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C.采用茎 尖培养可有效地脱去病毒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基础巩固练习-2021-2022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2020年,浙江按一园两区思路建设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正在积极创建中,园区内的百山祖冷杉是松科冷杉属的一个树种,全球仅剩三株,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针叶树”。其茎逐年加粗是由于() A.髓部细胞的分裂生长 B.形成层细胞的分裂生长 C.木质部细胞的分裂生长 D.韧皮部细胞的分裂生长 2.我们吃的番薯是长在地下的块根,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根的结构是() A.导管B.形成层C.筛管D.气孔 3.“爱护树木,人人有责”,“人怕伤心,树怕伤皮”。有的人爱在树干上乱划乱刻而导致树木死亡,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切断了树皮中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导管 B.切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筛管 C.切断了韧皮部中有机物向下运输的筛管 D.切断了木质部中有机物向上运输的导管 4.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5.某同学要初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他取用木本植物枝条,插入一瓶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置于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刀片横切各枝条的中上部,被染色的部位是()

6.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7.如图为茎输导功能的示意图,①~①所示箭头能正确代表物质运输方向的是()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8.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9.为提高果树产量,果农在果树枝干上横割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10.为控制柳絮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乐清市开始试点给柳树注射药剂,药水与水、无机盐一起到达树冠,为抑制柳絮产生,则药剂注入树干的部位是()

(整理)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六章茎的形态与结构 种子萌发后,上胚轴和胚芽向上生长产生茎和叶。茎端和叶腋内的芽(bud)活动生长,形成分枝(twig)。继而新芽不断产生与生长,最后形成了繁茂的植株地上系统。 第一节茎的形态特征 一、茎的发生 茎是植物进化过程中早于根发展起来的营养器官,是植物适应陆生生活、向空中发展的标志性 结构之一。在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茎由胚芽和胚轴发育而来。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进程中,植物的茎沿着从草本到木本、从木本到草木本共荣的方向发展。最 初植物的茎是多细胞束状聚集的、无组织分化、由外而内不能分清结构层次的“假茎”;随着生存 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的选择作用,组织进化和发展起来;于是,不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使真正意义 上的茎得以进化形成,植物便能更好地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保护和繁衍自身。苔藓植物、蕨类植 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应地应运而生、进化出现。由于木本植物的茎可塑性小,适应力差,生 活周期长,结实率相对较低,所以,古生代的鳞木(Lepidodendron)、封印木(Sigillaria)等高大的 乔木,到二叠纪全部灭亡。现存的木本植物的数量远少于草本植物的数量。草本植物的进化,从多 年生到一年生。因为,草本植物的茎生活周期短,生殖阶段发生早,仅用极少限量的物质消耗在营 养器官的构建上,而种子的繁殖却达到了最大限度。种子繁衍代数多,变异几率大,在地质年代的 气候变迁和冰川袭击中,草本植物则适应而生,显示了更强的适应性。因此,茎的出现是植物进化、 繁荣过程中的又一个大事件。 茎的发育,使植株上的芽、叶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茎中形成的维管组织可以长距离地输送水 分和养分,更加促进了茎的生长和发育,形成发达的茎枝系统,于是更多的芽、叶甚至被子植物的 花等器官孕育产生。多样性生存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使植物的茎更是千姿百态。植株上数目繁 多的叶在一定的空间呈镶嵌分布,充分地接受光照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同时,茎枝系统 又支持着大量的花和果实,使它们更适合发育生长,更有利于传粉及果实和种子的生长、传播,繁 殖后代。这是植物对陆生环境的有效适应。 二、茎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茎的生理功能(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其生理功能主要是支持和输导作用。有 些植物的茎还由于其部分或全部地特化为变态器官,从而具有繁殖、攀援、保护等特殊功能。 1.支持作用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主茎直立生长于地面,分生出许多大小不同的枝条,并着生数目繁多的叶,主茎和枝统称为茎。茎支持植株上分布的叶、花和果实,使它们彼此镶嵌分布,更利于光合作用和果实、种子的发育与传播。 2.输导作用 茎连接着植株的根和叶,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以及在根中合成或储藏的有机营养物质,要通过茎输送到地上各部;叶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也要通过茎输送到体内各部被利用或储藏。因此,茎是植物体内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 3.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 茎还有储藏、繁殖和光合作用等功能。有些植物可以形成鳞茎、块茎、球茎、根状茎等变态茎,储藏大量养分,并可以进行营养繁殖。还可利用某些植物的茎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采用枝条扦插、压条和嫁接等方法繁殖植物。此外,一些植物的叶却退化或早落,茎呈绿色扁平状,可终生进行光合作用,如假叶树(Ruscus aculeatus)、竹节蓼(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仙人掌(Coryphantha elephantidens)等的绿色肉质茎。有的茎中还有大量的大型薄壁组织,富含水分,而发展成为储水组织。还有一些植物,如石榴、山楂、皂荚,茎的分枝变为刺,具保护作用。葡萄、南瓜等植物的茎的分枝还会变为卷须,成为重要的攀援器官而具有攀援作用(详见第八章)。) (二)茎的利用(植物的茎常因特殊的结构组成、积累储藏某些特定的代谢物质等,被人们广泛利用。茎的利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原料 (1)材用:各类木本植物的茎因其木质化程度很高,作为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工艺雕刻等多种行业领域。如松、杉、柏、楠木、榆树等,以及软木、竹材等。 (2)编织:有些植物的茎较为柔韧,可作编织的原料,如省藤[Daemonorops margritae(Hance)Becc]、框柳(Salix horiganagi

2022-2023学年浙江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同步精品讲义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含详解)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识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等基本实验探究技能。 解读1:能识别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结构,常 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研究导管与筛管的实验、导管与筛管运输的物质及方向等的区别,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物质运输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 系,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实验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茎的结构 (一)茎的类型 (1)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 等。 茎的类型 特点 常见植物类型 直立茎 茎较坚硬,直立向上生长,最常见 杨树、柳树、甘蔗等 攀缘茎 借助茎或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等)而攀缘他物上升 葡萄、黄瓜、爬山虎等 缠绕茎 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 牵牛花、常春藤等 匍匐茎 平卧于地,四周蔓延,长有不定根 草莓、甘薯等 (2)按茎的组成可将茎分为 。 (二)观察木质茎 (1)选取一根三年生的椴树(或木槿)枝条(3~ 5厘米长),用刀片或解剖刀横切枝条。 (2)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明显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还有一层形成层,但形成层很薄不明显)。 (3)用解剖针轻轻地扎下树皮、木质部和髓部。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4)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形成层, 因而很容易将树皮剥下。 (三)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结构 知识精讲 目标导航

木本双子叶植物茎从外向内分为四部分。(1)树皮:可分为韧皮部和外层的表皮。 ①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作用。 ②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由筛管、韧皮纤维等组成,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筛管具有运输的功能,一般由活细胞构成,属于组织。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其最大的特点是韧性强。 (2)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能逐渐增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经历初期生长后,因为茎中没有形成层,它们的茎不能继续加粗生长。 (3)木质部:位于茎的中央,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①导管:运输,属于输导组织。 ②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因为木纤维的作用。 (4)髓:位于茎的最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四)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1)目标:①观察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②认识木质茎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器材:三年生木质茎(木槿或椴树等)的永久切片、显微镜等。 (3)过程:①按显微镜操作要求,安放显微镜,并对好光。 ②将三年生木质茎永久切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自外向里可以看到: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b.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 c.形成层:只由2~ 3层细胞组成,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形成 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d.木质部:位于茎的中央,其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较小的细胞是木纤维等。三个年轮也可以 清晰地看到。 e.很多情况下,还可以在茎的最中央看到髓,它们的细胞壁比较薄,常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五)年轮 (1)概念:在多年生木质茎的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同心圆环。通常情况下,一年生成一轮,称为年轮。 (2)成因:年轮是由一年内形成层活动强弱不同造成的,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温带地区生长的木本植物,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下,木质茎的横切面上会呈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1.1《种子发芽了》练习 一、填空题 1、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植物的______里都有种子。 3、不同植物的果实中,_______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4、番茄喜欢生长在______且______的地方,要有充足的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番茄种子和黄瓜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都不一样。() 2、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4、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 5、果实里一定有种子。() 6、番茄喜适合在春季栽种。()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把种子放在纸巾上洒一点水,目的是() A.保持水分 B.保护种子别碰伤 C.纸巾别被风吹走 2、把洒了水的种子放在冰箱里不会发芽是因为() A.冰箱温度过低,不适宜种子发芽 B.冰箱中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足够的空气 C.冰箱里光线暗淡,不适合种子萌发 3、番茄不适合栽种的季节是() A.春秋 B.夏季 C.冬季 4、番茄的成熟一般需要的天数是() A.50-80 B.60-100 C.70-90 5、下列图中是黄瓜种子的是() A B C

6、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①适量的水分②充足的光照③适宜的温度④丰富的营养⑤充足的空气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7、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需要把瓶盖拧紧,理由不恰当的是() A.整齐美观 B.防止瓶内水分蒸发 C.防止种子掉出瓶 四、连线题 将植物的名称与相应的果实连接起来。 五、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是__________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 (2)1号瓶和_____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