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课 外 古 诗 词 欣 赏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有花无叶也孤寒,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醉花娇绿恼人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理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霏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下列内容的语句 桃花源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人生活安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②既出,得其船 (作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对,向)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
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 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 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 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读准下列字音:
• • • • 豁然开朗huò 阡陌交通qiān 便要还家yāo 诣太守yì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 tiǎo 刘子骥 jì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作为 沿着、循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鲜嫩美丽 繁多的样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异: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惊奇、奇怪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刚刚,仅 ……的样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处士笑而然之 阡陌:田间小路 类 交通: 互相交错连通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 指老人 借代 tiá o 垂髫:指小孩 髫
足:值得
古 今 异
说说上文中三个 划线的词在现在 的意思,比较一 下它们的古今义。
义
妻子:妻子儿女(古)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古) 无论:不要说、不必说(古) 交通:相互交错连通(古)
重点句: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却处处可以听到。
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 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 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 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 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 生活。
进访
处处志之
遂迷 未果
形成性测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 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隔绝而叹惋。 ( √ ) B、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 ( × )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感知文意,合作探究
1、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
桃花源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生活:"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 绝的地方。 二、‚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 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舍弃、放弃 很,非常 又,再 尽
shù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yÙ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类判断)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③初极狭,才通人 ④问所从来 ⑤便要还家 (句前省略主语‚渔人‛) (句前省略主语‚山洞‛) (应为‚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
要:通“邀” 具:详尽地 乃:竟然 咸:都 延:邀请 语:告诉
乃:就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桃花源记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 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出身于没落的地主 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 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 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 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 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
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
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 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记
桃花源(理想社会)
鲜美
发现
缤纷
忘→逢→异→ 穷 平旷 怡然 再寻 俨然 大惊 良田美池桑竹 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