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由于生态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是不 可能解决的,所以这一制度又企图通过对 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生态掠夺来转嫁和缓 和矛盾,这就出现了“生态帝国主义”, 现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生 态帝国主义国家。
三、佩珀认为,既然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 本主义制度,在于这一制度不可改变的利 润第一的经营策略,那么消除生态危机的 唯一出路就是对这一制度实施变革,即变 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生态社会 主义)。
• 在西方被视为政治生态学,所以作为政治生态学 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对人的剥削关系的 批判,而且也对征服、控制自然地批判为出发点 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
其理论观点最早见于20世纪40年代的《启蒙的辩证法》, 而其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真正形成则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事。
• 沙夫、鲁道夫· 巴罗、马尔库塞、A· 施密特
二、高兹认为,哈贝马斯所说的“认识-工具 合理性”实际上就是经济理性,于是,他 借用哈贝马斯对“认识-工具合理性”的批 判,得出经济理性的主要危害:使生活世 界殖民化。 三、经济理性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 新奴隶主义。
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
• 观点:在现存的社会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下,是无法实施生态保护的,其唯一出路就是 建立一种真正体现公平分配原则的生产方式,即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对高兹观点的评价
• 首先,坚定地站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上 对生态运动进行研究。 • 其次,把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归属于资本 主义的经济理性的范畴,从较抽象的哲学 层面上来探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批判更彻底。 • 最后,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更少的生产,更好地生活”。
大卫·佩珀
• 1993年《生态社会主义——从深层生态学 到社会主义》 一、佩珀认为应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去寻找生态危机的原因,具体说,人类破 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是由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决定的。
对佩珀观点的总结评价
• 立场上坚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将生 态危机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 • 全球化视角,将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与全 球环境恶化联系,使其获得更大的批判资 本主义的理论空间。 • 指出出路在于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生态社会 主义制度。
詹姆逊·奥康纳
• 1997年《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 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要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可 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 第一,如今,任何一个可持续性的经济实 体都必须以一个能够确认和调控的资本主 义的内在矛盾的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体系为 前提。
•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要求所有的 三种生产条件,即人类劳动力、环境和市 政基础设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适 当的数量和质量,按合适的虚拟价格出现 。 • 第三,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种 致力于生态、市政和社会的总体规划的国 家机构或社团型的环境规划机制是不存在 的。
二、奥康纳进一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 危机所必然产生的生态效应。 • “一次真正的萧条可能就是环境的全面恢 复规划的一个机遇,这种可能是也是存在 的,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 “总的来说,事情必然是在变好之前早已 变得更糟了。”
• 2、经济理性的出现是与资本主义的诞生同 步的。因为当人们学会计算和核算之后, 即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了进行 生产时,经济理性才开始起作用。
• 原则:即“计算与核算”的原则、效率至 上原则、越多越好原则
对经济理性的批判
一、高兹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批判就是对经济理性的批判。他首先用 马克思的观点来揭示经济理性的危害: 1、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 2、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成工具关系,而 核心的问题是使劳动者失去人性
• 贡献与局限并存:由于具有上述两点特 点,就决定了它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同时,必定存在局限性。(结合当 代具体问题,走出教条化;理解的片面 性,对经典马克思造成割裂;)
Thank
you!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成果
何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要弄清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必须明白其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区别
及联系,而要把握生态社会主义则必须知晓其与生态主义的界限
•生态社会主义包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主义
• “绿绿派” • 生态原教旨主义者、 生态无政府主义者、 主流绿党
生态社会主义
对奥康纳观点的总结评价
• 立场坚定,得出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摆脱 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论 断。 • 着重从资本主义发生的经济危机的视角来 分析生态运动。 • 探索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生态环境之间 的关系。
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西方马克思主义 • 理论来源:都部分地或局部地来源于马克思, 他们都是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自 己发展的力量,并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或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保持着不同 程度的联系。 • 分化:在吸取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过程中,都是 基于自身对马克思理论的需要进行取舍,所以 他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与局部问题的结合,是其 分化的结果。
安德烈· 高兹 [法] 大卫· 佩珀 [英]
詹姆逊· 奥康纳 [美]
理论 重点
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方面的理论成果
安德烈·高兹
高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可以从其三部重要 著作中看出。
进一步发展
《作为政治学的生 《经济理性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 态学》 1988 主义和生态学》 1991
一、《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
二、《经济理性批判》
• 观点:在这部著作中,高兹不但把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中的生态危机归结于资本主义 的利润动机,而且又把资本主义的利润动 机归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的范畴。
• 这是从较抽象的哲学层面上来探讨资本主 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经济理性
• 何为经济理性:即经济合理性,它以计算 和核算为基础,与计算机化和机器人联系 在一起,把由于劳动手段的改进所节省下 来的劳动时间尽一切可能加以利用,让其 生产出更多的额外价值 • 产生: • 1、前资本主义的传统社会中,经济合理性 不适用,因为人们可自由的决定其需求的 程度和工作程度,“够了就行”。
20世纪60、70年代
• “万绿从中一点红”
•本· 阿格/威廉· 莱斯、安德烈· 高兹/阿什顿/ 博克金/哈维
20世纪70、80年代
• “红绿交融”
•乔治· 拉比卡、瑞尼尔· 格伦德曼、大卫· 佩 珀、詹姆逊· 奥康纳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红色”后来居上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代表
苏东剧变并没有给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带来多少不利影响,相 反,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并成为西马中最有 影响的一个派别。
• “红绿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红绿派”
• 社会民主主义者、马 克思主义者
• 生态社会主义阵营 中带有强烈马克思主 义倾向者
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
• 在对造成现代社会环境退化、生态危机的 根源问题上,生态主义回避资本主义制度, 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把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制 度。 • 由于两者在对造成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的 根源上存在尖锐分歧,因此在如何消除环 境退化、生态危机问这个问题上,立场截 然有别。 • 两者在消除环境退化、生态危机后应建立 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上,即两者社会目标 迥然不同。 • 两者在社会目标上的分歧,与对待人类中 心主义的态度的区别密切相关。
• 其首要特征是“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这 就要求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生态学重建,它 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和对社会主义的开拓。
高兹观点的特征
• 立场上,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将生 态危机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 • 论证上,能借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西方 马克思学者的观点进行自己对经济理性的 批判。 • 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最大的现实问题—— 生态运动相结合,使其从教条化的倾向中 摆脱出来。
• 两者在上述问题的分歧,直接反映了其理 论基础和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 • 理论基础:前者是无政府主义,后者是社 会主义。 • 文化价值取向:前者具有严重的后现代主 义色彩,后者具有明显现代主义、理性主 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区别
• 在生态社会主义阵营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 态主义的界限最鲜明、对立最严重。 • 比较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 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环境退化和生态危机,以及探 讨解决危机的途径。
• 对出现的一些企业也在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的现象,高兹作出剖析。他认为首先要考 虑两点: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பைடு நூலகம்、这 种环境保护工作十分有限。 • 生态运动是巨大的斗争场所,这场斗争具 有严峻性,其焦点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统 治者企图在转嫁和治理生态危机中获得私 利,而生态运动必须冲破这一功利主义。
•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 ,只要是资本主义就必然实行利润第一,这 就决定他要不断掠夺自然,把自然作为获取 利润的对象。 • 其次,资本主义存在着一种“成本外在化” 趋向,即,在市场法则支配下,资本主义的 企业是不愿把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计入生产 成本的,而是千方百计使部分成本外在化, 即转嫁给社会。
• 基本结论(观点):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 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无法解决 生态问题,以及与这些生态问题紧密相连的全面 的社会危机。 • 每一个企业都是自然资源、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等 要素的联合体,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这些 要素的联合就能产生最大限度的利润。 • 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把降低成本看得比保 护生态环境更加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